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书上有所谓“五谷”,也就是古代中国人最常食用的五种主食,它们是啥子呢?
对这个问题啊 , 古人其实有不同的解释,比如以下最具代表性的两种:
《周礼-天官》云:“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 。” 郑玄注:“五谷,麻、黍、稷、麦、豆也 。”
《孟子-滕文公上》云:“后稷教民稼穑(春耕秋收、各种农事),树艺(种植)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人民得到供养) 。” 赵歧注:“五谷谓稻、黍、稷、麦、菽也 。”
灶君和“五谷”
依苍耳老师看?。故钦云缢档帽冉峡科祝?因为“五谷”之中怎么可以缺少“稻”呢?而“麻”本指“大麻”,大麻籽是可以吃的 , 也可以用来榨取大麻油 , 但它严格来讲不能算“谷” 。
另外又有所谓“六谷”,乃是将以上两种说法合二为一:稻、黍、稷、麦、菽、麻 。另外又有“百谷”,那就是对所有谷类(除了六谷,还可加上高粱、玉米、藜麦、燕麦、黑麦、荞麦等各种谷子)的统称 。
好了 , 下面我们回到正题,姑且聚焦在“赵歧版五谷”-稻、黍、稷、麦、菽上面 , 来探讨一下它们到底是什么 。
1、稻:当然是水稻 。周朝之时,南方主要种稻,北方主要种粟 , 也就是小米、粱 。
稻:
2、黍(shǔ):它也叫大黄米、糜(méi)子,就是“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中的那个“黍” 。它并不是小米,它的米粒要比小米(小黄米)大 。但是在今天,“黍”这个东西已经衰落了,它的种植面积非常?。?吃过黍的人也很少 。
黍:
3、稷:就是小米,也叫粱、粟、小黄米 。有的文献说稷也是一种黍,比如《本草纲目》说:“稷与黍,一类二种也 。黏者为黍,不黏者为稷”,但这是站不住脚的,因为周朝之时,中原(黄河中下游地区)最重要的作物就是小米,那么在“五谷”之中,怎么可以忽略小米呢?《说文》云:“稷,五谷之长” , 彼时南方的“五谷之长”是水稻,而北方的“五谷之长”则是小米啊 , 周天子身在北中国,所以全国性的五谷之长自然偏向于小米 。
小米:
4、麦:大麦 。为什么不是小麦呢?因为在周朝 , 大麦叫“麦”、“牟”,而小麦叫做“来” 。
大麦
5、菽(shū):豆类,但常指大豆 。
【五谷中的菽是指什么?】大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