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疑似理想员工抨击问界M7的言论在网上发酵,让我们见证电动车界两大新势力之间的首次交锋 。这场“大战”折射出新势力之间日益激烈的竞争态势 。
我们不应仅凭销量排名来评判一个企业,而要细细品读其技术实力和产品力 。别样的企业文化和基因也值得我们解析,因为这些都影响着创新与发展 。
品牌身份 , 问界的血脉来自华为
对于问界品牌身份的质疑,问界坚称自己是华为的“亲生骨肉” 。问界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华为决定打开智能汽车市场的时候 。
2018年,华为成立智能汽车解决方案部门,开始布局智能网联汽车领域 。一年后,这个部门被切分成立为独立公司,那就是我们今天所见到的问界汽车 。
问界立足华为在通信、芯片、感知等技术方面的积累,其工程师80%来自华为 , 核心管理团队也均由华为历练多年的高管组成 。
【问界是哪个公司的汽车品牌 AITO问界口碑如何】这使得问界继承了华为“狼性文化”的基因,具备快速迭代的能力 。
虽然两家公司已划清边界,但问界的技术潜力和发展速度 , 都与其华为血统分不开 。
正是这份独特血脉,使问界在短短两年内完成技术研发和产品设计,推出首款概念车,进而实现量产和销售 。
所以,问界的起源与华为实则息息相关 。它既传承了华为的文化精髓 , 也汲取了华为在研发和管理方面的丰富经验 。
诚如问界所言 , 它是华为汽车梦在新时代的继承者 。这一点,任何质疑都难以撼动 。
M7销量,问界潜力待时间验证
针对M7销量不佳的话语,问界反驳称国内预定已过万台,这在新车企中实属不易 。的确,问界作为新锐力量,知名度和口碑都需要从零开始 。
我们不难想象,华为这样的巨头如果直接推出自己品牌汽车 , 肯定会取得空前成功 。但问界作为华为的衍生品牌,不得不 slower步履,从认知到认可都需要时间 。
此外 , 问界定位高端 , 自然无法像大众车型那样追求卷量 。
它的目标用户群更为细分,这也决定了销量的天花板 。但最关键是,问界还是一个两年生的新生品牌,它的成长曲线不可能一马平川 。
事实上,问界在产能和销售网络等方面正在持续加码 。
随着品牌影响力提升 , 用户体验持续改善,我相信问界的增长潜力终将得到验证 。不能以当前销量论英雄,问界的未来还有待时间检验 。
M7与L7定位不同,各有千秋
对于产品定位,问界强调M7空间更大,座椅更舒适 。这主要源自底盘和内饰设计的差异 。
问界选择了双悬架的多连杆底盘,这提高了车体刚性,有效减少车身摆动 。相比之下,理想L7使用的单腔空气悬架? control车身晃动的效果稍差 。
内饰方面,M7选择了贴合人体工程学的设计,空间更加开阔 。而L7的第二排空间感则没有那么优秀 。
当然,舒适性本身就是主观感受,不同人群会有不同偏好 。
但从结构设计来看,M7在动力学控制和空间余裕方面确实做到了较高的优化 。这符合其高端旗舰SUV的定位 。
而L7更加侧重舒适性和实用性,适合家用多功能USAGE 。
所以二者的差异也源自定位的差异 。它们各有千秋,都在为用户提供最匹配的产品体验 。
这种差异化竞争有利于行业的发展 。
模块化底盘成汽车行业共识
针对使用统一底盘的质疑 , 问界否认了这一说法 。其语气之激动,可见问界对自主研发的自豪 。
实际上 , 模块化底盘早已成为行业共识,这可以大幅降低研发投入和新车开发周期 。
许多车企都在同大型供应商合作 , 在其提供的通用底盘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 。
同一供应商的底盘,不同车企通过软硬件调校还可实现明显差异化 。important的是平台上的上层应用和调教 。
底盘本身的差异其实并不决定产品的优劣 。
作为新品牌第一款车型,问界选择模块化底盘再合理不过了 。它也让问界能在短时间内快速实现量产,这本身就是一种效率优势 。
底盘调教体现研发实力
悬架方面,问界坚称自己通过精密调校,使M7拥有更优动力学性能 。这需要验证 , 但从理论上看确实可行 。
毕竟,底盘本身只是一张白纸,关键看车企如何进行软硬件调教 , 实现对噪声、舒适性、操控等方面的协调优化 。
衡量一款车的好坏,动力学和舒适感只是其中一个维度 。声学性能、环保程度、智能化水平也同样重要 。这需要车企在各方面进行整体平衡 。
所以,我们不应过分灵镜单一指标,而要根据自身需求,选择最符合自己的产品 。问界和理想都在为不同需求群提供定制化解决方案,这本身就是进步 。
质量源自工艺和文化
对质量问题,问界直接回应“没得喷”,这或许正是最好的证明 。质量不只是硬指标,也取决于企业文化和工匠精神 。
事实上,问界从成立之初就将质量视为生命 。其工厂采用自动化流水线,车身缝隙控制在0.5mm以内,这在业内属领先水平 。
严格的供应链管理和老化测试 , 都反映了问界对质量的坚持 。这种执着源自华为“质量第一”的传统,也激励员工对精益求精的追求 。
当然,理想也在质量控制方面投入巨资 。它建立了业内首个零部件质量评价中心,拥有汽车行业最大的老化试验场等 。这表明两家企业都在加强质量管控 。
质量本身就是一个不断攀登的阶梯,需要时间与投入 。我们不必谁强谁弱,而是应鼓励企业持续改进,以优质产品回馈消费者 。
M7安全表现值得期待
对旧车型碰撞安全性的质疑,问界表示已采用高强度材料,并完成内部碰撞测试 。这表明M7的安全性能确实得到提升 。
事实上,除材料强度外,M7还在主动防护上作出升级 , 配置了自动刹车、车道偏离等高级别辅助驾驶功能,这些都可降低事故风险 。
从已公布的实物照看,M7车身骨架结构也相比早期车型更加坚固 , 这有助于事故中的自我保护 。Platform只是基础,最关键还是车企的整车调教 。
问界表示 , 量产后会再次对M7进行C-NCAP等权威碰撞测试 。让我们拭目以待 。相信随着时间积累,问界安全性能会日益提升,以消费者安全为先 。
车企成长需要时间验证
这场互动折射出业内竞争日趋白热化,这也有利于整个行业的成熟与进步 。但过多的口水战无益品牌积累,我们还是需要回归产品与科技本身 。
销量和口碑都需要时间沉淀,质量和安全也需要持续迭代 。
我们不应仅看表象与标签,而要细细咀嚼公司的工艺追求、文化底蕴、技术理念,因为这最终会转化为产品的差异化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