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迁地保护的有效性
在许再富看来,植物迁地保护至少要遵循三项基本原则,即迁移地和植物原生地光温、水湿的“气候相似”;地形、地貌和土壤基质等“生境相似”;以及由动植物、微生物构成的“植物群落相似” 。比如说 , 在西双版纳植物园的海拔高度600米的区域,栽培了海拔1200米以上山地的本土稀有濒危植物鸡毛松和云南翅子树等,因气候条件变化较大而适应性和长势都很弱,就不会开花结果 。
许再富说,国内受威胁植物的迁地保护还处在物种收集保存阶段,大多数采集的种子都来自个别自然居群和少数母株 。“往往就是采集一株,就去繁殖了”,不可能包含全部的遗传多样性 。如果以一个居群起码迁地保护10个个体作为评价标准,国内植物园中有54%的种类不达标,仅保存1~5株植物的种数约占到总数的45% 。且有相当比例的物种是在植物园间互相引种 。它们之间容易产生近交和近交衰退,类似于近亲结婚 。当把来自不同居群的个体栽在一起,又有可能产生杂交衰退,也无法保护各个居群各自遗传多样性 。再者,因为植物园土地、人力、经费有限,也使得很多植物园栽种的每种植物数量都很少,这也是迁地保护需要较大面积植物园的关键所在 。
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迁地保护委员会副主任、昆明植物园主任孙卫邦及其团队从2004年开始从事极小种群野生植物的保护研究与实践 。他对《中国新闻周刊》解释说,对受威胁物种的拯救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 , 包括系统开展野外调查,对分布在保护区外的种类或居群建立保护小区,进行生殖生物学及人工繁殖技术研究,就地(迁地)保护等 。以云南特有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漾濞槭为例,这是一种叶片毛茸茸的 , 长得像胖手掌,果实有一对果翅的植物,因发现于云南大理漾濞县而得名 。最初在野外只有5株 。在收获一批种子后,孙卫邦带领团队突破人工关键繁殖技术,于2009年人工培育出1600余株漾濞槭幼苗 。“我们要拿1000多株苗和野外的5株的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作对比,确保栽种多少株才能保持这一物种的遗传多样性,确立最小取样策略” 。
孙卫邦认为,当下更重要的还在于要摸清“家底” , 确定哪些物种要抢救性保护 。2017?年对中国野生高等植物?35784?种的评估表明,受威胁比例为15%~20%,数据缺乏的有4804?种 。中国植物园迁地保育受威胁植物约?1500?种,约占本土受威胁植物种数的?39% 。在孙卫邦看来,这些数字有一定指导性,但“并不一定完全准确”,因此一定要去实地调查 。对于受威胁植物,要进一步确定哪些要优先保护 。
评估迁地保护效果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高可达40余米、树冠形状奇特、“亭亭如华盖”的华盖木是云南局部地区特有极小种群物种 。1983年,昆明植物园从云南西畴县对华盖木采种育苗进行迁地保护 。直到2013年,引种的华盖木才首次开花 。“迁地保护是否成功,首先要看它能不能开花结实 。”孙卫邦说,极小种群野生植物大多为木本植物,仅分布于云南巧家县的巧家五针松在昆明植物园迁地保护12年才开花结果,漾濞槭需要8年 。
孙卫邦的一名博士生用了5年时间对迁地保护华盖木的遗传多样性进行了研究 。昆明植物园和华南植物园分别保存了野生华盖木70.27%和32.43%的遗传多样性,两相比较,前者做得很不错 。
相比迁地保护,近地保护被认为是保护有效性远高于前者的一种举措 。所谓近地保护 , 就是指在受保护植物生境相似的近地建立保护基地 。根据许再富的研究,相同植物种类在近地保护的生长适应性和年均生长量绝大多数情况都远高于迁地保护 。许再富说 , 近地保护的成本更低,这也是植物园设立尽可能要靠近大自然的原因 。
相关经验推荐
- 新西兰,一个充满神秘感的国家,也是一个美丽的国度
- 中亚有一个超高颜值的国家,首都颇具魅力,对中国人十分友好
- 有翡怜蜃究竟是谁?怜蜃原型实为原著中廉贞一角吗
- 历史上恐龙究竟是如何灭绝的 真的是地球撞击吗
- 三星堆究竟有哪些谜团仍等待揭开
- 贵霜、安息、罗马和汉朝谁才是1世纪最强大的国家
- 世界上最深的井中声音究竟是什么声音
- 有一个国家生活全靠一种树,所建的房子没有墙壁
- 早上吃盐水究竟有什么好处?,早上吃盐水有什么作用
- 美国新泽西州寒潮来袭 帕特森大瀑布国家公园瀑布被冻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