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最孝顺的帝王--宋孝宗赵昚

宋孝宗赵昚是宋朝第十一位皇帝、南宋第二位皇帝 。赵昚(1127年11月27日-1194年6月28日),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字元永,宋太祖赵匡胤七世孙、宋高宗赵构养子 。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最孝顺的帝王--宋孝宗赵昚

靠一只猫和十个女人上位?

据说在“维扬之变“时赵构正在行房,听到金兵杀来,他受到惊吓从此丧失生育能力 。苗刘兵变不久,赵构唯一儿子赵旉也被吓死了,赵构就此绝后 。加之宋高宗父兄被俘虏北宋灭亡,宋高宗认为:自己所属的太宗一脉遭受国耻,皆因当时夺走了太祖一脉的江山,因果循环导致 。所以在选择继承人的时候他才决定从太祖一脉中遴选继承人 。《宋史》云:“太祖以神武定天下 , 子孙不得享之,遭时多艰,零落可悯 。朕若不法仁宗,为天下计 , 何以慰在天之灵!“
当时南宋境内宋太祖的七世孙共有1600多人,最终,在10人中选了两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送给宋高宗来“面试”,一名伯浩,一名伯琮 。起初赵构更喜欢前者 , 正在宋高宗犹豫之时一只猫出现在二人面前,伯浩临时起意,一脚将猫踢开,而伯琮却镇定自若,泰山崩于前而面不改色 。于是赵构认为赵伯浩不够稳重 , 便只收养了赵伯琮 。托张婕妤抚养,后赐名瑗,封普安郡王 。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最孝顺的帝王--宋孝宗赵昚

后来宋高宗也觉得只抚养一位风险太大 , 不如养两个对比一下,所以,他又从太祖七世孙中挑选了一位叫赵伯玖的小男孩交给吴氏抚养,改名为赵璩 。如此一来,宋高宗就有了两个养子,老大赵瑗,老二赵璩 。后来,宋高宗立吴氏为皇后 , 即吴皇后,次子赵璩则成了皇后的养子 。人们皆以为,太子之位必定归赵璩莫属,连宋高宗的母亲太后韦氏也把宝压在了赵璩身上,没想到的是,宋高宗的选择却出乎大家的预料 。
一日,宋高宗突发奇想,让人遴选20名美女入宫,分成两拨,10人送到老大赵瑗府上;另外10人送到老二赵璩府上,过了一段时间,赵构下令将20名美女召回,命医女一检查,发现老大府上的10名美女都是“完璧” , 老二府上的10名美女都已非处女,而且还有两位已经怀有身孕 。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最孝顺的帝王--宋孝宗赵昚

于是乎公元1160年,赵构宣布将老大赵瑗封为建王,正式立为皇子,两年后,宋高宗宣布立赵瑗为皇太子,并将其改名为赵昚 。一个月后,宋高宗宣布禅位给皇太子,自己退居为太上皇,在德寿宫里过着钟鸣鼎食的奢华生活 。赵昚因而成功上位成为南宋第二位皇帝,是为宋孝宗 。

孝道和王道两难全

生活中的宋孝宗和他的庙号异常般配,他对待宋高宗确实孝顺至极 。
1162年宋高宗禅位、宋孝宗登基的那天,天降暴雨 。仪式举办完成后,宋高宗一身轻松,起身回宫休息 , 宋孝宗新皇刚登基就抛下文武百官,执意要冒着大雨亲自护送太上皇回宫,宋孝宗用身体护住太上皇,全身都被淋湿 。《宋史》是这样记载的:“班退,太上皇帝即驾之德寿宫,帝(指宋孝宗)服袍履 , 步出祥曦殿门,冒雨掖辇以行,及宫门弗止 。“
赵昚刚继位就每隔五日率群臣前往德寿宫朝拜太上皇,后来赵构认为太过于频繁 , 后来约定为每月朔、望两次,加上初八、二十三日两次,也就是一月四朝 。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最孝顺的帝王--宋孝宗赵昚

