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曾被定为植树节 清明节的植树习俗介绍

导读:清明节自古就有,这个节日在长期的历史积淀中,已经拥有了十分丰富的习俗活动 , 并随着时代变迁继续传承发展 。到了民国的时候 , 清明曾被定为植树节,因此清明节有植树的习俗,下面是小编对清明节的植树习俗介绍,一起去瞧瞧吧 。

清明曾被定为植树节 清明节的植树习俗介绍

文章插图
清明曾被定为植树节
中华民国建立后不久,清明节的发展史上出现了一个重要的变化,那就是它曾在1915年被规定为植树节,在这天,机关、学校都要进行植树活动 。人类离不开树木,定清明节为植树节就是对植树造林和保护森林的倡导,国民政府还将这项活动与农业紧密联系起来:
岁以为常,重林政也 。良以落叶入地,能润土脉 , 绿荫参天,可致雨云 , 有裨于农业者匪浅 。至吐纳炭气养气之说,西哲所云,尤非虚语 。矧十年计划收效最速,致富基础于是乎在 , 故造林事业为现代当务之急云 。
不过,到1928年时,植树节被改在孙中山先生逝世纪念日(3月12日),清明节作为植树节的历史就此终止,但仍有一些地方保留了清明植树的做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清明节的节俗出现了较大变化 。这突出表现在两个方面 。
其一,表现在扫墓习俗方面 。如果说近代以前,扫墓主要是家族、家庭内部事务的话,那么由于政府的提倡,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清明节扫墓已远远超出这个范围,因为去革命烈士陵园扫墓 , 缅怀先烈事迹,已成为许多组织和个人的选择 。不仅如此,扫墓的方式也发生了重要变化,虽然以添土、烧纸钱、挂纸钱祭奠亡灵的传统做法仍然是扫墓的主要方式,但是敬献鲜花也已成为许多人寄托哀思的方式 。尤其近几年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网上扫墓的做法亦开始流行起来 。
其二,表现在清明节俗活动除扫墓、踏青之外,大多处于迅速衰落的态势 。20世纪中期以前,诸如荡秋千、放风筝、斗蛋等活动还在清明节为人们带来许多乐趣,而今天已很少有人能够领略那种快乐与趣味了 。再比如插柳之俗,虽然一些地方还有留存,但显然今天的人们再也不用像宋朝人那样要为清明节无柳可折而担心,因而对折柳人发出“莫把青青都折?。?明朝更有出城人”的劝告了 。清明节原有的一些农事活动——如饭牛,一些与信仰有关的活动——如用柳条驱虫,以及清明不做活的禁忌,也变得不再常见,甚至于完全消失 。
不过,尽管许多节俗活动衰微,清明作为一个节日,仍然会充满活力地继续存在下去 。促使它继续存在的力量不仅来自习俗的惯性,更来自清明节的独特内涵,来自它联系着中国人的情感世界 。当然 , 这种力量也部分来自从国家到社会、从官员到民众的文化自觉意识 。
清明节为什么要植树
清明节早起是扫墓、踏青为主要的习俗活动,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早在上古时代就开始流行,是古代人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也是大自然和人文文化量大内涵的结合 。
随着时间的推移,到了民国时期,人民开始在清明节这天扫墓、踏青,还增加了植树活动 。清明时值春节,也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
清明植树习俗来由
从季节来说,清明前后是雨水增加的季节,“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佳句也说明了清明是多余的季节 , 这个时候种植树苗成活率高,成长快 。人们开始选择在清明前后植树 , 这样就有清明植树的习惯,有人还把清明节叫作“植树节” 。因此,清明植树风俗一直流传至今 。
有专家介绍说 , 清明节植树的习俗是发源于清明戴柳插柳的风俗 。清明插杨柳在农村80年代前比较常见,浸泡稻种也喜欢在缸里插入杨柳枝条 , 老人说这样会让稻谷更容易发芽,是否有科学道理就不知道了 。关于清明戴柳插柳 , 有三种传说 。
第一种传说,据说是为了纪念教民稼穑耕作的祖师—神农氏,后来由此发展出祈求长寿的意蕴;
第二种传说与介子推有关 , 据说晋文公率众臣登山祭奠介子推时,发现介子推死前曾经靠过的老柳树死而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
第三种传说是唐太宗给大臣柳圈 , 以示赐福驱疫 。
总的来说,清明节植树是有很多的益处,也有科学的道理 , 并非只是简单的习俗 , 也是我国古代人对种植的一种探索与发现 。
【清明曾被定为植树节 清明节的植树习俗介绍】结语:以上是小编整理的“清明曾被定为植树节,清明节的植树习俗介绍”内容,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帮助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