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镇里:中药注射液正在让病人雪上加霜


农村小镇里:中药注射液正在让病人雪上加霜

文章插图

农村小镇里:中药注射液正在让病人雪上加霜

文章插图

农村小镇里:中药注射液正在让病人雪上加霜

文章插图


来源:凤凰网
作者|方玄昌
偏远小镇上一位82岁的亲戚,在出现新冠症状后的第七天,因症状加重、心肺功能出现障碍而于1月3日下午住进当地一家小医院 。入院检查后给出的诊断结果是“慢性心力衰竭”,就诊时情况描述是“一般” 。
随后开始输液治疗 。然而,输液过程中病人出现了休克症状 。家属转述,医生怀疑是盐酸多巴胺注射液和注射用硝酸异山梨酯(各20毫升,与100毫升氯化钠注射液一同静脉滴注)所引起 。
盐酸多巴胺被认为应谨慎使用,但这两种药物引起休克的可能性并不大,病人家属的输液药品清单显示:在主流医学界臭名昭著的中药注射液之一——“丹红”赫然在列,并且与上述两种药物是同时(15:20)滴注的 。
尽管并不能由此确定这次休克由丹红引起 , 但对比一下即可明白谁更可能是元凶:化学药物(俗称西药)引发严重不良反应的概率通常以百万分之多少计,而中药注射液则以百分之多少计;并且,过敏性休克正是中药注射液典型的严重不良反应之一 。
这并非我的亲朋好友第一次遭遇这类事件 。十余年前的一个秋天,我与几位同行应邀参加北大一个关于科学传播的研讨活动,活动间隙接到三姐从老家打来的电话,说父亲去当地乡镇卫生院看湿疹,结果输液的过程中发生了严重过敏反应而出现休克,问输的是什么药物,回答是“生脉” 。我让医生赶紧停止输液并注射激素来抗过敏,后来父亲捡回来一条命 。
巧合的是,那次我做的报告内容,有一部分正是“如何突破中国百姓朴素的情感来普及中医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知识” 。
1
越是基层 , 越喜欢用中药注射液
可以肯定的是,以上两起案例,并不会出现在卫计委、药监局每年统计的中药注射液不良反应案例中 。这是因为主治医生一开始就认为休克是由盐酸多巴胺和硝酸异山梨酯引发 。
事实上 , 来自国家药监局的数据,自2015年起,有47个中药注射液被限、被要求修改说明书或临床使用限制 。由于中药注射液超高的不良反应率,国家医药管理部门划定了一个大名单,规定只有在二甲资格(具备抢救条件)的医院才可以使用这些注射液 。
而具备抢救能力的大医院,医生大多清楚中药注射液的危险,有条件去大医院的病人(及家属) , 也会有更多渠道了解这类信息而拒绝它 。这导致大医院使用中药注射液的比例并不高 。
相反 , 在农村小医院,注射用葡萄糖、氯化钠、抗生素加中药注射液反而成了许多疾病的标准配置 。虽然有规定中药注射液只能在有抢救条件的医疗机构使用,但实际上并没有可操作性——对于所谓的抢救条件 , 在硬件和软件上并没有给出具体要求,也没有明确由谁来监管和评价 。
在远离大城市的村镇,虽然大多数医院缺少抢救条件,人员也大多没有经过抢救培训,中药注射液依然被允许使用 。
如此情况下 , 不良反应一旦发生,不仅现场没有抢救条件,转运也大多来不及,后果往往极为严重 。
由于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加上宣传的误导,基层医院、卫生院的许多医生都先入为主地认为中药(包括中药注射剂)比化学药物更安全--将成分复杂、纯度低的药物直接往静脉里灌注,风险不言自明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