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不会用手机的老人,手机里的App却最多( 二 )


根据极光发布的《2021年Q3移动互联网行业数据研究报告》 , 移动网民人均安装66个App , Z世代人均安装75个App , 而中老年用户人均安装79个App , 比整体平均水平多出13个 。

年轻人的手机里可能有5个购物App、5个社交App、5个视频App、5个修图App……即便如此都没有中老年人手机里的App多 。
原因很简单 , 一诱导 , 他们就下载;一领福利 , 他们就下载;一下载 , 就安装了一套全家桶 。 建议大家过年回家都翻翻父母的手机 , 看看里面藏着多少莫名其妙的应用 。
今年各地密集开展反诈骗宣传 , 原因之一就是中老年手机用户激增 , 防范意识薄弱 。
除了那些诱导下载的 , 也有一些互联网企业规规矩矩地进行适老化改造 , 推出“关怀模式”或“长辈模式” 。
我们试用了一下 , 发现多数App的适老化改造还比较初级 , 基本围绕以下两点:
1. 放大:字体放大 , 按钮放大;
2. 简化:功能简化 , 营销简化 。
能用好这些模式的老人 , 恐怕直接用普通模式也没什么困难 。 App适老化改造 , 仍然需要更多时间完善 。

一些App的关怀/长辈模式约等于大字模式在《云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中 , 我们看到了一些有趣的新尝试 。
上海曹杨新村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个工人新村 , 1951年建村 , 时至今日 , 社区内的老年人占比高达44% , 各项服务都面临适老化改造的需要 。
今年以来 , 社区内多出了一块“一键叫车屏” 。
网约车诞生之初 , 曾引发“老年人打车难”的争议 。 这块屏 , 就是上海市对于这一问题的尝试回答 。
一键叫车屏设置在社区内老年人活动的高频区域(例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或小区门口) , 有几大特点:
1. 刷脸/输入手机号叫车 , 简化登录步骤;
2. 自带定位 , 不需要老人再在地图上找寻自己的位置;
3. 呼叫出租车 , 老人上车后告知司机目的地 , 省去打字输入的环节 , 下车时用移动支付或现金皆可;
4. 优先响应 , 不会让老人久等 。

发现了吗?等的过程 , 其实很像在固定站台等公交 , 只不过可以把车叫来;坐的过程 , 则是传统打车——两者都是老年人原本熟悉的场景 , 只需要学会一两个新步骤 。
润物细无声 , 才是好服务 。
我们联系了提供这项服务的享道出行 , 问他们是如何打造出这款产品 。 他们说 , 最初进行App的适老化改造 , 也是把字体和按钮调大 , 后来调研老年群体 , 发现他们的困难根本不在这一步 , 而是不会下载App、不会注册 。
后续操作再便利 , 都是枉然 。
要简化 , 就从根本上简化 , 从现实场景出发 。
让老年人享受互联网服务 , 为什么一定要通过手机呢?
于是他们和上海市道路运输管理局、申程出行合作 , 软硬件配套 , 打造出这块一键叫车屏 。 7月份在全市范围内设置了100块屏 , 12月份又新增了100块屏 , 主要分布在社区、大型医院等地点 。

图源:今日闵行很多城市都在搭建自己的云服务体系 , 上海让人感受到的不仅是智慧 , 还有温度 。
03【上海市|不会用手机的老人,手机里的App却最多】在《云上的中国》第二季第一集“智慧出行”中 , 还有更多的云服务应用案例 。
例如双职工家庭没时间接送孩子上下学 , 有一项针对中小学生的网约车产品“享学小专车” , 专门解决这一难题 。 它能提供车内视频实时观看 , 还能指定专属司机 , 从而缓解家长的接送焦虑 。
例如成都到宜宾建成了国内第一条全线覆盖车路协同的智慧高速 , 每隔800米就有一根智慧杆 , 上面装有毫米波雷达、高精摄像头和气象传感器 , 在阿里达摩院AI算法的加持下 , 将现实路况还原到数字三维世界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