伯仲叔季从一到十怎么排列

【伯仲叔季从一到十怎么排列】?

伯仲叔季从一到十排列:伯是老大 , 仲是第二 , 叔次之,季最小 。古代贵族男子的字前常加伯(孟)、仲、叔、季表示排行,字的后面加“父”或“甫”字表示男性,构成男子字的全称,如伯禽父、仲尼父、叔兴父等 。
出自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
伯仲叔季详细释义:
1、伯:通“霸” 。原指春秋时诸侯的首领,穆公任之 , 强配五伯、六卿施 。老大的意思 。
2、仲:会意兼形声 。从人,从中 。中亦声 。甲骨文、金文作“中” 。本义排行第二 。
3、叔:假借为“少” 。年幼的,叔者 , 少也 。排行第三 。
4、季:会意 。从子,从稚省 。“稚”亦兼表读音 。本义即排行最后的 。


伯仲叔季从一到十怎么排列

伯仲叔季后面是少 。
伯仲叔季本出于:先秦·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六年》:“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意思是家中兄弟行辈中长幼排行的次序,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是第三,季是第四 。
此外纬书所记传说中还有“皇氏五龙”的“伯、仲、叔、季、少”的叫法 。《春秋命历序》:“皇伯、皇仲、皇叔、皇季、皇少,五姓同期,俱驾龙,号曰五龙” 。所以如果家中五兄弟的话伯仲叔季后面排的是“少” 。
?
伯仲叔季从一到十怎么排列

伯仲叔季内容解释:
在先秦时期,姓不但是女子能否与男方婚配的重要标志,而且还具有区别女子结婚与否的重要作用 。因为那时的女子虽有名字 , 但限于周礼“男女非有行媒不相知名”(释义:男女之间,如果不是婚娶 , 互相不知道名字)的规定,女子的姓于是担负社会通用的名的作用 。
未婚姑娘为了加以区别,一般在姓前冠以孟(伯)、仲、叔、季 , 用以表示老大、老二、老三、老幺这种排行 。如古书所记孟姜、仲子、叔姬、季某,意即姜家的大女儿,子家的二女儿,姬家的三姑娘 , 某家的幺姑(哭倒长城的孟姜女并不姓孟,而是姜家的大女儿) 。
女子嫁出去以后,一般用丈夫的姓和娘家的并列称某某氏,如一位姬姓女子嫁给卫国大夫孔圉做妻子后,就叫孔姬;若是李姓女子嫁给张姓男子,婚后只能称为“张李氏”或“李氏” , 这种称叫方式在当今某些农村还能见到 。

在《左传·昭公二十六年》里描绘到:“亦唯伯仲叔季图之 。”这就是在古代兄弟姊妹间排行习惯以伯仲叔季排序的最早记录,意思是:伯是老大,仲是第二,叔次之,季最小 。为什么会用这几个字来进行排序呢?我们今天来仔细看看 , 了解我们伟大的文化!
1、在《说文解字》里:伯是指年长的意思 。伯,甲骨文(白,明了的)(人),表示明于事理的人,也因为在甲骨文中“白”在“人”的头部 , 它应该指的是“头发花白”之人,泛指年長者,如伯伯指比父父亲年长的人 。
还有一种说法是:“伯,把也,把持家政也” 。——按宗法社会里常以长子继承父位当家,当国者则一样把持国政 。如春秋五霸,“霸”亦可作“伯”,即指盟国奉为把持朝政的长兄 , “伯”、“霸”通用 。弟弟们对兄长是必须服从的 。不管哪一说,总之是其字义是最初的,是老大 。
“仲 , 中也,位在中也 。”在白语里,“仲子”是对兄弟中排行第二者的尊称;次子;仲兄(次兄;二哥);仲年(次年,第二年);仲弟(二弟);仲叔(兄弟中排行第二者)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