庄子是哪里人士,庄子是什么人 。小编来告诉你更多相关信息 。
庄子当然不叫庄子 。在古代,子是对人的尊称,这个人必须是有道德或是有学问的,又或是两者兼备,才能称之为“子” 。如果按照现代的习惯,我们更可能称呼庄子为“庄先生” 。
相较于“庄子”,庄先生的本名可能罕有人知 。司马迁在著《史记》写老子韩非列传时 , 顺便将庄子的小传附录于后,开头便道破了庄子的身份:“庄子者,蒙人也,名周 。”
从司马迁的这句描述中 , 我们不仅知道了庄先生单名为“周”,而且还知道庄先生是蒙人 。
“周”为何意?流沙河先生认为庄先生本人已经在《庄子·外篇·知北游》中做过解释 。其言曰:“周遍咸三者,异名同实,其指一也 。”周就是普遍,周就是共同 。流沙河先生又做出延伸,认为取名为周,可能隐含《易经·系辞》所说“周乎万物,道济天下”之意 。
我们既然已经知道了庄先生名字的来源 , 那么也应当知道庄先生所居何处 。
庄子是蒙人,“蒙”并非一个国家,它仅仅是宋国的一个地区 , 具体位置是国都商丘的郊区,所以庄子既是蒙人 , 也是宋人 。
宋国并非强国,反而十分贫弱 。周武王伐纣灭商之后,为了发配商朝的遗老遗少 , 划出中原地带连成一片的最贫穷地区,建立了一个宋国,算是给这群“亡国奴”一个出路 。
宋国贫弱,民智也不开化 。先秦诸子的著作在说到蠢人时,多称其为宋人 。庄子虽是宋人 , 但也没有“免俗”,《庄子》不少桥段中的反面典型就是宋人 。
司马迁对庄子生平的描述可谓精简,相较于其他传主动辄上千字的记载,庄子的这篇小传仅有235字,但考虑到司马迁搜集资料时距离庄子故去已经有两百年,其中多少史料为战火摧毁,因动乱亡佚,历经始皇焚书,汉武尊儒,再加之庄子活着的时候声名不彰,履历不显 , 避居山野,厌烦交际,所以这篇小传字数虽少,也难为司马迁了 。
但哪怕是如此精简的小传,是否完全真实可信也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史料搜集不易,而传闻故事总比事实更加引人入胜,摄人心弦,正如流沙河先生所说:“向声背实,误假为真,笔下哪能无讹 。”
剔除前文提及的“庄子者,蒙人也 , 名周”,流沙河先生还总结了四句共计66字 , 列示如下:
(一)周尝为蒙漆园吏,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 。
(二)其学无所不窥 , 然其要本归于老子之言 。
(三)故其著书十余万言,大抵率寓言也 。
(四)其言洸洋自恣以适己,故自王公大人不能器之 。
由(一)可知,庄先生曾经担任过蒙地漆树园林的管理官员,并非什么显贵要职,但这也很可能是庄子人生中唯一一段身处官场的岁月 , 而且严格来说,这时的庄子至多是一位小吏,算不上一位货真价实的官员 。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知道庄子与梁惠王、齐宣王同时代 。梁、齐皆是宋国的邻国,前者在宋国以西,后者则在宋国以东 。凑巧的是这两位国君孟子也都见过 。这么一说,庄子与孟子很可能就是同一时代的人 。
与终其一生扮演隐士角色,身居陋巷、委身山野的庄子不同,孟子呈辩才而扬名,游说诸侯以猎名 。虽然这些古人所处的时代是动乱不已的战国,甚至早在战国之前的那个时代 , 便号称“春秋无义战”,但是这些知识分子混得可以很好 。孟子 , 这位在孔子死后,儒家之中最为杰出的大儒,虽然爱理想而不爱钱财,并且一辈子处处碰壁 , 但社会地位和收入水平都远远高于当时的一般百姓 。一名叫做彭更的弟子就曾这么问过孟子:“后车数十乘,从者数百人,以传食于诸侯 , 不以泰乎?”翻译过来就是:老师,您这一出门,几十辆车浩浩荡荡 , 并且跟随您的有数百人,吃完这国吃那国,是不是有些过分呢 。”
不仅双方处境天壤之别 , 庄孟二人在观点上也是截然对立的 。而且孟子其人,战斗激情昂扬,论敌众多,批杨朱批墨翟批许行 , 以“正人心,息邪说”为己任,那么为何从未见其批评过庄子呢?
朱熹的观点是“他只在僻处自说” , 孟子未曾听过,又能从何批起呢?但这只是一家之言,当需辩证看待,真相到底如何 , 历史漫漶,现在的我们不得而知 。
从(二)来看 , 庄子是极博学的,但归根到底其学说思想是要归宗于老子
从(三)可知,庄子著书十万余言,但从当今付梓流传的《庄子》来看 , 总计三十三篇,即内七篇,外十五篇 , 杂十一篇,尚不足七万字,何来十万余言?即使《汉书·艺文志》也记载《庄子》有五十二篇,那其他篇章文字去了哪里?
答案是被郭象 , 这位魏晋时代毁誉参半的《庄子》注释家给删减掉了 。
郭象在给《庄子》做注释时,删掉其中他认为不伦不类的篇什,整而洁之 , 将余下篇目划分了我们看到的内外杂三大篇 , 三十三小篇 。
而关于外篇、杂篇到底是由庄子本人撰写,还是庄子后学的手笔 , 至今争论不休,我在此就不再赘述 。
从(四)我们可知庄子的学说并不为统治者所重用,甘心寂寞,适己自娱 。
【庄子是什么人 庄子是哪里人士】我们能够从司马迁的记载中,获得比较接近真相的史实也就只有这些,当然,如此精简的庄子生平 , 不仅我们现代人的好奇心无法得到满足,古人之中也不乏好事者,故而为其编排了不少故事奇闻,这些都是后话,若有机会,后面补足,以飨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