私募人年终奖缩水背后:消失的超额收益和不断降低的管理费( 三 )


举例而言,中证500指数在某一时间段跌幅为20% , 如果投资人购买的指数增强产品同期跌幅为10%,那么此前私募管理人可根据合同规定提取基金10%的超额收益部分的业绩报酬 。也就是说 , 在该产品负收益之下,投资人不但要交基金管理费,还要被计提超额业绩报酬 。
而2022年初颁布的新规其实是将私募产品回归普通业绩计提模式,只有赚到钱、收益为正,管理人才能计提业绩报酬 , 上述量化私募人士表示 。
供给侧改革后行业进一步分化
站在当下时点展望未来,在不少业内人士眼中,2022年私募“供给端政策改革”仍将影响着2023年行业发展 。
【私募人年终奖缩水背后:消失的超额收益和不断降低的管理费】2022年5月中下旬,证监会发布公开募集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监督管理办法及其配套规则,其中一条关于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的细则规定引起了行业广泛关注 。
在实施细则中规定 , 公募基金管理人建立员工离职静默期制度,基金经理等主要投研人员在离职后1年内不得从事非公募基金投资管理等工作,这意味着基金经理从公募离职 , 想要发行自己的私募产品,从之前的只需等待3个月,延长到1年 。
有行业人士表示 , 近年来公募基金蓬勃发展,但人才流失严重,一批优秀的公募基金经理在做出名气和业绩后 , 迅速转身奔私,募集资金发行产品,对行业造成了较大的震动 。如今,政策加大限制公奔私的约束,有利于促进行业的人才稳定 。“可以打击一些想乘着高光时刻赚快钱的基金经理” , 一位私募基金负责人表示 。
机会成本的陡增,在很大程度上的确影响了基金经理的职业选择 。自该消息发布之后,“公奔私”基金经理数量明显减少 。
2022年末 , 基金业协会更是将对2014年1月发布的私募投资基金管理人登记和基金备案办法(试行)进行修订,并将名称修改为“私募投资基金登记备案办法” 。在征求意见稿中对资金实力的明确规定也体现出了监管的新要求:私募基金的实缴资本不得低于1000万;在初始募集规模方面,私募证券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私募股权基金不低于2000万元人民币(创业投资基金不低于1000万元人民币) 。
“我们对最新颁布的私募备案办法做过评估,虽然目前只是征求意见稿,但预计今年会很快落地 。一旦正式施行,由于提高了私募准入门槛 , 该办法会大大加速行业洗牌速度,优胜劣汰 。”一位私募基金经理对第一财经采访人员表示 。
从数据分析,2022年协会也的确在引导部分私募机构出清市场 。
截至2022年末 , 协会登记的存续私募基金管理人23667家,同比下降3.8%;其中,私募证券投资基金管理人9022家,同比下降0.5%,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14303家 , 同比下降4.7% 。百亿私募基金管理人397家,同比增长1.5%;其中,百亿私募证券基金管理人113家、私募股权及创投基金管理人268家,同比分别下降1.2%、增长3.9% 。管理规模为零的机构占比8.6%,较去年底减少4.5个百分点;管理规模在1000万以下的机构占比27.1%,较去年底减少3.9个百分点 。
“出大于进”的主旋律下,不少私募人士预计,行业资金、资源会进一步向合法合规的头部私募靠拢,如果后续行情回暖,顶流私募们2023年终奖“是一个可以让人期待的数字” 。而那些挣扎在时代旋涡中的尾部私募们,遑论年终奖 , 如何活下去或许才是他们更应该思考的命题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