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芯观点】三星16nm MCU凭什么赢过台积电?

三星|【芯观点】三星16nm MCU凭什么赢过台积电?


芯观点──聚焦国内外产业大事件 , 汇聚中外名人专家观点 , 剖析行业发展动态 , 带你读懂未来趋势!

集微网报道 , MCU停留在成熟制程太久了 , 久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 , 都将挤压本就捉襟见肘的成熟产能 。 最先进MCU推进至28nm便难以继续——六大原厂意图将难题抛给代工厂 , 但即使是先进制程独步全球的台积电 , 也面临瓶颈 。
这也是为何三星拿下意法16nm MCU代工订单的传闻 , 几乎要引起业内地震 。 因为这将意味着当前正不断在先进制程上挑战台积电的三星 , 已经在MCU上稳稳站在台积电的前面 , 也意味着一直以来制程推进缓慢的MCU , 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 。
虽然三星方面对该传闻保持缄默 , 也尚未有更多细节被曝光 , 但从近年来嵌入式存储的发展方向、三星多年的布局痕迹来看 , 有理由相信 , 新一代存储技术——MRAM , 可能正是三星MCU迈过28nm关卡、赢过台积电的杀手锏 。
20nm及以下制程 eMRAM或是MCU的主流选择
在高度集成的MCU中 , 存储模块往往基于eNVM工艺被嵌入其中 。 这种嵌入式存储虽然是在逻辑工艺平台基础上开发 , 但与逻辑工艺以及独立存储器工艺的差异甚大 , 由此带来的制程推进进度差异 , 正是MCU迈向更先进制程的最大掣肘——
在以台积电为代表的先进逻辑制程开始向2nm发出挑战的当下 , Nor Flash仍在45nm徘徊 , 而作为当前MCU最常用的存储解决方案 , eFlash被台积电推进至22nm , 似乎也已达到了极限 , 这使其在MCU上的面积占比越来越高 , 几乎“反客为主” 。
一方面 , 传统存储器正面临越来越严峻的微缩挑战 , DRAM接近微缩极限 , NAND/NOR Flash已转而朝3D方向转型;另一方面 , 与传统逻辑工艺相较 , eFlash制造中需要多加9-12层光罩 , 不仅增加成本 , 并且还有写入速度缓慢、不耐用等缺点 。
以上种种均表明 , MCU想要在28nm及以下制程继续推进 , 必须“弃车保帅” 。 在eFlash、eDRAM、SRAM等诸多存储解决方案几乎均面临相似困境的情况下 , 与前三者在底层运行逻辑上有根本区别的MRAM , 逐渐成为大厂的主流选择 。
MRAM是一种非易失性解决方案 , 与以电荷形式存储数据的Flash以及DRAM不同 , MRAM的技术原理是利用电子的自旋特性实现数据存储 , 核心存储器件为MTJ( magnetic tunnel junction , 磁性隧道结) , 由两个铁磁薄膜和一个薄屏障组成的 。
这种差异给MRAM带来的优越性在于:写入新数据前不必执行擦除周期 , 速度比Flash快1000倍 , 数据保存时间长 , 适用于高性能应用 , 且也比传统的存储介质耗能更低 。 而更为重要的是 , 其制程则可推进至10nm以下 , 满足MCU进一步微缩的要求 。
在MCU中 , eMRAM(即嵌入式MRAM)在保证其大小与eFlash相当的基础上 , 仅需要增加额外的2或3个掩膜层 , 更容易被添加到CMOS裸片中 , 并且 , 成熟的磁学物理理论、简单可控的写入机制 , 使其具备更高的技术成熟度 , 能够与先进逻辑工艺无缝融合 。
市调机构Yole Development曾预测称 , MRAM作为下一代非易失性存储器的替代者 , 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较2018年增加40倍达到17.8亿美元 , 其中eMRAM将增长到12亿美元 , 而独立MRAM的5.8亿美元稍微落后于eMRAM 。
6年40倍的惊人增速背后 , 几大代工巨头功不可没 。 巧合的是 , 越来越针锋相对的三星和台积电 , 当初几乎在同一时刻对MRAM出了手 。 2002年 , 台积电与中国台湾地区工研院签订了MRAM合作发展计划 , 而三星也在这一年开始了MRAM的开发计划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