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秦有六国相印吗,苏秦配六国相印是什么意思

【苏秦有六国相印吗,苏秦配六国相印是什么意思】

苏秦有六国相印吗,苏秦配六国相印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苏秦有六国相印吗,苏秦配六国相印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苏秦是战国时期纵横家的主要代表,人们都熟悉他以锥剌股,发愤苦读 , 最终功成名就,身佩六国相印的故事 。根据《史记•苏秦列传》的记载,苏秦能言善辩,先后赢得各国国君的信任,“于是六国从 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并相六国” 。
两千年来,司马迁笔下所描 绘的苏秦的事迹广为流传 。然而 , 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出土的 帛书修正了司马迁的一些记载;20世纪90年代末,学者周骋又对苏秦相六国的传统说法提出了质疑 。
苏秦有六国相印吗,苏秦配六国相印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首先,当时的历史状况不允许会有缔约发生 。按《史记》的记载, 苏秦先后去游说周显王、秦惠王、赵肃侯,却都没有能够打动他们 。当他来到燕国,也蹉跎了一年多才见到了燕文公 。但他最终说服了燕文公,并得到燕的资助,再次访赵,开始了他的合纵反秦事业,这时是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 。
而合纵的解散,按照《史记》的记载: “齐、魏伐赵 , 赵王让苏秦 。苏秦恐,请使燕 , 必报齐 。苏秦去赵,而从约皆解 。”此事是发生在周显王三十七年 。也就是说,苏秦相六国只能发生在这三年之中,而恰恰有许多史料可说明,这三年中,缔约的必要性和可能性都不存在 。
周显王三十五年,韩国之君还是昭侯,而苏秦要与之晤谈的宣惠王要到次年才即位;秦又败魏于雕阴,如果缔约已成,秦不会如此嚣张 。因此,这一年不可能完成合纵之约 。三十六年 , 秦与魏、赵与魏、齐与楚之间都有战事发生,说明至少有四个缔约国处在战争状态,因此,这一年也不可能缔约 。三十七年,魏因与秦较量失利,“纳阴晋与秦”;齐魏联合伐赵;齐趁燕丧 , 伐燕取十城……
我们知道,在各谋己私的诸侯国中,只有在达成高度谅解的基础上才有可能缔约,而这些国家处于或刚刚脱离交战状态,就立即修好缔约,旋即又打得一片混乱,这实在有悖于情理 。这一年中可能有过一段休战时期,但要完成一项需六国共同参加的合约是无论如何也来不及的 。这就是说,历史没有为苏秦的合纵在时间上留有余地,相六国又从何舰?
其次,合纵抗秦还无法引起各国共鸣 。秦的威胁是合纵的基础 ,  但在上述三年之中,秦的国力还不算很强,其造成危害的性质和规模都还不足以达到使六国警觉乃至联成一体共同对敌的程度 。当时 , 齐取代了魏的霸主地位,而秦开始向东方经营 。秦东进的第一道屏障就是与之接壤疆界最长的魏国 。
因此,在周显王三十七年以前 , 秦的打击锋芒主要集中在魏国 。对其他各国来说,当时的魏较秦更是害群之马 。三家分晋之后,魏仍然以旧晋的继承者自居 , 欲行使旧晋在各国 事务间的权利 。除了燕之外,魏几乎与各国都交过战,掠获土地甚多 。因此对各国而言,秦的威胁毕竟是一种远非当务之急的潜在可能性,遏制魏的侵掠要比共同抗秦更加迫切,即使各国君主在苏秦的开导下变得目光远大起来,也不可能在仓促间就能拼凑起一个反秦联盟 。
其三,苏秦游说的法宝是晓之以害 , 诱之以利,但他的说辞经不起推敲的地方甚多 。如他对燕王分析,燕的大患是赵国,而秦距燕数千里,“虽得燕城,秦计固不能守也” 。因此结论是:“秦之不能害燕亦明矣 。”既然如此,燕为什么要与于己无害的秦为敌?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