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卫|38年前的《天书奇谭》为何前卫依旧?

作者:李丽
“国潮鼻祖”“中国动画的里程碑”“38年后再看 , 前卫依旧”……近日 , 一部诞生在1983年的动画片登陆院线 , 掀起了一股追看热潮 。 截至11月15日 , 该片猫眼和淘票票双双得分9.0 , 豆瓣评分更高达9.2 , 为2021年上映之全球动画电影的豆瓣最高分 。 这部电影 , 便是以4K修复的形式首次登陆大银幕的中国经典动画片《天书奇谭》 。
《天书奇谭》讲述少年蛋生与三只狐狸斗智斗勇 , 历经磨难 , 夺回天书 , 造福百姓的故事 。 该片不像《哪吒闹海》《大闹天宫》那般拥有大众喜闻乐见的传统神话IP , 为何却成为小半个世纪久盛不衰的国潮经典?对于中国动画当下和未来的发展 , 被誉为“中国动画传奇之作”的《天书奇谭》又能给中国动画人以怎样的启示?
带着这些问题 , 羊城晚报采访人员近日独家专访了广州大学动画系主任周鲒 。
【前卫|38年前的《天书奇谭》为何前卫依旧?】前卫|38年前的《天书奇谭》为何前卫依旧?
文章图片

一代人憋着一股劲用一批作品说话
羊城晚报:《天书奇谭》诞生于1983年 , 当时的中国动画属于一个怎样的发展阶段?当时的中国动画人又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周鲒:上世纪80年代初 , 中国动画和整个中国社会一样 , 正在打开国门 , 睁大眼睛看世界 。 人们开始以更加开放与广阔的视野来看待动画艺术 。 从钱运达导演的回忆 , 我们知道《天书奇谭》动画项目的缘起是和英国BBC的合作 。 同时 , 上海美影厂这一批动画人在这个开放时刻 , 却陆续创作了《哪吒闹海》《九色鹿》《葫芦兄弟》《金猴降妖》这一系列更加深挖民族传统的片子 。 直到1988年特伟导演《山水情》 , 此轮中国动画的高峰才戛然而止 。
我不敢揣度当时动画人的心态 , 但从作品来看 , 坚守民族风格是他们内心深处永不磨灭的情结 。 一代人憋着一股劲 , 要用一批作品来说话 。
羊城晚报:在今天的豆瓣上 , 《天书奇谭》有超过22万人打出了平均9.2分的高分 , 好于98%的动画片和99%的奇幻片 , 您觉得这高分是否实至名归?
周鲒:我理解这个高分是今天国人对优秀国产动画的殷殷期盼 , 是对民族文化的自信与呵护 。
《天书奇谭》是新中国的第三部动画长片 。 从1949年到1983年这34年间 , 该片之前只有《大闹天宫》与《哪吒闹海》 。 无论如何 , 这都是中国动画最重要的积累 , 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技法层面 。 况且 , 前两部都是由经典文学改编 , 《天书奇谭》的剧本实际上是原创 , 其开放性与包容性 , 甚至是探索性都更强 。
前卫|38年前的《天书奇谭》为何前卫依旧?
文章图片

喜剧风格探索尤为成功有中国人身体中的韵律感
羊城晚报:能否为我们总结一下《天书奇谭》的美学特色?
周鲒:中国动画学派的代表人物也是最重要的领导者——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老厂长特伟有一句话 , 用以总结他们那一代人的动画美学:“敲喜剧风格之门,探民族形式之路” 。 但在我看来 , 后来无论是研究者还是继承者一直都很注意民族形式 , 却忽略喜剧风格 。
恰好 , 《天书奇谭》在喜剧风格上的探索尤为成功 。 本片里很多片段都可以看作是动画的中式幽默典范 。 聚宝盆里很多爸爸的出现、金殿上为皇帝召唤百鸟朝凤、三个蚱蜢人的打斗……这些表演与动作的设计 , 都堪称中式喜剧的上乘之作 。 蛋生的出世、阿拐的独腿、县令的面条人、悬崖峭壁上的绳索……这些元素则为观众带来超越区域文化的身体互动 , 乐趣油然而生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