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子曹植诗云,“初岁元祚,吉日维良 。乃为嘉会 , 宴此高堂 。”
春节,是炎黄子孙最为隆重的节日 。春节期间,有哪些风俗和传统呢?且随胖一和雪酱来从最爱的诗文看看吧 。
爆竹
元日 北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东风送暖入屠苏 。
千门万户曈曈日 , 争插新桃换旧符 。
爆竹是中国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 。爆竹,至今已经2500多年的历史 。《荆楚岁时记》记载 , 正月初一,鸡叫头一遍时,大家就纷纷起床,在自家院子里放爆竹,来逐退瘟神恶鬼 。
最早时,没有纸张,没有火药,大家将竹子放在火中烧,发出爆裂声 。就是所谓的爆竹 。
宋代,人们用纸筒代替了竹筒,里面灌上火药,内藏药线 , 制成了新爆竹 。在南京和杭州,比较富饶的地区,店铺数不胜数,经济极为发达 。南京人用麻茎把纸制爆竹编成串 , 管它叫“编炮”(即鞭炮) 。
放完爆竹后,碎红满地,称为“满堂红” 。
当然,如今,放爆竹不仅实在春节期间,每逢重大节日及喜事庆典 , 或者婚嫁、建房、开业等,都要燃放爆竹以示庆贺,图个吉利 。
守岁 唐·李世民
暮景斜芳殿 , 年华丽绮宫 。
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 。
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 。
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 。
守岁,最早在我国西晋时期就有记载 。日本、越南、泰国等东南亚国家,受中国的影响,均有除夕守岁之说 。
除夕,是农历腊月最后一天的夜晚 。除夕之夜,灯火通明,全家围坐,辞旧岁,迎新年,彻夜不眠,称为“守岁” 。这种习俗以前还叫“熬年” 。
守岁的习俗,既是对岁月惜别留恋之情 , 又是对新年寄以美好希冀的意思,同时,守岁也象征着把一切邪瘟、病疫照跑驱走,期待着新的一年吉祥如意 。
古时除夕之夜,一家人团聚在一起,吃年夜饭 。当然,也有推牌九,掷骰子,赌梭哈,打麻将等 。
如今呢?大家守岁会做什么?
我想更多的是一家人看电视,如春节联欢晚会,一起等到新年到来 。
除夜 唐代曹松
残腊即又尽 , 东风应渐闻 。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平分 。
燎暗倾时斗 , 春通绽处芬 。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
唐代时期,国力强盛,饮酒规模和档次都超越了历代 。在过年时候,皇宫会举办豪华酒席 , 同时还会有音乐歌舞、行酒令来助兴 。
那时候,不管是皇族贵胄还是普通百姓,过年饮酒已经不再是防疫治?。?而是增加了新的含义,图热闹,图喜庆 。酒变成了助兴的道具 。
北宋时期,在过年时候,人们一般一天要喝两遍酒 。晚上一家人团圆喝酒守岁 。白天,邻里会互相邀请对饮,称为“别岁” 。除了喝酒,邻里之间还会互相馈送酒食,谓“馈岁” 。
宋朝时期,我们南京流行一种“屠苏酒” , 形成了人们过年必饮屠苏酒的特定酒俗 。刚才提及的王安石《元日》诗云:“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
元代,据《至正金陵新志》所载:酒“有绣春、堂留都春等,至今市酤 , 皆通贩他郡,罕及其美,或谓水味然也” 。
这种习俗,始于南朝,千百年来,南京人一直饮用,而且形成一套规制:日升之时,面向东方“自少至长次第饮之”,即年少的先饮,年长的后饮 。
陈济民等人编著的《金陵掌故》中,就记载了老南京有喝节令酒的风气 。端午喝菖蒲酒,重阳喝菊花酒,新年喝屠苏酒 。与南京人的性格相仿 , 这些酒的制作不太难,共同点都有些像药酒,而屠苏酒是在酒中加东西泡制而成 。
《桃花扇》的作者孔尚任就在南京喝过屠苏酒,他留下的诗句 , “叠饮屠苏杯,围炉循俗例 。”
拜年 明代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
我亦随人投数纸 , 世情嫌简不嫌虚 。
拜年,在我国从汉代形成一直受到民间的重视,到了明代则更加盛行 。
在诗人文征明的明代 , 有不登门,投名刺的拜年形式 。刘江峰说 , “名刺”相当于今日的名片和贺卡,它从门缝投入人家 , 以向被投者表示恭贺 。文征明这首诗说的就是这个习俗 。
在古代,家中拜年主要有两项内容:一是向天地诸神及逝去的祖先拜年 。另一项是晚辈向还健在的长辈拜年 。
在南京,给长辈、师长拜年要带四件礼品,以取“事事如意”的意思 。拜年的礼品以糕点、果品、糖、板鸭等为多 。拜年者上门,主家要拿出预先准备好的茶盒招待客人 。茶盒一般是较精致的漆盒 , 该盒分层分格,放置糕点、花生、瓜子、糖果之类 , 另有带糖霜的柿饼和大福橘,称作“百事大吉” 。
【春节有哪些风俗传统?放爆竹、守岁、喝酒、拜年,南京人从诗词说 春节有哪些习俗和传统】在南京城 , 还会给上门的小孩花生、糖果,也有特色食品——“欢喜团” 。“欢喜团”是什么?就是用炒米和饴糖粘压成球状的香甜食品 。据说 , 欢喜团源于三国,与刘备来东吴招亲的传说有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