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植物园究竟该怎么建?( 二 )


王康说,国家植物园设立在北京,至少有三重考量,首先是国家形象的象征;其次考虑到科普需要,“北园”每年有400万人次客流量;再次,设在北京的国家植物园是收集、保存北温带代表性植物的较为理想之地,此外还有中科院植物研究所这支“国家队”的加持 。
许再富在多篇文章中提到,中国的植物园与植物多样性分布存在严重失调,物种越丰富的地方,分布的植物园反而越少 。中国植物园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投资动辄上亿元,甚至十多亿元 。而在生物多样性越丰富和生态环境越独特的地方,只有极少量的或没有植物园 。国家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中约20%没被迁地保存的植物,绝大多数就分布在高山、亚高山、寒带、寒温带,以及在干旱、半干旱地区等 。这也是第一批重点保护植物保存率徘徊在80%左右的原因之一 。
世界范围内,植物园的分布格局也存在类似问题 。欧美和北美分布植物种类有2.8万种 , 不到世界总植物种类数1/10,却建有约900个植物园,约占世界总数一半 。而在经济欠发达的南美洲,分布有9万种植物,只有近100个植物园 。
许再富认为 , 真正从科学意义和迁地保护的角度来看 , 考虑到生境和昆虫、鸟类等传粉等问题,植物园选址应远离大城市,选择物种丰富的地方,最好靠近某一自然保护区或靠近大面积自然植被 。这样就可以将就地保护、迁地保护以及引种回归自然相结合,且可以避免因生态环境差异太大和人为措施干预过多而产生的“风土驯化”和“人工驯化” 。
1959年 , 由植物学家蔡希陶领导 , 在地处滇南西双版纳热带丛林“葫芦岛”上创建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 , 是中国面积最大、收集物种最丰富、植物专类园区最多的植物园,也是国内首个露地栽培植物种类超过万种的植物园 。

国家植物园究竟该怎么建?

文章插图


2021年10月3日,游客在北京植物园观赏植物 。图/视觉中国
此次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有人也提出了北京纬度偏高,户外可栽培并生长良好的植物种类有限的质疑 。对此 , 王康解释说 , 剔除品种,仅就物种而言,国家植物园南、北园收集、保存的植物种类达几千种 。未来,国家植物园将迁地保护东北、华北和西北即“三北”地区及国际上同纬度地区、相似气候类型的植物 。一些无法露地栽培的植物,将置于温室或在北京郊区、适合植物生长的地方设立实验站 。
许再富表示,露地是植物迁地保护的主要场所 , 温室只能是一个辅助性的措施,更多起到科普展示的作用,难以真正实现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目的 。“北方温带植物的多样性还是相对比较贫乏 。”一位业内专家分析说,设立于北京的国家植物园定位应以露地栽培北方植物为主,如果建大面积的温室,也将带来巨大的花费 。
全球植物园中 , 并不乏设立在首都的案例 。许再富解释说,这是因为早期在欧美国家,植物园并没有承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功能 。另外 , 随着城市化的进程,原本建设植物园的郊区变成了城区,这是由客观原因造成的 。
按照国家林草局的规划,除了在北京设立国家植物园,今后还将在广州等地建设区域国家植物园 。国家植物园体系建设将采取整合与新建相结合方式,以代表典型气候带和典型植被特征的区域国家植物园为主体的构架 。
中国的植物园大多建在城市中,面积较小 , 也是限制对植物迁地保护的重要因素 。根据许再富等人2008年对于全国120多个植物园的统计,面积在40公顷以下的小型植物园占总数的40%,超过100公顷的植物园占1/3左右 。所有植物园中,相当一部分为城市公园性质 。“城市中面积很小的植物园 , 不必承担生物多样性保护的任务,主要行使科普职能 。”许再富说 。此次国家植物园建设,按照规划 , 将把“北园”北侧山林纳入,使得植物园总面积达到近600公顷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