状态|《雄狮少年》:它以“裸奔”的状态出现在市场上,观众失去了坐标( 二 )


除了产业上的学习借鉴之外 , 其实其中潜藏着一个宏大的命题——本国的文化认同 。 所以《雄狮少年》不得不给我一个启示 , 我们在动漫上的起步似乎刚刚追赶上日漫早期 。 所谓“文化认同”不只是对外的 , 也是对内的 , 其中更重要的就是本国大众对我们自身文化的认同 。
状态|《雄狮少年》:它以“裸奔”的状态出现在市场上,观众失去了坐标
文章图片

《雄狮少年》剧照 。
日本和美国所处的经济地位显然不同 , 从社会学层面上讲 , 日本经历过战后整个文化、文明的博弈与重建 。 所以前文所说 , 在动漫作品的形象变更上日本的作品是逐步“本土化”的 。 比如在中国市场也颇受欢迎的《龙珠》 , 男主是一个既拥有美式的肌肉 , 又保留小巧体型的男性 。 一头黑发 , 却要在变身时突然成为“金色” 。
从文化认同上解释这种形象变更 , 不难看出日本漫画彼时仍在向往“美式”的强大 。 而随着日本经济和文化自信逐渐发展成熟 , 后期的日漫形象开始逐步在本土化上做文章 。
对饱受美、日漫文化影响的国内受众来说 , 《雄狮少年》在形象上的“去滤镜化”显然引起了市场上巨大的水土不服 。 何况 , 除了动漫“审美”上的“大跃进” , 《雄狮少年》还遇到了发展到今天已经逐步复杂化的“互联网语境审美” 。
“网感”的审美我说不好它到底是什么 , 但它显然是一种现代性的 , 在社会经济浪潮的影响下 , “网络审美”对传统(甚至)主流文化呈现的批判和反抗、消解和盲从 , 就像维特根斯坦对美学本质的态度是“对于不可说的东西我们必须保持沉默” 。
86年的“阿娟”和编剧的套路
电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2005年左右 , 主人公阿娟18岁 , 由此推断他(她)大概是1986年生人 。 基于这样的时间背景 ,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舞狮”比赛 , 主创顺理成章地把故事发生地选择在广东 。 故事内在逻辑完全成立 , 再用动画完成“舞狮”过程的超现实调度和动作设计 。
要讲的故事很简单 , 几乎跃然纸上 。 三个“留守儿童”阿猫、阿狗和阿娟 , 平凡得随处可见 , 牵扯到“现实题材” , 电影创作的选择上 , 它像烫手山芋一样沉重得令人收手 。 没想到《雄狮少年》运用动画挑战并完成了这样的叙事 。
广东小镇上几个无所事事的少年 , 因由各自简单的目的想要参加“舞狮”比赛 。 拜师学艺的过程里 , 不断受阻 , 再在最后等来一场观众期待的比赛 。 这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编剧套路 , 却在这部作品中由点及面的在发挥着作用 。
要把“雄狮”的意向完成从“实”到“虚”的过渡 , 就要完全与人物命运和内在变化产生交互 。 所以在电影中 , 编剧给动画中的主角设置了一秒令人相信的事件 。 外出务工的父亲没有一句台词 , 出场就是受伤生病躺在床上 。 这时候 , 真正的故事才刚刚拉开帷幕 。
【状态|《雄狮少年》:它以“裸奔”的状态出现在市场上,观众失去了坐标】状态|《雄狮少年》:它以“裸奔”的状态出现在市场上,观众失去了坐标
文章图片

《雄狮少年》剧照 。
那些要证明些什么的少年 , “舞狮”的动作和目的都被置换成了一种新的含义 。 在单薄的动机上覆盖更多的动力 , 在正向的努力即将产生结果之前戛然而止 。 剧作的切点 , 准确如剧中的鼓点 。 于是作品呈现出了极其稀缺的质感 , 和奇特的观影体验 。
阿娟被迫放弃了继续训练参加比赛 , 而是背起行囊继承他父母的衣钵——外出务工 。 画风从小镇来到了城市 , 这个与影院观众完全一致的生活场景 。 动画的技术除了复原之外 , 有意呈现出地铁里人头攒动的没有面孔的都市人群;务工者睡在下铺逼仄的生存空间;一天打几份工的底层劳动……如果这是叙事上的呈现与铺垫的话 , 让阿娟遇到和自己一样姓名、却截然不同阶层的女孩 , 把外卖送去同样参加“舞狮”比赛的队员 , 则是剧作在关照主人公不可言说的命运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