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景芳|郝景芳:50年之后的人类全景生活

郝景芳|郝景芳:50年之后的人类全景生活
文章图片


2021年10月28日 , 《哈佛商业评论》中文版“未来管理大会”在北京瑞吉酒店成功举办 。 “未来管理大会”立足于我们对商业世界的百年研究和管理洞察 , 汇聚国际知名学者、科学家、企业家、投资人及各行业精英人士 , 以更生动、更具活力的方式 , 探索发展的方向 , 致力于长青的未来 。
未来我们会有数字分身吗?未来我们的打卡圣地会是空间站吗?未来的商业版图 , 谁掌握话语权?第74届科幻雨果奖得主 , 童行书院创始人 , 清华大学天体物理硕士、经济学博士郝景芳通过描绘一幅恢宏的50年后人类生活全景图 , 带领我们畅想未来的日常生活、商业模式和科学探索 。
Part.1
以下为大会发言内容
50年后的一日生活
我按照50年之后的一日生活、商业模式和科学探索做以下简单的畅想 。
与智能共生
今天最热门两个领域是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 , 这两个领域在最近几年发展和变化很快 , 取得了很大进展 。
深度学习人工智能目前最大问题是功能单一 。 比如会下围棋人工智能并不会和人对话聊天 , 能做面孔识别的人工智能并不能把行动能力整合进去 。 现在有单一领域、单一技能非常聪明的人工智能 , 但是并不能成为像人类一样多功能综合型的智能体 。
这个问题能不能解决 , 会决定未来能不能看到电影里像人一样的机器人 。 因为人类不会学了游泳就忘了走路 , 我们是多功能的 。 目前人工智能学习网络还做不到多功能 , 这是科学家正在努力发展的领域 。
一些科学家在研究一种相对通用的算法 , 就是对人工智能进行通识教育 。 另外一些科学家在研究比较复杂的系统 , 通过系统架构让多功能整合起来 。 我相信经过50年的发展 , 这些方向都会有较大的突破 , 人工智能会更加贴心地帮助我们生活 。
我最近这几年听到最有趣的技术 , 是非常另类的人工智能技术:类脑智能 。 研究者扫描生物体的大脑 , 然后在电脑里生成数字神经网络 , 还原多种多样的神经元和复杂的结构 。 他们用数字大脑模拟出来生物的大脑做的程序 , 去控制机器人 。 这个机器人比平时我们设计的机器人要聪明很多 , 可以领会到人的手势 , 召之即来挥之即去 , 甚至能够在镜子里认出自己 , 有初步的自我意识 。
类脑智能 , 即通过扫描大脑得到的数字大脑 , 其实在某种程度上模糊了人类和人工智能之间的边界 。
人和人工智能是敌是友?如果有一天能够生成数字大脑 , 数字大脑更像人还是更像机器?我认为是介于人和机器之间的存在 , 即数字人类 。 我更愿称之为人机共生 。
在今天的技术环境下 , 我们当然不可能把人类大脑切10亿个切片扫描 。 但是未来下一代技术有可能做到这一点 , 即基于脑机接口技术 。 埃隆·马斯克在研发脑机接口 , 把芯片植入到人的大脑里 。 现在脑机接口技术确实能够比较准确地识别人类大脑中很多神经元构成和电流分布构成 。 中国在脑机接口领域最近十年的发展也非常迅速 。
人工智能和脑机接口技术 , 在未来50年会渗入到生活方方面面 。 今天人工智能渗透到生活中很多领域 , 比如去自动贩卖机扫脸支付 , 就是深度学习的人工智能 。 未来一定是进一步人机共生 , 高度智能化的时代 。
另一方面 , 其实脑机接口想想有点恐怖 。 比如我们在橱窗面前看一件衣服觉得有点好看 , 打开自己的设备发现已经在购物车了 , 因为橱窗会扫描喜好 , 连到智能设备 , 直接把衣服加到购物车了 。 这样的应用对于商家是非常大的商机 , 却让我们觉得隐私被侵犯 。 但我相信面向未来人们有很强的适应性 , 我们一定能够规范这些行为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