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北极熊


小北极熊

文章插图
小北极熊杀婴行为是指成年动物杀死同类幼崽的行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相残杀,从物种种群的角度看,这是不利的一种行为,属于内耗 。
但是根据英法两国的多位科学家对260种哺乳动物长期的研究发现 , 有约46%的物种存在杀婴行为(114个物种) , 这些杀婴行为的主角雌雄都有,其中雄性只被观察到杀死同类其他雄性的后代,但雌性不但会杀死其他同类的后代 , 还会杀死自己的后代 。
显然,如此多的哺乳动物都存在这种行为,而这个行为又没有将该物种淘汰掉,这代表着杀婴行为是有好处的,这个好处要么与坏处功过相抵 , 要么大于坏处 。
我们举两个例子就明白了,比如雌性猫和狗都有杀死甚至吃掉自己幼崽的行为,而它们吃掉的幼崽通常是明显弱于其他幼崽的个体或者是有先天性不足的个体 , 这种淘汰是不会影响到自己种群的数量的,因为这些幼崽早晚会被淘汰掉 。
再比如 , 雄狮杀死其他雄狮幼崽,本身就发生在狮王更替以后 , 狮王更替后,狮王易主 , 如果此时狮群中还有1岁以下的狮子幼崽,它们就会被新狮王给杀死,其目的是为了让母狮再次进入发情期,好尽快的留下属于自己的后代,这其实也是优胜劣汰的一个环节 , 因为原本的雄狮已经没有能力保护“妻儿”了,被淘汰掉也是早晚的事情 , 而新的狮王更加强壮,产生的后代要比老狮王更加优秀一些 。
由此可见 , 杀婴行为也是有一定的好处的,这个好处对于这些动物来说要么利弊均衡,要么利大于弊,所以没有被自然选择给淘汰掉 。
虽然杀婴行为在哺乳动物中相对常见,而且北极熊作为现存陆地上最大的食肉动物也被观测到有杀婴行为 , 但是这对种行为对于北极熊来说却是不正常的,甚至以前北极熊的同类相残也很少,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 。
北极熊的同类相残北极熊是现存最大的熊科动物,也是生活在最北边的一种熊,根据伯格曼法则,同类的物种,生活的纬度越高,其体型就越大,所以北极熊在熊科动物中是符合伯格曼法则的 。
由于北极熊生活在冰天雪地的北极,所以它们不像其他陆地食肉动物那样在地面上捕猎,北极熊更喜欢和擅长在浮冰上捕猎 。
北极熊有超过90%的猎物是海豹和鱼类构成,长期在浮冰上捕猎,北极熊也练就了一身游泳的本领,北极熊能够以10公里每小时的速度一天游接近100公里,能够潜入3-6米的水下闭气3分10秒 , 这对于一种体型平均半吨左右的庞然大物来说已经非常的强悍了 。
由于海洋中海豹和鱼类资源是比较充沛的,所以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科学家们仅仅是观测到公熊在发情期为了争夺配偶大打出手,而且这种对决往往是不致命的 。
但是到了2004年,一切都变了,科学们在阿拉斯加北部和加拿大西部进行科考时,就发现了三起北极熊同类相残相食的事件 , 这是科学家首次观测到北极熊的同类相残和杀婴行为,其中两起为雌性北极熊被雄性北极熊杀死并吃掉,一起是一头刚刚完成分娩的雌性北极熊在洞中被咬死啃食,幼崽也被吃掉 。
2020年,极地生物学家Polar Biology以及其研究团队在巴伦支海和喀拉海的法兰斯约瑟夫地、新地岛和维兹岛中观察到了14起北极熊同类相残的事件,其中包括了种内杀戮、同类相食以及致命性的攻击行为 。
也就是说从2004年开始 , 北极熊的同类相残事件是逐年递增的 。而在此之前,美国地质勘测局阿拉斯加科学中心的科学家史蒂文·阿姆斯特鲁普以及其研究团队曾经对北阿拉斯加的波弗特海南部和加拿大西北部的北极熊进行了长达24年和34年的研究 , 期间并没有发现北极熊捕杀同类以及幼崽的行为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