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到1年就离职!15位机构掌舵人短期离职,发生了什么?


不到1年就离职!15位机构掌舵人短期离职,发生了什么?

文章插图

不到1年就离职!15位机构掌舵人短期离职,发生了什么?

文章插图
中国基金报采访人员 李树超
受行业发展、公司业绩考核、股东管理层变化等多重因素影响 , 近两年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高管任职变动中,出现了部分董事长和总经理任职短期化现象,近两年共有15位董事长和总经理任期不足1年 。
多位业内人士对此表示,资管机构高管任职短期化对内部治理完善、业务条线稳定的大型机构影响相对较小,但对中小型机构发展影响偏大 。他们建议从建立长期考核机制、完善多元化激励机制等角度,给机构高管更多时间和耐心推动业务规划的落地和见效,推动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
15位董事长和总经理任期不足1年
部分高管任期短期化引关注
Wind数据显示 , 截至2022年12月10日,近两年全市场发布离职公告85位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董事长和总经理中(排除过渡期的代任董事长或代任总经理),任职平均期限为3.13年 。
其中 , 任期不足1年的多达15位,数量占比17.6% 。任职期限1-3年的37位,数量占比43.5%;任职3-5年的14人,数量占比16.5%;任职期限超过5年的也有18人,占比超2成 。
在任职期限较短的机构高管中,兴证证券资管总经理郭小军任职时间最短,2020年10月9日上任,次年1月4日便离任 , 任职时间不足3个月;兴证证券资管原总经理孔祥杰、兴银基金原总经理张贵云、前海开源基金原总经理贾红波等多位高管任职时间皆不足半年 。
而从任职期限较长的公募高管看 , 近两年已经职位变动的高管中,任职期限最长的董事长为中信保诚基金原董事长张翔燕,任职期超过14年;任职最长的总经理中银基金李道滨,任职也超过了9年 。
谈及部分机构高管任职出现的短期化现象,一位公募市场部总监表示,部分高管任职短期化,或许是考核机制制约、主要股东管理层变化、管理者与股东方经营理念冲突等共同作用的结果 。
据该总监分析 , 一是基金公司和券商资管对于董事长和总经理的考核有年度、三年等不同期限 , 规模、利润等不同维度的量化指标,如果实际完成情况与目标相去甚远,就会对管理者的任期产生负面影响;其二,机构主要股东如果发生高层变动,也有可能“牵一发而动全身”,或调整到子公司的人事任命;其三,董事长和总经理与股东的关系,是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可能产生委托代理冲突,从而影响代理人任期 。
上海证券基金评价研究中心高级分析师孙桂平也表示 , 一方面 , 激烈的市场竞争使得机构高管承受较大的业绩考核压力,容易引发高管变动;另一方面,中小机构为了脱颖而出,吸引优秀人才加盟 , 给出更好的激励机制,但同时也设定了较严苛的考核条件,造成相对频繁的公司高管变动 。
“虽然公募基金和券商资管行业发展较快,产品数量和产品规模不断创新高,同时机构数量也不断增加 。截止目前,已经获批的公募基金机构已经多达161家,行业发展非常不均衡 , ‘马太效应’加剧,部分中小基金公司面临生存压力 。”孙桂平称 。
汇成基金研究中心也认为 , 部分机构高管任期短期的现象可以从行业发展、业绩考核和业务发展三个方面来分析:一是近年来公募行业快速发展 , 大批优秀人才加入公募基金行业,与原高管形成新陈代谢,同时行业发展也使得发展机会增多 , 公募高管个人也有了更多就业选择;二是从业务发展角度来看,对于部分成立时间较短的机构,由于公司尚处于适应期和调整期,更换高管以帮助公司开拓业务、塑造内部管理机制;三是从业绩考核方面来看,基金行业竞争日趋激烈,机构高管承担的公司发展任务也更为繁重,考核压力增加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