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故宫十王亭历史背景介绍,十王亭的作用是什么?


沈阳故宫十王亭历史背景介绍,十王亭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沈阳故宫十王亭历史背景介绍,十王亭的作用是什么?】
沈阳故宫十王亭历史背景介绍,十王亭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在大政殿前左右两侧 , 各排列着五座方亭 。东侧由北向南依次是左翼王亭、镶黄旗亭、正白旗亭、镶白旗亭、正蓝旗亭,西侧则相应为右翼王亭、正黄旗亭、正红旗亭、镶红旗亭、镶蓝旗亭,俗称“十王亭”或“八旗亭” 。
这些亭子的来历,应从满族独特的社会组织——八旗制度说起 。
满族人原有一种狩猎组织“牛录”(汉语意为“大箭”),由十人组成,其中一人为首领,称为“牛录额真”,外出狩猎时,同牛录的人都要听从其指挥统一行动 。努尔哈赤在征服各部的过程中部众不断增加 , 便于1625年对牛录组织加以改造创立了“八旗制度”,规定每三百男丁编成一牛录,五牛录编成一甲喇,五甲喇编成一“旗”(固山) 。
沈阳故宫十王亭历史背景介绍,十王亭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当时编成的八个旗以所用旗帜的不同区分 。用黄、白、红、蓝整色旗的分别称为整黄旗、整白旗、整红旗、整蓝旗;另四旗用加镶边的旗帜 。即黄、白、蓝旗镶红边,红旗镶白边,分别称为镶黄旗、镶白旗、镶红旗、镶蓝旗 。后来汉字中多把“整”写作“正” , 所以就有了八旗“四正四镶”的说法 。皇太极时期又在原有的满洲八旗之外新建了蒙古八旗和汉军八旗,但旗帜并未改变,所以习惯上仍称为八旗 。
沈阳故宫十王亭历史背景介绍,十王亭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八旗”并非只是简单的部队编制,而是军事、生产、行政合一的组织 。编入八旗的成年男子“出则为兵,入则为民”,既出征作战又从事生产,他们的家属、奴仆也都同在所属的牛录之内 。全国的人口、土地和其他财产都置于八旗管辖之下 。可以说 , 入关前的清(后金)国家就是由八旗构成的 , 国家的重要决策 , 都是经过八旗贝勒(旗主)大臣参与讨论制定的,皇帝对全国的统治是通过八旗实现的 。
沈阳故宫十王亭历史背景介绍,十王亭的作用是什么?

文章插图
沈阳故宫大政殿和十王亭所构成的建筑组合,正是八旗组织在当时国家中重要地位的生动体现 。这里举行大型典礼时 , 呈帝升坐大殿,八旗各级官员都各自排列在所属旗分亭子前,直到清朝迁都北京后盛京官员在此“坐班”、“朝贺”时仍是如此 。在平时,十王亭则是八旗官员处理本旗行政、民事、诉讼等事务的办公场所,通俗地说,如果大政殿是国家的“大衙门”,那么十王亭就是八旗的“旗衙门” 。
大政殿和十王亭不仅体现了当时满族国家的政治特色,在建筑布局和风格上还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史书中记载,努尔哈赤、皇太极率领八旗军队外出驻扎时搭设的蒙古包式帷幄,有时就是皇帝用大一些的“黄幄” , 而八旗贝勒大臣们则分别用排列在其前两侧的八座“青幄”,大政殿和十王亭的排布、瓦色、造型都与之十分接近 。因此,人们也把这“一殿十亭”叫做“帐殿式”布局 , 视为带有游牧狩猎民族特点的宫殿建筑的典范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