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客家( 二 )


第四次大迁徙
客家第四次迁徙原因有二:
一是受满族入主中原的影响 。
清兵进至福建和广东时,客家节义之士,出面号召群众举义反清,失败后被迫散居各地 。
有随郑成功到台湾的;有向粤北、粤中、粤西搬迁的;有的到了广西、湖南、四川 。
二是客家人口膨胀 。
赣闽粤边区的客家人,经过200多年的发展 , 人口大增,而当地山多田少 , 耕殖所获,不足供应,乃思向外发展 。
适逢清政府于康熙年间发起“移湖广、填四川”和移民运动 。
于是,由中原移居两湖两广的汉民 , 又大量入川 。
朱德、郭沫若、韩素音的祖先,都是当时由广东、福建迁到四川的客家人 。
第五次大迁徙
清朝咸丰、同治年间,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客家人为基本队伍,辗转征战十余年 。
天京陷落后,起义军受到剿杀,百姓纷纷逃匿 。
在此期间,粤中地区发生了持续12年的土客械斗 。
清政府为解决土客之争,特划出台山赤溪地区以安置客家人 。
动乱使得客家人开始了又一次的大迁徙 , 分别迁到海南、广西,甚至飘洋过海去谋生 。
第六次大迁徙
自南宋末年以来 , 客家人在向南方各省搬迁的同时,又陆续通过海路和陆路向海外迁徙 。
海路由厦门、汕头、广州、海口、虎门、香港和台山赤溪的凼家冲等港口出发 , 乘船冒险到达南洋各地 。
陆路通过广西、云南边境进入缅甸、越南等地 。
其中包括宋末抗元、清初“反清复明”、清末太平天国运动和孙中山早期领导的各次武装起义失败后,逃亡海外的志士,以及相当数量的破产农民和城市贫民 。
他们或自驾帆船,或被掳掠、诱骗、招雇为“契约华工”到南洋等地从事苦役 。
20世纪中叶以来 , 又有部分人由原住国向欧美等国乃至世界各地再行迁移 。
现在客家后裔已遍布五大洲的80多个国家和地区 。
正所谓“凡有海水的地方,就有华人,有华人的地方就有客家人” 。
除以上6次大规模的南迁外 , 中原汉人也有因旱灾水患逃荒而南迁者,另有历代官宦、贬谪、经商、游学而定居闽粤赣边地区的,但并不是所有南迁的汉人都成为客家人,他们中只有闽粤赣系和源自这一系的人,才被称为客家人 。
【天下客家】【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 。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