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这是一首很简单的写景诗,全诗写得是通俗易懂,明白如画 。而小学生的问题看起来也很幼稚:“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何不是鸡和鹅,非得是鸭?”
小学生读苏轼“春江水暖鸭先知” , 问为何不是鸡和鹅?难倒学霸妈 在当了多年语文老师后,笔者终于明白了一个道理,小学生的很多问题 , 咱们真的不一定答得上来 。
还记得当年第一次教柳宗元的《江雪》时,就有位小朋友问我:“若是寒江下有鱼,怎么可能没有水鸟觅食 , 怎么可能会千山鸟飞绝;既然无鸟就是无鱼,那老人为何还要独钓寒江雪?”
对于这个问题当时我想当然地说了一句:“这就和姜太公钓鱼一样,目的不在于鱼 。”
然后又被这位学生怼了回来 , 他表示:“姜太公等的是周武王,可是柳宗元诗中的老人难度还想等来唐王吗?”
我突然明白了 , 不认真把诗中的意境解释清楚,是无法过这位小朋友这一关的 。
于是我便耐下心来,好好地跟他说了说这首诗是为了描写自己的孤独 。
近期有位家长也找到了我 , 因为天天陪孩子在家里上网课,这位家长实在没办法来求助了 。
说起来 , 这孩子的妈还是位理科学霸,回答其它学科的问题都没问题,唯独对古诗词她真的不知道该拿古灵精怪的孩子怎么办 。
当天他们学的是一首苏轼的千年经典,诗很简单,是我们小学时必背古诗之一 , 让我们来读一读: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北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
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 。
这是一首很简单的写景诗,全诗写得是通俗易懂 , 明白如画 。而小学生的问题看起来也很幼稚:“春江水暖鸭先知,为何不是鸡和鹅,非得是鸭?”为何不是鸡?
这个稍稍想一下就能明白 , 鸡是不会游泳的,它自然不知道江水已暖了 。那为何不是鹅呢?学霸妈带着这个问题赶紧翻书 , 后来她才明白原因很简单,因为这是一首题画诗 。
画的作者是当时的高僧惠崇,画的名字叫《春江晚景》,所以苏轼写的应该就是画上画的,也就是画中应该是有一群水鸭在江水中嬉戏 。
这个问题看似很简单,只要明白了这是一首题画诗 , 就能回答得出来 。但孩子又问了第二个问题:“正是河豚欲上时是不是说明画上也画了一只河豚”?
这个问题就让人有些为难了 。惠崇的这幅《春江晚景》图早就失佚了,不过按照正常的绘画逻辑 , 谁画江水会画上一只河豚呢?
所以一般来说,老师们在解释这一句时,都认为“河豚欲上”之景是诗人的想象 。
孩子看似很白痴的问题 , 其实三两下就道出了这首千古名作真正牛的地方 。
这首诗最牛的地方不是因为写的景色有多么美丽,笔法有多么出神入化,而是在于苏轼把虚实结合的写作手法用到了极致 。
江水上有一群野鸭子是写实,但鸭子是否真的感受到了暖意,这是诗人的想象 , 正如河豚欲上一样 。
所谓“一叶落而知天下秋”,这种以小见大,见微知著的艺术境界 , 正是这首诗能成为千古名作的原因 。
其实这种“一叶落而知天下秋”的写法,在唐诗宋词中有很多,比如杜牧的“蒲根水暖雁初下,梅径香寒蜂未知”,写的就是大雁知道了水暖 。
而孟郊在《春雨后》一诗中,则认为“何物最先知?虚虚草争出” 。
【苏轼小学必背古诗之惠崇春江晚景赏析】所谓诗性 , 就是诗人通过对这个世界敏锐的感知能力,用诗意的语言加上想象,将一般人所见所闻写出美感 。
我们看到一群水鸭,或许不会想到春江水暖,看到江水,或许不会想到河豚欲上,但诗人们会,这就是古诗词的魅力之一 。
这就是一个孩子问的白痴问题 , 道出的诗之真意 。苏轼这首诗,大家现在真的读懂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