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一个青春期孩子很简单,一直跟他较劲,就够了……( 二 )


李玫瑾教授是研究青少年犯罪心理的专家,曾有一位外交官朋友向她求助,说自己因为16岁儿子的行为问题,苦恼到想自杀 。李教授回复:“孩子不用来找我 , 大人来就可以了 。”
在她看来,孩子的问题,通常是家长造成的,青春期问题不过是养育问题的滞后反映 。
孩子不会一下子变成另一个人 , 中间一定隔着漫长的过程 。
如果父母在3岁前,没和孩子建立安全依恋,在青春期 , 想对孩子发挥影响力,自然很难;如果从小没有给孩子传递正确的观念、培养良好的习惯,这时再纠正,也很麻烦 。家长若再错误干预,孩子的问题行为,只会更加凸显 。
所以,本非一朝一夕的事,家长想一次性解决,或把问题全归咎于孩子,都不现实 。
青春期问题行为,从家长角度看 , 仿佛出在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想方设法让孩子改变;但换到孩子视角,或许他们也正苦恼于有个“糟糕”的原生家庭 。

“养废”一个青春期孩子很简单,一直跟他较劲,就够了……

文章插图


青春期最好的保障,是走进孩子的内心
心理学者曾奇峰曾提出一个观点 , 孩子如果到了叛逆期,父母做什么都没用 。
这句话道出了很多青春期家长的痛苦和无奈 。其隐含的深意是:家长若坚持以往的认知观念和教养模式不变,那说再多,做再多,都无济于事 。
孩子的种种“不听话”行为,已是对不恰当养育方式的最激烈反馈 , 家长们要有所觉察 。
应对青春期最好的策略是:孩子变了,父母也需要改变 。
(1)改变对孩子行为的看法
“黄多多染发”和“李嫣比基尼照”曾遭到无数恶评 。
“养废”一个青春期孩子很简单,一直跟他较劲,就够了……

文章插图


“养废”一个青春期孩子很简单,一直跟他较劲,就够了……

文章插图


有网友说,她们是“自甘堕落”、“没有家教”,甚至对她们进行“荡妇羞辱”;稍微理性点的也“好心”告诫,“十几岁的女孩,就要该有十几岁的样子”、“家长还是该管管” 。
其实 , 无论出于好心还是恶意,都不应该将青春期孩子的普通行为 , 上升到“道德”高度 。
“孩子喜欢明星,就是被潮流带坏了;注重外表,就是没把心思放在学习上;打上耳洞、穿上“奇装异服” , 就离做出不良行为不远了 。”
这不但是对孩子正常行为的放大解读,更是对他们的污蔑和禁锢 。
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心身医学科李雪霓主任说:“人对外貌的关注,就是始于青春期,这是青春期正常的发展现象 。”
青少年在意外貌、追求时尚,一方面是身体发育,引发他们对自己和他人身体的关注;另一方面是心理变化,他们需要寻求认同,才会对潮流和同伴特别敏感 。
家长没深究原因,就指责、干涉,非常不理智 。
教育上,父母和孩子间最大的隔阂在于成长的时代不同 。
对服饰的审美、音乐的喜好、约会年龄的认知、休闲活动的选择等都会有不同的看法,这些非常正常 , 没有对错,只有差别 。
父母可以表达自己的看法,却不能把自己的认识强加给孩子 。
只有改变自己对孩子行为的看法,家长才能和孩子走得更近 。
(2)改变和孩子相处的姿态
在“黄多多染发”事件中,一个普通女孩的微博获赞近10万,里面的话 , 或许代表了很多青春期孩子的心声 。
“养废”一个青春期孩子很简单,一直跟他较劲,就够了……

文章插图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