春秋兽子汉晋虎子 春秋战国时期典型陶器( 二 )


春秋兽子汉晋虎子 春秋战国时期典型陶器

文章插图
虎子可证明为便溺之器
2、“虎子”的演变
两晋南北朝时期,各地遍布瓷窑,制瓷技术愈加成熟 , 因此虎子多采用瓷质,以浙江越窑、瓯窑的青瓷最为多见 , 显得更为精致、典雅 。相比汉代的虎子,西晋的器型较为丰满圆润,呈蚕茧状 , 前鼓后突;流口大张,向上扬起;老虎的形象也更为细致,是名副其实的“虎子” 。
东晋的虎子又略有变化,顶部的提梁弧度增加,更为挺翘;口部没有西晋那么朝天,倾斜角度稍小 。虎子的身部变得协调写实,老虎的臀部更为肥大、突出,前胸则较平坦 , 虎子底部出现了腿、爪,老虎的形象更完整生动了 。
南朝时期的虎子复归于西晋的流行款式,但整体造型更加粗犷、简单 。虎子的流朝斜上方开口,口部直径更大,口部、颈部和前胸连成一条直线,提梁连接顶盖和流 。有的虎子装饰以腿和爪,特殊的还有虎爪朝上、不着地的虎子 , 有的则无腿爪 。虎子在流行中日趋于实用,老虎的造型逐渐湮没,仅仅保留基本的形象,面部、四肢渐不多见 。
唐宋马子:避讳名号、特殊文化形成【春秋兽子汉晋虎子 春秋战国时期典型陶器】 1、性别与“兽子”、“马子”
虎子沿用至唐代,因为其形象和称谓冲撞了皇家李氏的名讳而遭禁绝 。唐朝建立 , 李渊即位后,尊其祖父李虎为景皇帝,因而要避讳“虎”字 。此时,在使用“虎子”这一器物时 , 往往采用换字法,即将虎子改为“兽子”的说法 。
春秋兽子汉晋虎子 春秋战国时期典型陶器

文章插图
虎子沿用至唐代
如唐人颜师古在给《汉书·张骞传》做注时 , 将晋人晋灼所称“虎子”解释为“兽子亵器,所以溲便者也” 。但在民间其实并非完全遵守这一禁令,人们还是会按照习惯采用虎子的叫法 。晚唐诗人陆龟蒙有诗:“唾壶虎子尽能执,舐痔折枝无所辞” , 将虎子与与痰盂相提并论,用奉溺器的行为与舐痔的典故来批判阿谀奉承的做派 。
同时 , 还有另一种避讳称谓,宋朝赵彦卫的《云麓漫钞》中对此有所记载 , “唐讳虎,改为马,今人云厮马子是也” 。但也有说法认为“马子”是女性所用溺器,与男性所用兽子并存 。在百兽之中挑中马来作为便溺器的代称,与以往对虎的“厌辱”之情略不相同 。据考证,中国自古存在用马来隐喻女性的文化传统,起初是将美女与骏马并列,如在霸王项羽的故事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之;骏马名骓,常骑之”,用来衬托英雄形象 。不过随着低俗取笑意味的流行,将女性与马相提并论则包含着对女性的贬低之意 。
在唐代,马子和兽子并非一统夜壶的天下,还有一些便溺器不循旧例,将其作为壶形,如宋人陶谷在《清异录·器具》中收录,“溺器曰夜潴 , 见于唐人文集”,这也是如今夜壶这一说法的起源 。
2、宋代“马子”更为流行
到了宋代 , 人们渐渐不再使用“兽子”的说法,“马子”这一称谓失去了性别指征的含义 , 愈加流行 。“马子”从家用私物变得更加上台面 。堂而皇之地作为商品走上集市,据宋吴自牧所著《梦梁录》记载 , 临安的市场上就有“马子”作为“杂货”品类进行买卖 。宋代的五大名窑和六大窑系标志着我国古代瓷器发展到了一个空前繁盛的时期,马子也基本为瓷制 , 也有少量的铜器、漆木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