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给钉钉和腾讯会议算算账了


是时候给钉钉和腾讯会议算算账了

文章插图

是时候给钉钉和腾讯会议算算账了

文章插图
杨净 萧箫 发自 凹非寺
量子位 | 公众号 QbitAI

这几天 , 工作和上课等事情开始有回归线下的迹象,腾讯会议、钉钉似乎也可以松口气了 。
毕竟云会议的这两大APP,前段时间一直在被网友找平替 。
一来 , 它们要收费了;二来 , 网络流量太大还会造成部分用户进不去,这段时间腾讯会议、钉钉就相继“崩”上热搜 。
还有很多吐槽的点 。比如设计出的功能不好用,网友不买账:
是时候给钉钉和腾讯会议算算账了

文章插图


部分功能人数受限,抢不到、上不了网课:
是时候给钉钉和腾讯会议算算账了

文章插图


但即便如此,甚至开始收费……不少用户不断找寻平替之后,却仍然只能在这两者之间做出选择 。同时,二者的月活和用户数也已经上亿计,据第三方机构QuestMobile和腾讯财报数据,腾讯会议用户已超3亿,10月钉钉的月活也达到2.37亿 。
是时候给钉钉和腾讯会议算算账了

文章插图


问题来了 , 为什么找来找去,却没有找到免费的云会议或者网课APP , 作为它俩的替代选项?这背后究竟有怎样的原因?
我们探究了一下背后的技术原理和底层架构,有不少意外发现 。
云会议APP , 难做在哪?
至少从看得见的技术层面来看,门槛并不低 。一个云会议APP , 需要满足几大用户刚需:
音画效果、多人协同、多设备适配以及其他附加功能 。
是时候给钉钉和腾讯会议算算账了

文章插图


而要想实现上述功能 , 开发商们首先得应对这两大基本技术挑战 。
一方面,云会议实时性强、参会人数变化大,这对云端的计算资源和带宽资源的分配提出了很大的挑战 。
尤其软件使用高峰期,不仅对服务器等硬件性能有所要求 , 软件算法同样起关键作用 。
如编码标准的选择,直接影响编码压缩性能 。数据压缩比率高 , 有助于提升音画清晰度 , 让带宽利用更高效,但也会带来更高的运算复杂度 。
又如系统搭建,传统云会议系统的集中式架构,比如MCU,难以适应大规模部署、灵活动态收缩,容易造成资源浪费 。
再如网络传输,如何确保大流量下资源的灵活分配,选择最佳的路由,降低时延 , 也是算法设计需要考虑的因素 。
另一方面,用户端不同设备类型和网络环境,对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出考验 。
如何确保APP的稳定性,是一大难点 。无论上课或开会,用户设备和网络环境都有差异 , 像孩子用爷爷的旧手机上课、或是“天选打工人”在电梯间接到了视频电话 。
以安卓APP为例,安卓设备繁多,导致不同设备上的H264硬件加速能力参差不齐,这给软件开发商的适配带来了巨大的工作量和难度 。
在隐私与安全措施上 , 此前爆火的Zoom就曾遭过质疑 。如何提升安全性,包括在架构设计中融入隐私保护、端到端加密、密钥生成机制等,同样有待研究 。
这两方面外,提升美颜美化、实时转录、降噪等功能便捷性,又要求掌握大量AI算法 。
综上来看,实时会议APP涉及的技术是全方位的,关乎软硬件协同、技术资源调度、复杂算法研发等难题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