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究竟应从何入手,又从何结束呢?我的回答是,按其途径而言,应该从诵读《诗》《书》等经典入手到《礼经》结束;就其意义而言,则从做书生入手到成为圣人结束 。真诚力行,这样长期积累,必能深入体会到其中的乐趣,学到死方能后已 。所以学习的教程虽有尽头,但进取之愿望却不可以有片刻的懈怠 。毕生好学才成其为人,反之又与禽兽何异?《尚书》是政事的记录;《诗经》是心声之归结;《礼经》是法制的前提、各种条例的总纲,所以要学到《礼经》才算结束,才算达到了道德之顶峰 。《礼经》敬重礼仪,《乐经》讲述中和之声,《诗经》《尚书》博大广阔,《春秋》微言大义,它们已经将天地间的大学问都囊括其中了 。
君子对知识的学习,是听在耳里,记在心里,表现在威仪的举止和符合礼仪的行动上 。一举一动,哪怕是极细微的言行,都可以垂范于人 。小人学习是从耳听从嘴出,相距不过四寸而已,怎么能够完美他的七尺之躯呢?古人学习是自身道德修养的需求,今人学习则只是为了炫耀于人 。君子学习是为了完善自我,小人学习是为了卖弄和哗众取宠,将学问当作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所以,没人求教你而去教导别人叫做浮躁;问一答二的叫啰嗦;浮躁啰嗦都是不对的,君子答问应像空谷回音一般,不多不少、恰到好处 。
学习的途径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礼经》《乐经》规定了法度典章,但没有详细阐明其道理;《诗经》《尚书》记载的都是古时的事情,不切近现实;《春秋》简约而晦涩,其道理难以让人很快理解 。仿效良师学习君子的学说,就可以养成崇高的品德,得到全面的知识,通达世理了 。所以说学习没有比亲近良师更便捷的了 。
崇敬良师是最便捷的学习途径,其次就是崇尚礼仪了 。若上不崇师,下不尚礼,仅读些杂书,解释一下《诗经》《尚书》之类,那么尽其一生也不过是一介浅陋的书生而已 。要穷究圣人的智慧,寻求仁义的根本,从礼法入手才是能够融会贯通的捷径 。就像弯曲五指提起皮袍的领子,向下一顿,毛就完全顺了 。如果不究礼法,仅凭《诗经》《尚书》去立身行事,就如同用手指测量河水,用戈舂黍米,用锥子到饭壶里取东西吃一样,是办不到的 。所以,尊崇礼仪,即使对学问不能透彻明了,不失为有道德有修养之士;不尚礼仪,即使明察善辩,也不过是身心散漫无真实修养的浅陋儒生而已 。
如果有人前来向你请教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回答;前来诉说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追问;在你面前谈论不合礼法之事,不要去参与;态度野蛮好争意气的,别与他争辩 。所以,一定要是合乎礼义之道的,才给予接待;不合乎礼义之道的,就回避他;因此,对于恭敬有礼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宗旨;对于言辞和顺的人,才可与之谈道的内容;态度诚恳的,才可与之论及道的精深义蕴 。所以,跟不可与之交谈的交谈,那叫做浮躁;跟可与交谈的不谈那叫怠慢;不看对方回应而随便谈话的叫盲目 。因此,君子不可浮躁,也不可怠慢,更不可盲目,要谨慎地对待每位前来求教的人 。《诗经》说:“不浮躁不怠慢才是天子所赞许的 。”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
射出的百支箭中有一支不中靶,就不能算是善射;驾驭车马行千里的路程,只差半步而没能走完,这也不能算是善驾;对伦理规范不能融会贯通、对仁义之道不能坚守如一,当然也不能算是善学 。学习本是件很需要专心致志的事情,学一阵又停一阵那是市井中的普通人 。好的行为少而坏的行为多,桀、纣、跖就是那样的人 。能够全面彻底地把握所学的知识,才算得上是个好的读书人 。
相关经验推荐
- 《家族荣耀》贾洛仪为什么会流产
- 《雪中悍刀行》赵楷成为蜀王了吗 《雪中悍刀行》赵楷成为蜀王了吗小说
- 《雪中悍刀行》邓太阿为什么要阻止赵宣素飞升 邓太阿有没有飞升
- 《雪中悍刀行》赵宣素是陆地神仙为什么败给邓太阿 三大原因解析
- 为什么家里会有蟑螂是怎么来的 蟑螂是怎么来的
- 《雪中悍刀行》徐凤年为什么要孤身入北莽 徐凤去北莽背后原因
- 《雪中悍刀行》舒羞为什么没有背叛徐凤年 舒羞最后结局如何
- 4s店明明有车为什么还要等 珠海机动车改变车身颜色登记费用
- 《雪中悍刀行》呵呵姑娘吸收劫数后为什么遇到死局 呵呵姑娘大熊猫结局如何
- 珠海哪些交通违法行为一次记9分 珠海交通违章罚款3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