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孟子的身世
孟子,姓孟名轲,字子舆 。战国时期邹国人,今山东邹城人 。孟子的父亲叫孟激,母亲仉氏 。孟激的祖先是鲁国贵族孟孙氏,后来家庭衰败,从鲁国移居邹国 。孔子活了73岁,而孟子活了84岁,比孔子多活了11年,所以孟子晚年的作品颇丰 。
孟子之所以能成为圣人,与他母亲仉氏的教育是分不开的,以下两个事例足以说明:
(1)孟子童年时很贪玩,他家居住在坟地附近,所以他时常埋坟堆和学别人哭拜,他母亲觉得不好,于是就把家搬到了集市附近,结果孟子开始学习叫卖和杀猪的游戏 , 他母亲认为这个环境也不好 , 最后将家搬到学校旁边居住 。这时孟子开始跟学生学习礼仪等知识 。孟母这时非常高兴 , 决定不再搬家了 。孟子母亲认为环境对孩子成长至关重要,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
孟母三迁
(2)有一天,孟子逃学回家了 , 当时孟子母亲正在家里织布,见孟子背着书包回家,非常生气 , 手里拿来一把剪刀就把织布机上布匹剪断了 , 孟子看了后很震惊,马上跪在母亲面前问原因,孟子母亲说:你读书就像我织布一样,织布要一线一线地连成一寸、一尺、一丈、一匹,织完后才算有用的东西,学习也必须靠日积月累 , 不分昼夜勤奋求来的,如果你偷懒,不好好读书,半途而废,那就像这段被剪断的布匹一样 , 变成了没有价值的废品 。孟子听了母亲的教诲,深感对不住母亲 , 从此以后,他加倍努力读书 , 下苦功,最终成为和孔子齐名的又一位圣人 , 被后人尊称为亚圣 。
2.孟子言论的影响
被编入中学语文教科书的著名篇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提出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的著名论断 , 强调以人为本,人的重要性,无论战争年代,还是和平时期做任何事情唯有人和才是致胜法宝 。《生于忧患 , 死于安乐》文中列举了六位古代成功人士,均经受了艰难困苦的磨难,使心灵受到震撼后而获得成就的事例,发人深思,特别指出了人在安逸欢乐的环境下容易灭亡,处在忧虑患难的环境下能够生存的著名论断 。
【孟子名什么字什么 言论编入语文教科书的亚圣之人】孟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