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十条出台前后,医院经历了什么?( 二 )


李健所在的一家北京肿瘤专科医院,目前也处于“病房基本清空”的状态 。虽然几个月前院内医护人员全部改成佩戴N95口罩 , 但近期院内还是接连出现患者或者医护人员感染新冠的情况 。一旦病区出现一个阳性,那些核酸阴性的病人被建议赶紧出院 , 以避免发生更大规模的聚集性感染 。
“哪个病区出现了阳性 , 就先清了哪个病区 , 患者也害怕感染 , 所以很配合地出院 。”因为病人被清空,李健和同事在院内的本职工作在减少,这会直接影响下个月的工资收入 。但他们会被分配大量对外支援的任务——去发热门诊、方舱、定点医院等处,支援“抗疫”前线 。
北京最近这一轮疫情持续蔓延之前,发热门诊筛出的阳性患者会被严格转运去隔离点,但李健注意到,最近一段时间,这种转运已经停止 。“阳性病人只能住在我们自己的发热门诊 , 现在好像也快满了 。”李健说 。
这家专科医院的发热门诊,是由不同科室抽人组建起来轮流值班的 。一轮支援结束后,撤换下的医护人员要在医院继续住一周观察,核酸检测为阴性才允许回家 。作为科室里最年轻的医生,李健已经支援过好几轮发热门诊,而且她知道,自己的名字还被写进下一批派去方舱的医护人员名单里 。
“现在岗位就剩下你了”
张慧是北京一家三甲医院的麻醉科大夫,她发现自己所在医院对于医护人员“密接”管控正在明显放松 。上周,张慧因共同就餐的朋友检出阳性而被判为“密接”人员,按院方规定,需要居家观察5+3天 。但是,解除居家观察的时限未到,她就被领导提前通知回院里上班 。原因是“现在岗位就剩下你了,你只能坚持” 。
如何尽量杜绝院感,以及如何缓解因院感而引发的人力资源调配瓶颈,是特殊时期各大医院将要面临的巨大挑战 。
“对于我们来说,哪怕阳了之后只说休息几天,那也会给其他在岗同事增加很多工作量 。除非把工作量减下来,比如说不收治患者 , 才有可能回归正常工作量 。但对于医院而言,这是不可能的 。”张慧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虽然这家医院的医护人员感染率目前大约为10%,零零星星散落在各个科室,却已经明显感受到了人手不足 。
12月7日下午,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小组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就医流程做好当前医疗服务工作的通知》指出,各医疗机构要继续做好门诊预检分诊工作,通过预约诊疗平台、现场出示等多种方式,查看就诊患者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 。门诊区域要划分出核酸阳性诊疗区和核酸阴性诊疗区 ,分别接诊相应患者 。
对于急诊患者,医疗机构不得以没有48小时核酸结果为由影响救治 。有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直接进入急诊诊疗区域;无48小时核酸检测结果的,在急诊缓冲区域接诊,同时查抗原或核酸 。对出现发热、呼吸道症状等患者,引导至发热门诊就诊,进行抗原或者核酸检测并开展相应诊疗服务 。
伴随防控政策自上而下的不断调整 , 各地医院需要以更为灵活的“一院一策”,甚至是“一病区一策”,不断探索最适合自身情况的分诊流程和区域布局 。
李健对告诉《第一财经》YiMagazine,她工作的这家专科医院在病人变少后,目前每个科的医护人员被分为AB组,每组负责一天,相互不照面 。医院下一步的计划是把科室合并 , 腾出一部分空间作为缓冲病房——新入院的患者先入住A病区,经过连续三天的核酸检测都是阴性后再转到B病区开始治疗 。这个方案意味着,医院是利用了门/急诊区域第一道核酸筛查和“缓冲病区”连续三天检测的“双保险”,来确保进入住院部各病区的病人和医护人员尽可能是安全的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