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三年,被改变的疾病死亡率( 二 )


他举例说,如果这类病人进院前因为等待核酸耽误几小时,情况就容易变得很差 。
不同于恶性肿瘤、消化系统疾病等发展较慢的疾病 , 心脑血管疾病一触即发,是急性事件,受疫情影响更大 。
胡大一也持相同意见 。心肌梗死、中风、心脏猝死等患者的救治是在和时间抢生命,比如心肌梗死,发病后一小时是救命的黄金时间 。而近三年,就医流程变得更复杂、更迟缓,很容易延误抢救 。
胡大一观察到,疫情期间的公交系统、救护车呼叫都受到影响 , 除了查核酸,疫情早期有的医院还要求肺部CT,非常耽误时间 。
除了就医艰难,饮食、药品的供应问题也困扰着不少心血管疾病病人 。
以糖尿病为例 。解放军总医院第二医学中心内分泌科主任医师田慧告诉经济观察网,糖尿病人的饮食结构很重要,封控可能造成蔬菜供应不足 。
“这容易造成糖尿病人在这个过程中失控 。”
田慧介绍,糖尿病致死跟并发症相关,如果血糖没有控制好,容易突发脑卒中、心梗 。除了饮食结构容易被破坏外 , 频繁的封控让门诊、住院存在不确定性,甚至让病人拿不到药,导致糖尿病的发展 。
感染新冠肺炎后 , 相比常人,心血管疾病病人也面临更复杂的局面 。
胡大一提到 , 很多感染新冠的老年人患有糖尿病、高血压等基础病,身体更脆弱 , 如果有心衰,感染病毒后发烧可能会诱发或恶化心衰 。不仅新冠 , 普通感冒、流感也可能增加这一群体的死亡率 。
田慧也介绍到,感染新冠后,糖尿病人的急性并发症容易合并感染,控制起来相对困难,更容易转为新冠重症 。
“不过 , 现在的奥密克戎毒株症状主要在上呼吸道,情况已经好了很多 。”田慧说 。
心理上的隔绝
“疫情这三年,人们普遍焦虑、抑郁 , 情绪变化大,这容易造成血压波动 。”
胡大一说 , 心理问题是导致心脑血管发病、恶化的重要因素,若不重视,不解决,不仅死亡率增加,死亡年龄还会年轻化 。
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陆林给出的一份数据显示,新冠疫情发生以来 , 全球新增超7000万抑郁症患者,9000万焦虑症患者,数亿人出现失眠障碍问题 。
世界卫生组织(WHO)2022年3月发布的一份报告显示,新冠大流行的第一年,全球焦虑和抑郁患病率大幅增加了25%,其中年轻人受到的影响尤其大 。
陆林认为,这种心理层面的影响将持续至少20年 。
胡大一介绍,对心血管病人来说,运动是很好的“抗焦虑药”,但疫情让户外活动、旅游等让人心情愉悦的项目减少,老人的广场舞也常常不能正常进行 。
田慧也表示,心理因素属于重要的继发性影响:“心理状态好的病人会想办法保护自己 , 焦虑中的病人可能会毁自己 。”
病毒学专家常荣山也关注到了这类现象 。
“这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常荣山认为,封控、经济衰退等因素,刺激了焦虑症和抑郁症群体的快速增长 , 人感到浑身无力,看不到希望 。这个影响很难消除 。
他解释称,一般来讲,少运动、减少活动范围会加重心理负担,让糖尿病这样的慢性疾病的患病群体变大,已患病的人也更难做慢病管理 。
“糖尿病死亡率增长,我认为跟新冠带来的封控有一定关系 。”常荣山说 。
不确定的未来
12月7日发布的《通知》明确,科学精准划分风险区域,不得采取各种形式的临时封控;保障群众基本购药需求;加强重点人群健康情况摸底及分类管理;保障社会正常运转和基本医疗服务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