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老北京的古老风俗不计其数 , 其中的民间行业活动别有一番风味,说说老北京七十二行 , 吹糖人儿、耍蝈蝈……现如今还流传于大街小巷,可大部分却已被遗忘,甚至有人闻所未闻 。现在我们就一起到那古色古香的胡同里去感受一下老北京当年的行行业业 。

一、北京节庆民俗

1、老北京春节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初一拜年仅限男人、佛堂上供、置天地桌、供摆祭祖、天地桌前接神、佛像、祖宗牌位和长辈三叩头 。
2、老北京腊八
老北京人历来把腊八视为“年禧”即将到来的信号 。尤其是商家开始下达帐贴儿,准备要帐,所以人们一语双关的说:“送信儿的腊八粥” 。在民间腊八熬粥,除了供佛祀祖以外,主要是在亲友邻居之间当作相互馈送的礼物 。其次才是“哩哩啦啦二十三”的自家享用 。但是,凡有亲丧“守制”的则不熬粥 。
3、老北京端午
祭神祭祖纪念先贤、挂菖蒲插艾叶防瘟避灾、最讲究的供品是玫瑰饼、黄米小枣粽子最受欢迎、身上佩五彩粽子祈福增寿、贴葫芦花以辟“五毒”
4、老北京重阳
老北京人在重阳节时 , 常常用登高、佩戴茱萸、赏菊、饮菊花酒、吃花糕、吃烤肉、涮羊肉、吟诗作赋等方式来庆祝,以祈求平安健康,而这些风俗,也一直流传至今 。吃花糕是老北京重阳节时必不可少的 。
5、老北京中秋
老北京过中秋非常热闹 。拜月、赏月、玩月、喝团圆酒、吃团圆饼 , 北京孩子还会玩兔儿爷 。据民俗专家介绍 , 老北京家家都要设置拜月台,用于祭祀 。
6、老北京迎春
立春亦称“打春”、“咬春”,又叫“报春” 。这个节令与众多节令一样有众多民俗民俗风情,有迎春行春的庆贺祭典与活动,有打春的“打牛”和咬春吃春饼、春盘、咬萝卜之习俗等 。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 , 是先民于立春日进行的一项重要活动,也是历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参加的迎春庆贺礼仪 。

二、北京饮食风俗

1、饭桌文化
在老北京 , 不同的家庭或家族在社会、经济、习惯、环境的影响下 , 形成了有自家特色的饭桌文化 , 众多家族在饭馔方式上有“家宴”、“宾宴”和“便宴”老北京饭桌上各种礼仪十分讲究 , 在漫长的岁月中逐渐折射出老北京的价值观念,自觉或不自觉地构筑了具有“礼”、“孝”、“德”、“教”为内容的饭桌文化 。
2、春饼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北京民俗食品,一种烙得很薄的面饼,又称薄饼 。每年立春日,北京人都要吃春饼,名曰“咬春” 。农历二月初二,是中国古谚所说龙抬头的日子,这一天北京人也要吃春饼,名曰“吃龙鳞” 。春饼比吃烤鸭的薄饼要大,并且有韧性(北京人称为要有“骨立劲儿”),因为要卷很多菜吃 。
3、清明节食俗
青团、馓子、清明螺、乌稔饭、润饼菜、醴酪与环饼、子推馍 。
4、三伏天食俗
老北京民间有句俗语:“头伏饺子二伏面,三伏烙饼摊鸡蛋 。”就说的是旧京数伏天家家信守的饮食民俗 。北京人一年四季都爱吃饺子 , 在伏天饺子的品种及用馅也多种多样,有水煮饺子、烫面饺子、油煎饺子、锅贴饺子等 。
5、“吃秋”习俗
咱四九城的老北京人在入秋后有“吃秋”之俗 , 民间亦有“立秋炖大肉”的俗语 。一般中下层的百姓人家讲究“吃秋鲜儿”他们认为吃新粮吃新的蔬果最富有营养 。家境较好的四合院人家入秋后常烹制红烧肉、红烧鱼、炖鸡鸭等富含蛋白质的肉类佳肴来贴秋膘 。

