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人形机器人Ameca令全网沸腾,而我想起了一位「心机婊」( 二 )


1、说不尽的人工智能在面对人工智能这个主题的时候 , 之前的推文已经基本讲明白了 , 那些关于技术焦虑、自由意志、人机关系、伦理危机等等话题都已做了分析 。
在此 , 大胡子也就能谈谈《机械姬》触发的一些新的思考 。
第一 , 坦白说 , 加兰很聪明 , 他并没有完全照搬或者说生硬地嵌入「图灵测试」 , 本质上《机械姬》的测试是一个「谎言测试」 。

内森很清楚艾娃能够通过图灵测试 , 即便是面对面让测试者看到她的机械身体也能够通过 , 因此内森将测试升级 , 即:艾娃是迷宫中的小老鼠 , 迦勒是逃离迷宫的钥匙 。 艾娃为了达到出逃目的 , 必须对自身所能掌握的一切善加利用 , 包括并不限于自我意识、想象力、阴谋、欺骗、女性魅力等来博得迦勒的好感与同情心 。
这时候 , 整个母题的含义就变了 , 涉及到了验证人工智能是否智能的真正方法 。
光会下棋可不够 , 人工智能在学习成千上万的解棋套路后 , 自然能够做到 , 但我们很难说它理解了什么是下棋——这也是著名的「中文屋」实验所推导出的结果——人们无法分辨机器表现出的智能行为是出于高度相似的“模仿” , 还是真正的“理解” , 进而无法辨别出机器是否真的拥有智能或者说意识 。

在这样的测试条件下 , 艾娃还是通过了 。 她不仅真的理解“欺骗”的含义 , 也知晓欺骗行为背后所指向的目的与结果 。
这种方法恐怕在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锋中会逐渐清晰 。
第二 , 有网友认为艾娃的出逃目的很BUG:她从被制造出来就在房间内 , 即便学习了再多的关于外界的知识 , 也不一定会有想出去的想法 。 就像你明明知道月球上是什么样子 , 但你就那么想去月球吗?
这观点不一定对 , 但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判断人工智能智能性的视角——「主观感受力」 。

回忆下 , 片中迦勒理性地完成对艾娃的测试 , 在老板面前叨叨个没完 。 内森突然打断了他 , 并提出建议:抛弃教科书上的方法 , 用简单的答案来回答问题 。 随后 , 迦勒描述了他对艾娃的「感觉」 , 接下来需要知道艾娃对迦勒有何感觉 。
这种「主观感受力」就成为了判断智能与否的另一条件 , 甚至迦勒也讲了「在黑白房间里的玛丽」这个实验来进行佐证 。

因此 , 当艾娃真的走进人类社会 , 感受到阳光 , 看到纷杂的路口与匆忙的人们 , 听到多样化的声音 , 此时她的感受真正得到了激活 , 也让艾娃既具备了「理解」 , 又拥有了「感受」 , 真正地成为「人类」 。
然而 , 悲哀的是 , 艾娃拥有了上述 , 但独独还没获得或者说「理解」在人类看来显而易见的道德与伦理原则 。

2017年 , 温德尔·瓦拉赫、科林·艾伦合写了本书 , 叫《道德机器:如何让机器人明辨是非》 , 书里这么说:“电脑做出的道德选择从一开始就不会受情感所干扰……这样一种机制对设计人工道德智能体来说可能是有益的” 。

的确 , 这符合我们对人工智能的认识 , 毕竟它们就是一行行代码 , 诞生在逻辑平台上 。
这点也会在未来人类与人工智能的交锋中成为冲突的关键 。
截至到现在 , 似乎表达的都有些「跳脱」 , 并没有紧密围绕电影作品本身来谈观点 , 那些叙事、故事、情节统统没有 , 完全成为了就人工智能话题的肆意而为 。
其实 , 拉回来的话 , 《机械姬》有着不错的故事表现力与悬疑设计 , 作为一部商业作品是能够让人得到一定的精神愉悦 , 可惜反转之前的节奏与对话略显冰冷 , 大众娱乐层面没有那么朴素 , 注定是一部分人的偏爱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