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见2022,中国私募失速的一年( 二 )


02 抱团取暖
平台型是2022年私募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
不论是董承非加盟睿郡,和兴全前同事杜昌勇、王晓明再聚首;还是崔莹、林森、张航、郑博宏等公募资深投研共同创办勤辰;或是中欧明星基金经理周应波,同原银华基金经理陆文俊等携手创立运舟资本,我们不难在这种平台型私募的涌现中看到,单兵作战的时代正在逐渐逝去,分工明确,协同作战成为了私募的新趋势 。
据某业内人士透露,以前很多基金经理在公募做出成绩之后会产生“投资不过如此,做个私募应该也不难”的想法 , 所以大家都更喜欢自己出来单干 。但经过这几年市场的毒打之后,他们发现单一风格下的业绩风险太大,个人的能力圈覆盖也常常会遇到边界,由此产生的现金流压力或是负债端的波动,常常会对一个私募的经营产生很大的影响 。
在这种前人经验之下,基金经理们组队成为了这一年私募创业的主流选择 。
当然,多基金经理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分散业绩的风险,但能否起到1+1>2的效果还有待市场来验证 。与此同时,在经营模式和组织治理上,如何探索出一条更长期、更稳定的平台型私募道路,也会成为越来越多的私募基金创始团队需要学习和摸索的课题 。
03 诸神黄昏
2022年对于诸多百亿主观私募来说并不友好 。
根据私募排排网相关数据 , 2022年股票主观多头的百亿私募旗下共计780只产品中 , 仅30只取得了年内正收益,超9成产品遭遇了不同程度的亏损,近半数产品跌幅超过了20%,跑输同期沪深300指数 。网红投资者但斌创办的东方港湾旗下10只产品更是直接包揽末尾十席,整整齐齐 。
在极致的市场风格和行业特征下,一些老牌私募,如景林、淡水泉、源乐晟都出现了公司历史上都较为罕见的回撤幅度,伴随着十多年来管理规模的显著增长,这一次回撤造成的影响也无法同日而语 。
另一方面,过去几年异军突起的主观明星私募——石锋资产、冲积资产和正圆投资,净值曲线也这两年出现了巨大的波动 。
与此同时,宏观变量是指引2022年投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 结构牛和超级熊并存的2022年本应该是宏观策略一展身手 , 但结果却差强人意 。根据私募排排网数据统计 , 共计25只百亿宏观策略产品中仅7只勉强为正,凯丰、乐瑞等一众老牌百亿机构旗下的宏观策略产品均为负值,敦和旗下的部分产品跌幅甚至高达20%以上,新晋“顶流”半夏旗下的产品也只做出了1%左右的正收益 。
主观多头里,各路策略的新神旧神在市场中遭遇颠簸,而量化多头、股票中性等策略却在不断寻找更大的生存空间 。投资者对于主观多头在市场上竞争力讨论开始逐渐变多 。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技术与智力的竞争不断迭代的行业生态下,私募行业里许多座次的变化才刚刚开始 。
04 改清盘线
合同,是可以协商的 。
2022年一季度市场的大幅调整让许多高位建仓的私募新产品出现了跌穿预警线/止损线 , 出现了强制性减仓的现象 。面对这一情况 , 大部分私募的解决方案是通过和投资者进行协商,降低警戒线和止损线,多数从预警线0.8元/份、止损线0.7元/份调整到0.7元/份和0.6元/份 。
某券商托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透露道,2022年3月到4月期间,经常在加班加点地和投资人签署下调预警和清盘线的补充协议 。
一般来说,修改合同中的清盘线或者预警线 , 需要召开份额持有人大会,取得全体基金份额持有人的同意,并需要签署修改基金合同的书面协议或者签订补充协议 。看上去,这并不是一件容易达成的事情,但从一线的经验来看,虽然沟通过程会有反复,大多数情况下,也都会达成一致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