三、北京文化风俗

1、京剧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被称为“国粹”的京剧有两百多年的历史 。它的前身为徽调 , 通称皮簧戏 。表演上歌舞并重,融化了武术技巧 , 多用虚拟性动作、节奏感强,创造了许多程式性的表演动作 。演唱时讲究行腔吐字,念白具有音乐性 。在唱、念、做、打方面逐渐形成了完整的艺术风格和表演体系 。京剧行当分生、旦、净、丑 。用京胡、二胡、月琴、三弦、笛、唢呐及鼓、锣、铙钹等乐器伴奏 。
2、皮影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早期的北京皮影分东西两派,现仅存的西派皮影其始形成于明正德年间 。北京皮影形成时期长,表现手法独特,有着不同于其他地区皮影的艺术特色 。主要表现在表演、声腔、造型等诸多方面的不同 。北京皮影戏由于长期在京城以唱堂会为主,所以她的表演更突出细腻和夸张 。
3、童谣
北京童谣的传承方式主要有两种:书面文献传承和口头传承 。童谣在儿童口中广为传唱 , 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 。童谣是人类口头文化的珍品,语言浅显,哲理性强,它积淀了祖国优秀民族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容 。童谣是人民对生产、生活经验的总结,它来源于生活,易于人们接受,几千年来在百姓中广为流传 。
4、摔跤艺术
自廿世纪20年代宛八爷的徒弟宝善林(1900—1965年)在北京天桥设跤场,开创了自己独特的掼跤艺术:它以灵活多变、体型优美、解说幽默、文武结合加中幡的独特摔跤艺术模式,曾活跃于民国晚期和建国初期 。天桥掼跤作为一项优秀的民族文化遗产 , 不仅具有民俗、艺术、体育、文化、社会、历史等价值,而且与中幡相结合,展示了中国民间独特摔跤艺术 。
5、叫卖
老北京叫卖是旧时京城从商活动的人们,在胡同、街巷等为推销商品和提供有偿服务而形成的一种民俗文化 。
6、评剧
北京评剧有西路和东路之分 。西路评剧由西路莲花落和十不闲演变而来,形成于1900年前后,被称为西路蹦蹦 。自20世纪30年代东路评剧进入北京后,西路评剧就日渐式微,目前已无专业表演团体,只流传有大悲调、小悲调、蛤蟆调等十几种唱腔,且传承人已经屈指可数 。
7、评书
北京评书是北方评书的主体,它形成于北京,盛行于京、津、冀和东三省等地 。北京评书的表演形式,早期为一人坐在桌子后面,以折扇和醒木为道具 , 身着长衫 。至上世纪中叶,渐渐变成站立说演,衣着也不再固定 。
8、琴书
“北京琴书”是北京地区鼓曲艺术中具有代表性的曲种,它是“说似唱、唱似说”,唱腔中夹用说白,突出表现北京土言土语,板式有快、慢、架、散,极大丰富表演和演唱效果,深受大家的喜爱,并且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和教育价值 。

四、旧京礼仪习俗

1、社交礼仪
旧时,北京人探亲访友要携带礼物,讲究送“京八件”,即“大八件”、“小八件” 。家里来了客人,要洗刷茶具,给客人现沏新茶 。一般人家,来了客人要请吃面条(抻或捞),表示让客人长住下来
2、婚俗
北京人结婚习俗,向分满汉 。汉族办喜事的礼仪,又有新旧之分 。新式的用彩车乐队,行鞠躬礼;旧式的用花轿鼓乐执事,行跪拜礼 。
3、生子
老北京的育儿包含大量满族习俗 。老北京皆知“子孙娘娘”、“送子娘娘”,是众“娘娘”中重要的一位 。不少人家(不论旗汉)在家里供奉着这位娘娘 。满族人原不信佛教,而自古即保持其萨玛信仰 。“抓周”是汊族的古老传统,满族原无此俗 。满族原来的习俗是生男孩在门口挂弓箭,并无周岁抓物的举动 。
4、大殓与停灵
大殓就是将亡人的遗体正式殓入棺内,盖上棺盖后,亲属与亡人就再也不能见面了 。按照佛、道两教的教义,北京民间有停灵的习俗 。停灵的时间最长为七七四十九天 , 最少也要三天 。停灵期间必须做佛事、法事 。每逢“七”都要办事,招待前来吊唁的亲友,还要准备宴席 。
5、祭地
祭地活动源于远古 。据文字记载在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史料载:夏以五月、商以六月、周以夏至招地于泽中方丘)

