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与水神的故事 端午节祭祀水神的习俗

导读:端午节与水有关的事情 , 你能想到哪个?是划龙舟吗?还是洗龙水呢?其实端午节传说中还与水神挂钩 , 不知道你有没有听过端午节与水神的故事,下面是小编对端午节祭祀水神的习俗介绍 , 感兴趣的朋友来瞧瞧吧 。
端午节与水神的故事
保存在日本典籍中的这条史料另一个非常值得注意的地方,是“高辛氏之子”的水神神格 。关于端午节我们前边分别介绍了屈原传说、纪念伍子胥、纪念孝女曹娥的说法 。把这些与端午相关的历史人物放到一起考虑,我们可以看到,屈原是死于水;曹娥亦死于水;子胥负父兄被杀之仇,辅吴王阖闾破楚,后因对越及伐齐事与吴王夫差意见相左,终致被赐剑自杀 。死后尸体被盛于鸱夷之器投于江,同样具有水神的神格 。这和《十节记》所保留的端午节祭祀水神的记载是有一致性的 。
有关端午的传说 , 从祭祀水神这一角度可以加以分析的,还有有关介子推的传说 。介子推和屈原、伍子胥、曹娥不同 , 他死于火 。史载春秋时代,晋国内乱,晋公子重耳去国流亡 , 介子推一直跟随他左右,一起度过了十九年颠沛流离的流亡生活 。途中重耳大?。?饥寒交迫,介子推曾割股贻君 。重耳回国做了君王,奖赏共患难的忠贤之士,却将介子推给忘了 。介子推于是携母入深山隐居 。晋文公后来想起子推,便与臣子们入山寻找,却寻觅不到 。有人献计放火烧山,以为子推是有名的孝子,看到着火,一定会背着母亲跑出来 。可等大火熄灭后,人们发现介子推和他母亲同被烧死在一棵柳树之下 。前引东汉蔡邕《琴操》所记这段故事,最后云:“文公哀之,令人五月五日不得举火 。”从这段传说记载上看,介子推似乎与水神神格没有关系 。但实际上在山西地区,介子推正是风雨之神 。李道和曾作《寒食考辨》,就此做过非常充分的引证和分析 。盖山西与多湖泽河流的江南不同,每年的降水量与农作物之丰歉关系甚大 。因而风雨之神与江南水神的神格 , 大有相通之处 。
端午节祭祀水神的习俗
另一个可以从水神神格这一角度加以分析的是马援 。如前所述 , 湖南《辰溪县志》《沅陵县志》均有当地以初五为小端午、十五为大端午的说法,起源据说都与汉将军马援有关 。马援本人当然和水神神格没有直接的联系 。但如果按照和端午节俗关系密切的高辛氏子、屈原、伍子胥、曹娥的传说都与水神神格相关这一思路来思考 , 我认为,端午节与马援之间发生联系的重要原因,恐怕与马援“伏波将军”的称号有关 。也就是说这之间的联系仍然与水神神格有密切关联 。换句话说,除了《后汉书》有关陈临的记载我们今天还找不到与水神神格相关的线索外,几乎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人物传说,都可以与水神神格联系起来 。有关端午节起源的传说,它们共通的地方,是这些传说的主人公大都具有水神神格 。它们之间的差别,只是因为不同地域所祭祀的水神不同而引起的 。
对于我们思考端午节起源传说,这一事实显然是非常值得重视的 。因为这让我们面对一个根本性的问题,那就是端午为什么要祭祀水神?我们能够考虑到的原因 , 是五月为农作物生长的重要月份 。在以农耕为主要生产方式的古代,旱涝皆灾,农民们靠天吃饭 , 对于大自然依赖的程度非常大 。五月祭祀水神,首先是出于渴望风调雨顺,渴望农业生产获得丰收的朴素愿望 。另一个原因,恐怕还是和阴阳五行思想框架下的五月夏至时序和相关祭祀活动有关 。按照阴阳五行思想来思考,五月属火,而水与火相对 。《周易》就认为乾坤相对、坎离相对,天与地、水与火具有相对关系 。夏至一阴初起,是阴阳转换的要点 。祭祀水神,与初起的“阴”有内在的关联性 。从古代一年之中国家的祭祀活动方面我们也能看到这种关联性 。冬夏两至的祭祀活动,在古代出现得非常早,《周礼》中已经有了非常完整的祭祀体系 。历代帝王夏至祭地,都要在泽中方丘 。这是因为古人认为天圆地方,所以方丘象征地 , 天坛的圜丘象征天 。象征地的方丘和象征天的圜丘之间有相对应的关系 , 而冬至祭祀用火和夏至祭祀于泽中,也反映火与水的相对应的关系 。尽管我们不能断言夏至的“祭地”与“水泽”的这种联系就等同于祭祀水神,但说两者之间有内在联系,我想还是可以接受的 。我们说,端午吸纳了五月时间体系中的众多因素 。端午节祭祀水神 , 实际上也可以看成是夏至节俗被吸纳的一部分 。
【端午节与水神的故事 端午节祭祀水神的习俗】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端午节与水神的故事,端午节祭祀水神的习俗”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