有一次 , 太上皇到灵隐寺喝茶,寺内有个出家人表现得非常殷切 , 太上皇知道他曾被上司诬陷,无奈才出家的 。太上皇回到宫中就要求宋孝宗恢复此人的官职,宋孝宗派人一查 , 此人本就是奸佞之徒,多次贪污受贿 , 不应该复职 。半个月后,太上皇再一次到寺庙,看到那个出家人还在寺中,回宫便大动肝火,责怪宋孝宗不把自己的话当回事,宋孝宗百般解释也无用,最后只得让王道屈服于孝道,将那个奸佞之臣复职 。
对于宋孝宗来说,养育之恩本身难以报答,再加上禅位之恩大于天 , 他只能用无底线的孝道来回报宋高宗,即使是事关国家政务 , 他也要屈从于对宋高宗的孝道 。
宋孝宗登基之初还是想着北伐建立一番作为的 。1162年刚登基便准备为岳飞平反,因为岳飞是被宋高宗所杀,为了不让宋高宗太难堪,打着高宗的旗号下诏:“飞虽坐事以殁,而太上皇念念不忘,今可仰承圣意,与追复原官,以礼改葬,访求其后 , 特予录用” 。
隆兴元年(1163年)四月,赵昚授意枢密使张浚筹划北伐共商恢复河山的大计 , 史称隆兴北伐 。在隆兴北伐失败之际,赵构时刻告诫赵昚说“彼有胜负 , 我有存亡”并敦促赵昚同金议和,随后赵昚屈服于对宋高宗的孝道和朝廷内外的压力而与金达成隆兴和议 。赵昚虽有恢复中原之志,但一直受到赵构的牵制,对金媾和路线因此得以继续维持 。隆兴和议后赵昚在内外政策上都转向平稳 。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最孝顺的帝王--宋孝宗赵昚

淳熙十四年(1187年)十月,赵构驾崩于德寿宫中,赵昚听闻后失声痛哭,两天不能进食 , 又表示要服丧三年 。赵昚为了服丧,让太子赵惇参预政事 。两年后赵昚为了能继续遵从自己对宋高宗的孝道为赵构服丧,赵昚决定禅位于赵惇,即为宋光宗 。赵昚自称太上皇,闲居慈福宫为赵构守孝 。群臣为其上尊号为寿皇圣帝 。

为政清廉事必躬亲而百家争鸣

赵昚吸取前朝权相秦桧长期位居宰相的教训,大大缩短了宰执的任期 。赵昚还十分严格地遵守外戚不预政的“家法” 。在宰执集团内部的宰相与执政的关系上,赵昚也力图使参知政事成为牵制宰相的力量 。
此外,赵昚还加强台谏官的监察职能 , 其主要目标是针对宰执集团,尤其是针对宰相 。首先 , 孝宗将台谏官的授权控制在自己手中,以切断宰相与台谏官之间互相援引、倚为鹰犬的关系 。赵昚勤于理政,在南宋诸帝中还是出类拔萃的,用他自己的话来说就是“蚤夜孜孜不敢怠惶,每日灵时已无一则自事 , 思曰:岂有未至者乎?则求三两事反复思虑,唯恐有失 。”以致在他禅位的前一天还在亲自除吏 。他日理万机、事必躬亲 , 使得当时社会民生富庶、人民安居乐业、呈现政治繁荣的局面 。南宋政府重视生产,劝课农桑,兴修水利 , 民和俗静,家给人足,牛马遍野 , 余粮委田,出现了天下康宁的升平景象 。史称“乾淳之治” 。
赵昚整军兴武与金达成隆兴和议,隆兴和议之后,宋、金两国维持了四十多年的和平为宋朝发展奠定了稳定的社会基础 。他还兴修水利、发展经济、发行纸币、轻徭薄赋;赵昚倡导百家争鸣、共同发展的学术环境 , 才使得“若诸子之学,同出于圣人,各有所长 , 而不能无所短”的社会环境 。
他为人节俭 , 以身作则、崇尚节俭,史称他“性恭俭”,高宗赵构称赞他“勤俭过于古帝王” 。赵昚即位之初 , 就不肯用乐 。他日常生活的花费很少,常穿旧衣服 , 不大兴土木 。平时也很少赏赐大臣,宫中的收入多年都没有动用 , 以至于内库穿钱币的绳索都腐烂了 。赵昚认为“我其他没有太大的作为,只是能够节俭 。”他经常告诉身边的士大夫:“士大夫是风俗的表率,应该修养自己的德行 , 以教化风俗 。”
【他是南宋最有作为的皇帝,也是最孝顺的帝王--宋孝宗赵昚】赵昚为人勤政 , 节俭,他在位期间,政治清明 , 社会稳定,经济繁荣,文化昌盛,史称为“卓然为南渡诸帝之称首” , 是南宋名副其实的中兴之主 。后人说“高宗朝有恢复之臣 , 无恢复之君 。孝宗朝有恢复之君,而无恢复之臣” 。赵昚时期帅才不过张浚这样志大才疏之辈,将才不过李显忠、邵宏渊之流 。手下仅有虞允文可堪大用 , 却还要和主和派斗争 。他当了二十七年皇帝,前二十五年作为太上皇的赵构一直健康的活着,时长拿孝道来施压和控制着孝宗 。纵然如此他任然能力挽狂澜将南宋王朝由破落治理的慢慢转向恢复,由消沉走向振兴 。孝宗时期俨然成为南宋国力最强的时候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