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书奇谭|9.2分国产动画神作,竟然等来大银幕( 二 )


遗憾的是 , BBC一边对剧本和角色赞口不绝 , 一边资金迟迟不能到位 , 最终上美影只好独自投资并制作完成了整部作品 。
脱胎于传统戏曲的造型
修复版《天书奇谭》发布了一套角色海报 , 眼尖的观众一定会发现这些形象非常熟悉 。
没错 , 《天书奇谭》的主要角色设计都借鉴了传统戏曲尤其是其中的脸谱文化 。
比如主角之一的袁公 , 方脸大胡子 , 酷似红脸关公;
妖娆多姿的年轻粉狐妖 , 有着花旦的桃花眼、两腮红和贴片子;
一条腿儿的贪嘴蓝狐妖 , 空有小生一般的白净面庞和书生帽;贪得无厌的县太爷 , 则长着一张尖嘴猴腮的三花脸 , 是最鲜明的戏曲丑角形象……
生旦净末丑一应俱全 , 《天书奇谭》延续的是上美影一贯的硬核中国风 。
知微见著的传统文化之美《天书奇谭》对传统文化之美的呈现不止体现在人物造型上 。 片中水墨手法展现的山水美景是上美影的拿手好戏;
园林楼阁 , 街头巷尾 , 中国传统建筑风格的美也体现在一砖一瓦中;拉个近景来看 , 大到雕龙刻凤的门窗桌椅 , 小到冰裂纹饰的茶碗花瓶 , 无不一一展现着中国古典美学;
故事情节中 , 创作者们还巧妙地融入了百鸟朝凤、舞龙舞狮、腰鼓表演等等传统民俗文化……绘画、雕塑、戏曲、民俗等等传统文化一样俱全 , 小万称《天书奇谭》为中国传统文化美学集大成者 , 绝不过分 。
全面描画的中国传统社会以山水美景、园林楼阁为基础 , 《天书奇谭》还全面复刻了中国传统封建社会的复杂景象 。
这里既有神仙妖怪的上界传说 , 又有层层扭曲的官场丑恶 , 还有众生百态的市井画卷 。 而这三界重叠呈现出的大千奇景 , 反映的就是数千年文明里中华民族文化的丰富性与想象力 。
难上加难的修复过程《天书奇谭》的修复过程 , 是新与旧的奇妙结合 。 年代久远的胶片经过修复老师的逐帧整理后方能进入数字化阶段 , 接着还要进行超声波清洁、颜色校正、逐帧修复等等步骤 。
真正难的是声音修复 。 原版的音效、配乐、配音全部保存在一道声轨上无法分离 , 因此配乐和配音必须进行部分重新录制 。 负责修复的团队手里只有已经去世的作曲家吴应炬老先生留下的乐谱稿 , 大家只能配合原片进行扒谱并重录 。
但新版配乐大量使用西洋交响乐 , 老版则偏重民乐的表达 , 经过修复团队的激烈争论 , 最终呈现在观众面前的《天书奇谭》修复版 , 会将老版配乐和新版配乐混搭使用 , 以传达最精准的意境 。 对白也有部分进行了复配 , 团队特意请到了38年前为蛋生配音的丁建华老师重新录制 。
虽然丁建华老师通过专业能力尽可能还原了蛋生的声调 , 但时光流转 , 连丁老师本人也感慨:“以前那个声音是没有负担的声音 , 现在的声音是有负担的” 。
奇思妙想造就的经典《天书奇谭》很大程度上颠覆了上美影一贯的创作风格 。 已经90岁高龄的导演钱运达回想起来 , 也不住感慨是当年史无前例的“串烧”编剧方式造就了《天书奇谭》独特的“奇趣美” 。
它有趣的部分 , 则更多来自导演对剧组人员的要求:放手去做 , 但求有趣 。 于是原画灵光乍现创作了蛋生咬一口然后套在脖子上的吃饼细节 。
摄影助理楼英先生则从油漆画中得到灵感 , 创作了超越时代的视觉效果:电影开始 , “天书奇谭”四个大字出现 , 背景中黑蓝两色云团逐渐交融 。 字不动背景动 , 这在那个没有电脑特效的年代 , 是观众无法想象的场面 。
为了这短短几秒的画面 , 楼英找来两种颜色的油漆放入大铁盆 , 用一种溶剂让它们产生反应慢慢交融 , 摄影师再逐步拍摄下来 , 叠加在片名后面 , 以表现云层翻滚的效果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