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曰“不学礼,无以立” 。
儒家思想所看中的“礼乐文化”,对封建社会影响深远,从社交待客,到婚嫁丧葬,处处都可见“礼”的影子 。
儒学将生活中所需的礼仪,一共分为五种,即“即吉礼、凶礼、军礼、宾礼、嘉礼” 。
其中凶礼有个分支 , 名曰“丧礼” , 即是在举办葬礼时 , 有一套严格的规章制度,如若不奉行此制度,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 。
丧礼制度中,包含发誓,设灵,祭奠等几个流程,其中发簪这一环节,在措辞方面,要求极为严苛 。
发息 , 即是指死者离世后,公开对外界发布死亡消息,譬如在电视剧中,我们经常会看到皇帝在去世后,太监会宣旨皇帝驾崩 。
驾崩,是针对皇帝离世的措辞,而太后皇后在离世后是不可以用驾崩来发挥的 。
至于普通的百姓,他们与皇亲贵胄不是一个阶级的人,所以报告自然也是不相同的 。
虽然现如今,我们对于这些丧礼制度并不像封建社会那般看重了 , 但毕竟受儒学“教育”多年,礼的影响依然在 。
譬如一个社会名人在去世后,我们通常会用“享年”和“终年”来发讣告 。
这两个词语虽然表达的都是一个意思 , 即人去世时的年纪,但实际上却有很大的差别,用错了恐怕会贻笑大方 。
那么“享年”和“终年”究竟有何区别呢?
对社会的贡献
“终年”和“享年”的区别,总体来看分为三个方面 , 第一在于对社会的贡献 。当有某个公众人物去世时,媒体会发布新闻对这个人的生平做个详细的总结,并在文章的末尾处表达深切的惋惜 。
而这个公众人物若是个对社会有巨大贡献之人 , 媒体往往会在文章中用“享年”二字以示尊敬 。
金庸老先生在去世之时,各大新闻媒体的报道多是写到老先生享年94岁 。
2021年,TVB的老戏骨廖启智去世 , 媒体在发布新闻时,用的也是享年二字 。
金庸与廖启智都是各自领域的优秀人才,一个是武侠小说名作家,一个是影视剧领域的演技派,2人都在社会上都具有一定的影响力 。
这类有影响力 , 且在社会上十分活跃的人物,在公众心中的地位非比一般,用“享年”二字是为了表达大家对他们的尊重 。
如果是对社会没有太大贡献的,或者说名气不是很高的人,他们在去世后,媒体在报道时则通常会用“终年”二字 。
不过,用“终年”并不是表示不够尊敬这个人,只能说用“享年”表达的尊敬意味更浓,惋惜意味也更重一些 。
现如今的媒体在对我们所熟知的大人物进行报道时,多半会用“享年” , 因为“享年”的尊敬意味更浓,如此措辞是不会出差错的 。
第一个方面是对于社会的贡献 , 这第二方面则是在年龄上 。
而且说到年龄,就不仅仅只有“享年”和“终年”之分了 , 从二十岁到一百岁,不同年龄段有不同的用词 。
年龄大小
若是在五十岁到五十九岁这个区间去世,那在发祷告时就用终年 。若是在六十岁到六十九岁这个区间去世,那在发讣告时则用享年 。
除此外,二十岁到二十九岁去世是存年,三十岁到三十九岁则是得年,而四十岁到四十九岁是酉年,七十岁到七十九岁则是寿年 。
八十岁到九十九岁为高年,一百岁则为期颐,而死于意外地叫做殁年 。
不过,这都是封建社会的用法了,随着时代的发展 , 这种制度已经被简化了,除了“终年”与“享年” , 其他的用词,大多人是不知道的 。
在二十岁到四十岁左右去世的人 , 我们往往会用英年早逝来表达惋惜之意 。
除此之外,无论是五十岁还是七八十岁 , 我们都只用“终年”与“享年”二词,而年纪在六七十岁往上的老者,基本上都会用“享年”来以示敬意 。
譬如金庸老先生在离世后,之所以用享年 , 除了有他在文学领域做出了巨大贡献的原因,还有他离世时年事已高的原因 。
除了对社会的贡献以及年龄上的区别外,“终年”与“享年”所蕴含的情感也是不同的 。
简单来说就是,终年是不包含任何情感的 , 只是简单地叙述一件事,告知大家这个人离世时的年纪 。
譬如国外有某个不知名的小明星去世了 , 国内媒体在转发新闻做一个简单的通告时通常会用中年二字 。
这主要是因为外国明星我们不熟悉,对其并无太深感情,同时也不知他对社会有何贡献,用终年比享年要更得当 。
感情亲疏
但如果是某个和我们有非比寻常的感情的人去世时 , 我们则通常会用“享年”二字 。譬如袁隆平爷爷在离世时,媒体在报道时便用的是享年 。
虽然大部分人并没有面对面的见过他,可是正因为有了袁隆平,中国人才能吃得饱饭 , 这份情与恩深深的印刻在中国人的心中 。
用享年则是表达了国人对他的不舍与惋惜,同理 , 我们对金庸老先生的感情也是如此 。
【享年是什么意思 “享年”和“终年”都表达去世,区别在哪里?】除社会公众人物外,在普通家庭中,“终年”与“享年”该如何用词 , 也是要看感情的亲疏远近的 。
如果逝者是与我们有血缘关系的近亲,那自然是要用享年的,如果是感情不深 , 甚至没见过几面的远亲,在对他的离世进行描述时,则可用终年 。
总之,是用享年还是用中年,一要看对社会的贡献度,在社会上的影响力,二要看年纪,三要看情感 。
除此外,还要看发报告的人是何身份,如果是我们普通人,在用词上是没有严格的要求的,但如果是采访人员或媒体就要稍加谨慎一些 。
媒体在对不了解的人做报道时,尤其是政治方面的人物,为避嫌,不乱表敬意,最好用终年 。
而在对那些于社会有大贡献的人,用带有敬意的享年是不会出错的 。
采访人员和媒体,是人民的口舌,一旦用错词,难免会让人笑话不够专业 。
结语
从讣告的用词,可以看出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终年”与“享年”,仅两个词四个字,却蕴含了传承千年之久的丧葬文化,同时也体现了汉字的魅力所在 。虽然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一部分老祖宗传下来的文化,在现如今的社会上已经不适用了 , 但不用并不代表着遗忘 。
我们可以选择更高科技更现代化的生活,却也要时刻将中华文化记在心中 , 因为那些都是老祖宗的智慧,也是如今我们可以发展的如此繁荣的根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