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出自哪里

重剑无锋 , 大巧不工:比喻注重基本功夫的培养,不要光注重表面上的文章 。出处:金庸写的《神雕侠侣》:独孤求败的第三把武器: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四十岁前恃之横行天下 。重剑无锋:笨重的、没有锋刃、很重的剑 , 即使它没有开刃,并不锋利 , 但是使用它的人有极大的力量,也是可以有极大的杀伤力 。大巧不工:指的是没有经过精心打造,让其自然 。比喻大智慧实际上并不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灵巧的设计,计算 。
中国汉语博大精深,其中“工夫”与“功夫”二词在我看来便极玄妙 。二者读音相同,但从一般角度看来,可谓大相径庭 。“工夫”似拙,似乎只有庸人才会用大把工夫去做一件事;功夫则巧,历来贤者都有过人的“功夫”,做事得心应手 。
而若仅限于此,便算不得什么妙 。这两个词最妙之处便在,看似矛盾的外表下实则相通的 。唯有苦下“工夫”,才能练就一身“功夫” 。
“工夫”是成就“功夫”的必要条件 。自古以来便有“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说法,一根铁杵到一根针,有能力实现这样转化的人,不可谓没有“功夫” 。而这“功夫”是什么呢?不过是长年累月拿着铁杵磨,苦下工夫罢了 。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出自哪里

这看似无聊机械的动作却是达成最终效果的必要条件 。若没有这平凡至拙的“工夫”,何来辉煌高超的“功夫”呢?就像大家耳熟能详的卖油翁,若不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花工夫实践,如何做到油通过钱孔而一滴不沾呢?
“功夫”是“工夫”积累的必然结果 。中国自古以来有“天道酬勤”的说法,而“勤”之一字概括的便是大量的“工夫” 。《劝学》有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这强调的本是“工夫”,但反观之,若积累了成千上万的跬步,还能停在原地吗?若千万细流汇聚在一起 , 能不成江海吗?可见大量的工夫造就的定是功夫 。
但相通并不代表相等 。把“工夫”变成“功夫”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 。首先重要的便是“坚持”二字 。“功夫”不是一蹴而就的,一时的努力可谓“工夫” , 却不能上升到“功夫” 。无论多么枯燥难忍,能凭借耐心与毅力坚持下去的人才是能练就“功夫”的人 。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 重剑无锋大巧不工出自哪里】再者就是“方法” 。尽管通往同一个目标,选择的道路不同,沿途的风景也是千差万别的 。“事半功倍”与“事倍功半”的原因便在于此,只有用正确的方法花有用的工夫才能更快地获得成功,练就“功夫” 。选择了错误的方法,那么所花的工夫便也只能是猴子捞月般的“无用功”了 。
“工夫”是前提,“功夫”是结果,正确的方法与坚持不懈的毅力连接二者 , 应作如是观而已 。
中国人常言要下苦功,不过三个字,一个叫下,一个叫苦 , 一个叫功 。下过,苦过 , 功成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