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心甘情愿的赔本生意


一场心甘情愿的赔本生意

文章插图

一场心甘情愿的赔本生意

文章插图

一场心甘情愿的赔本生意

文章插图



老人回报他的往往是手绘的、“面值”从10元到1000元不等的“钞票”,李国色会一本正经地收下,再放入钱箱 。他说自己甘愿吃“哑巴亏”,是因为老人需要的不仅是温饱,还有不愿被施舍的尊严 。
一场心甘情愿的赔本生意

文章插图



郑祖龙手绘的“纸币” 。受访者供图
▼全文4594字 阅读约7分钟
在灵溪老街,很多人的记忆里都有郑祖龙的影子 。他头发凌乱 , 穿搭潦草,经常站在垃圾桶边捡食剩饭 。几十年来,他从未离开老街,上了年纪的老街坊看着他从满头黑发到两鬓斑白 , 板正的身形逐渐佝偻 , 嘴巴因为牙齿脱落变得内陷 。
在浙江省温州市苍南县这条热闹的街道上,郑祖龙以一种不算体面的方式被人熟知,但很少人真正知道他的名字 。大多数时候,当人们提起他时 , 总会以“讨饭的”“流浪汉”“傻子”,甚至是“小偷”代之 。
李国色一家除外 。在自家的面店前,他会喊一声“林”(闽南方言“龙”的发音) , 然后把准备好的河粉、面条或者年糕递到郑祖龙手上 。老人回报他的往往是手绘的、“面值”从10元到1000元不等的“钞票” , 李国色会一本正经地收下,再放入钱箱 。他说自己甘愿吃“哑巴亏” , 是因为老人需要的不仅是温饱 , 还有不愿被施舍的尊严 。
这种近乎无声的交流从自己父亲经营面店时就已经开始,到李国色最后一次见到老人 , 持续了近13年 。2022年1月7日凌晨4点,又到了出门买面的时间,郑祖龙走在空无一人的马路上 , 被一辆汽车撞倒 , 匆匆结束了一生 。
今年12月,李国色被评选为浙江孝贤 。郑祖龙已经不会再出现在面店前,但李国色的善意没有就此中断,而是投入到了一个全新的开始——他拿出刚刚拿到的奖金,再加上之前直播的收入,一栋供山区孤寡老人居住的房子得以开工建设 。
一位特殊的“客人”
李国色第一次见到郑祖龙时,是面店开业的第三年 。那是2013年夏季的一个早晨,路边一个佝偻的身影引起了他的注意 。男人看起来50来岁,衬衫敞开挂在身上 , 裤脚拖在刚下过雨的地上 , 沾满了泥渍,裂开的鞋缝里也藏了不少泥巴 。
男人一直盯着面摊,也不走近 。见摊前没人了 , 才挪到门店的一个角落里 。李国色上前招呼 , 问他需要什么 。男人没说话,弯着胳膊指了指摊位上的河粉 。
“要多少?”对方还是不吭声 。李国色有些疑惑,装了一袋河粉递了过去 。直到男人从口袋中掏出一团皱巴巴的一元零钱和一张画得花花绿绿的“10元纸币”,李国色才突然反应过来,父亲口中那位特别的“客人”来了 。
从父亲李成手里接过面店前,李国色就曾被叮嘱过,有一位智力残疾的男人会经常拿着一两块的零钱和手绘的“纸币”来买面,“他不敢进来的 , 你要招呼一下他,不管他给不给钱,他来,你就多给他装点软面 。”
一场心甘情愿的赔本生意

文章插图



李国色接过“纸币”,把面条递给老人 。受访者供图
在此之前,李国色一直在后厨做面,或者外出送货,父亲在门店前的面摊上张罗来往生意 。为了这家面店,父子俩在全国各地辗转务工了5年 。离开苍南县农村老家时,李国色还不满20岁 , 父子俩在街上卖过棉花糖,给人扛过大米,也去过东北当过矿工 。直到2010年,李成凑够了一万块钱,在苍南县城灵溪老街的菜市?。滔铝苏饧?0平方米左右的铺子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