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杂谈4】浅谈“某想”事件,曾经的“国货之光”到底吃了几碗粉

华为|【杂谈4】浅谈“某想”事件,曾经的“国货之光”到底吃了几碗粉
文章图片

观前提醒:本期纯属无任何针对性 , 请大家不要过度“联想”!最近“某想”突然被各种锤 , 我本来没太当回事 , 觉得这不是常事吗 , 我本身也算是个数码爱好者 , “美帝良心想”赫赫威名 , 隔三岔五被数码圈干一顿上个热搜啥的 , 这一点都不奇怪呀 。 结果事情越闹越大 , 我就好奇去搜了一下 , 结果直呼好家伙 , 新鲜骚操作倒是没有 , 有的是神仙打架 , 事情的核心是知名大V司马先生炮轰“某想” , 网上舆论更是一边倒的集体冲锋 , 怒锤“某想” 。
一个世界企业排名前200的行业巨头 , 标榜多年的“民族企业” , 舆论落到如此地步 , 也算是少见了 。 事情的核心简单来说就是司马先生在7个视频里质疑“某想”贱卖国有资产、高管拿高薪、过半高管是外国人以及质疑股权变迁和负债问题等等 。 本文就基于那些确切的公开资料来捋一捋 , 有些野史也会拎出来说说 , 但不会作为引证 , 绝不会随意联想、过度解读 , 力求客观的分析一下“某想”这波到底是吃了一碗粉还是两碗粉 , 给了一碗的钱还是两碗的钱 。
一、发展史及股权变更史它成立于1984年 , 前身是中科院计算所创立的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公司 , 是一家100%国资持有的企业 。 当时一群中科院的年轻人拿到了20万启动资金 , 找到当时研究汉字系统的倪光南 , 弄到了倪光南在搞的汉卡系统 。 至于汉卡是什么 , 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去详查一下 , 简单解释一下就是电脑的词库外挂 , 因为当时计算机的运算能力很弱 , 跟现在的手机比都差的老远了 , 而汉字并不像26个英文字母那般 , 当时的计算机运算能力根本支撑不了如此庞大的汉字库 , 所以倪光南老师做了个具备词库联想功能的汉卡 。
正是凭借汉卡的大卖 , 公司也算是借此赚到了第一桶金 , 还获了国家级奖项 。 然后开始介入PC业务 , 俗称“攒机” , 没想到这个攒机厂非常成功 , 估计超出了当时所有人的预料 , 所以在这里还是得夸一下 , 毕竟在八九十年代 , 我们刚刚开放 , 所有与高新技术相关的产业 , 不管是上游还是下游 , 要想成事所面对的困难不是能用现在的眼光考量的 。 PC业务也慢慢成为了公司主营业务 , 以至于在1992年 , 它再次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 我更愿意称之为“经济进步一等奖” 。 在这里插一句 , 1991年它从“中国科学院计算所公司”改名为“北京X想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 。
然后到了2001年 , X想又改名为“X想控股有限公司” , 它的股份出现了第一次变动 , 即由原来的100%国资(其中35%的员工分红权) , 变成了员工持有35%的股权 , 中科院持股65% 。 与此同时 , X想控股持有在香港上市的X想集团60.8%的股份和神州数码50%的股份 。 也就是从这里开始 , X想逐步对接国际 , 一步步成为国际企业 。
到了2009年 , “中国泛海”介入 , 中科院把持有的29%股份以27.55亿元的价格出售给前者 , 司马先生质疑的正是这次股权变更 , 贱卖国有资产 , 这个也有人反驳说司马先生不懂行业 , 这个我也不做结论了 , 我也只是一介草民 , 玩不明白精英大佬们的东西 。 2015年“X想控股”完成港股上市 。
二、“美帝良心想”这个源于X想的国际化之路 , 先是国内市场崛起 , 以戴尔为首的国外大牌进入我国 , 先杀了个措手不及 , 回过神的X想重振旗鼓 , 稳住了阵脚 , 但国内市场毕竟还是被分去了许多 , 就希望用海外市场弥补 。 不过想法归想法 , 做起来可不容易 , 歪果仁没有那么轻易认同你 , X想找到了一个很快实现的方法 , 那就是收购 , 直接买一个国际大牌 , 让自己成为国际知名商标 。 于是有了2004年那次著名的“蛇吞象”收购 , 那个时候刚好IBM已经意识到硬件没什么利润可言了 , 决定放弃PC业务 , 做企业级服务才是正道 , 就一拍即合把PC业务打包出售给X想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