五、民间传统工艺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1、插花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传统插花按创作人群分为民间插花、寺观插花、宫廷插花、文人插花等四大类型,主要容器为瓶、盘、碗、篮、缸、筒等六大类,由花材、容器、花插、几架和垫板、配件等构成 。
2、面塑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面塑俗称为面人、江米人 。历史上民间有逢年过节用面粉捏“月糕”、“面鱼”等习俗,由此产生面塑艺术 。北京面塑艺术经过几代民间艺人的传承发展,吸收其它艺术之精华,广采众长并不断探索,逐步形成了具有北京特色的面塑艺术派别 。“面人郎”是其中的一个流派 。
3、民间玩具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拨浪鼓:我国最传统、最古老的玩具之一 。据史料记载,早在周朝时期就已问世;至今仍被人们所喜爱 。鬃人:胶泥、秫秸、棉花、彩衣、猪鬃制作而成 。鬃人身高约9厘米,都以皮影戏和京剧中的人物为角色 , 塑造出不同的形象 。
4、民间绝活
剪纸、绢人、彩蛋、泥塑、风筝……众多老北京传统民间绝活,这些绝活和传统工艺品,是北京人的骄傲,也是最鲜明的中国符号,让人们看到了原汁原味的北京 。
5、毛猴
毛猴周身的东西全是中药 。它的四肢是用蝉蜕的四肢做成的 , 身体是另一味中药--辛夷,也就是玉兰花在秋天里形成的花骨朵,表面一层密密的灰褐色绒毛 , 是保护花过冬的外衣,冬去春来,绒毛逐渐退去 , 花骨朵慢慢长成朵朵美丽的玉兰花 。这带绒毛的毛骨朵,和毛猴的身躯极为相似,真是妙用 。

六、老北京行当

1、抽豌豆糕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把豌豆连皮焖烂,擦成软泥 , 堆成坨子,再走街串巷卖给儿童的,称“豌豆糕” 。小孩子买豌豆糕,不叫买 , 而叫“抽豌豆糕” 。
2、耍耗子
耍耗子的人背着个小木箱,箱内装着已驯练好的小白鼠 。沿街吹锁呐 。
3、卖估衣
北京有估衣行,天桥一带有估衣铺、各庙会有估衣摊 。所谓估衣 , 即七八成新的旧衣服,刚做好还没穿的衣服卖到估衣行也得按估衣算 , 俗称“下剪子为估衣” 。
4、唱大鼓书
“大鼓书”是过去北方比较常见的一种曲艺形式 。清朝末年开始在东北地区流行 。
5、箍桶
箍桶,并非制作木桶,而是用铅线圈将破漏或爆散的木桶重新束紧修复 , 其技艺主要在于“箍”而不在于“制”,当然也有木工的基本功 。
6、吹糖人
体现北京特色的节日 北京的风俗有哪些

在北京走街串巷的小商贩中,最受小朋友们欢迎的是吹糖人儿的了 。吹糖人儿的小贩要有捏制糖人儿的手艺,还要有丹田之气和用力吹气的本事 。
7、剃头放水
每日将头剃完 , 筋骨疼痛者,剃头的坐于高凳之上,其人躺在剃头的腿上,令其捶拿 , 其快活劲儿无比 。
8、跑旱船
中国汉族民间舞 。流传极广,多在年节表演 。
9、做席
将芦苇用线绳结成席,盖房时将其盖在檩上,上面再用泥覆盖 。
10、卖槟榔
槟榔糕的制法是在熬糖时放入切成薄片的槟榔,然后制作成小块出售 。
11、卖琉璃喇叭
琉璃喇叭是庙会或春节期间在厂甸卖的玩具 。
12、拉冰床
北京冬天的冰,给人增添了不少乐趣,同时也给人增加了一种便利,这便是冰嬉与冰床 。冰嬉是古代冰上运动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