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9年四月,吴王孙权正式即位称帝 。蜀汉大臣大多数认为孙权称帝是僭号,要求跟东吴断绝盟好关系 。诸葛亮却认为,蜀汉眼前主要对手是魏国 。他坚持和东吴保持联盟,继续准备北伐 。
公元231年,诸葛亮第四次北伐,出兵祁山 。魏国派了一个大将司马懿和张郃等一起率领人马赶往祁山 。诸葛亮把一部分将士留在祁山 , 自己率领主力拦击司马懿 。
司马懿知道诸葛亮的战略 。他认为诸葛亮孤军深入,带的军粮不多,所以在险要的地方筑好营垒 , 叫将士只守不战 。
魏军将领以为司马懿害怕诸葛亮,一再请战,说:“您怕蜀军像害怕老虎一样,难道不怕天下人笑话吗?”
司马懿硬着头皮 , 带兵赶上去跟诸葛亮大战一?。?结果被蜀军杀得一败涂地 。但是蜀军由于后方的运粮官员失职,粮草供应不上,只好主动撤兵 。大将张郃带兵紧紧追赶 , 赶到木门一带山谷地带,被诸葛亮预先布置好的伏兵用乱箭射杀了 。
诸葛亮几次出兵 , 往往因为粮食供应不上退兵 。他接受这个教训,设计了两种运输工具 , 叫做“木牛”、“流马”(两种经过改革的小车),用它们把粮食运到斜谷口(在今陕西眉县西南)囤积起来 。
公元234年,诸葛亮作好充分准备,发动十万大军进行最后一次北伐 。他派使者到东吴,约孙权同时发起攻势,南北策应 , 使魏国两面受敌 。
诸葛亮大军出了斜谷口,到了渭水南岸的五丈原 。为了作长期打算,他派一部分兵士构筑营垒 , 准备作战;另派一部分兵士在五丈原屯田,跟当地老百姓夹杂在一起耕种 。蜀军纪律严明 , 百魏明帝派司马懿率领魏军渡过渭水,也筑起营垒防守,和蜀军对峙着 。
孙权接到诸葛亮的信,马上三路出兵进攻魏国 。魏明帝也厉害,他一面亲自率领大军到南面抵挡东吴的进攻;一面通知司马懿在五丈原坚持 , 只守不战 。
诸葛亮等待东吴方面的消息,但是结果使他很失望:孙权的进攻失败了 。他想跟魏军决战,但是司马懿始终稳守营垒,诸葛亮几次三番向他挑战没有用 。双方在那里相持了一百多天 。
要使魏军出来打 , 只有想法子激怒司马懿 。诸葛亮利用当时轻视妇女的风俗,派人给司马懿送去一套妇女的服饰 。意思就是司马懿这样胆小怕战,还是回去做个“闺房小姐”吧 。
魏军将士看到主将受到嘲弄 , 气恼得嚷着要跟蜀军拼 。司马懿知道这是诸葛亮的激将法,并不发火 。他安慰将士说:“好,我向皇上上个奏章,请求准许我们跟蜀军决战一场 。”
过了几天,魏明帝派了一个大臣赶到魏营 , 传达命令,不许出战 。
蜀军将士听到消息,感到失望 。只有诸葛亮懂得司马懿的用意,说:“司马懿上奏章请求打仗,这是做给将士们看的 。要不然,大将率领军队在外 , 哪有千里迢迢去请战的道理 。”
诸葛亮料到司马懿的心理,司马懿也在探听诸葛亮的情况 。有一次 , 诸葛亮派使者到魏营去挑战,司马懿挺有礼貌地接待使者,跟使者聊天,说:“你们丞相公事一定很忙吧 。
近来身体可好?胃口怎么样?”
使者觉得司马懿问的都是些客套话,也就老实回答说:“丞相的确很忙 , 军营里大小事情都要亲自抓 。他起得早,睡得很晚 。只是近来胃口不好,吃得很少 。”
使者走了以后,司马懿就跟左右将士说:“你们看,诸葛孔明吃得少,事务又那么繁重,能支撑得长久吗?”
不出司马懿所料,诸葛亮由于过度辛劳,终于在军营里病倒了 。
后主刘禅得到诸葛亮生病的消息,赶快派大臣李福到五丈原来慰问 。李福跟诸葛亮谈了一些军国大事,就走了 。
过了几天 , 李福返了回来 。他看到诸葛亮病势转重 , 哭了起来 。诸葛亮睁开眼睛,对李福说:“我懂得您回来想问些什么 。您所要问的人,我看就是蒋琬吧 。”
李福说:“丞相说的是 。皇上正要我问丞相万一身子不好,由谁来继任您的工作 。那末请问蒋琬之后,谁可以继任呢?”
诸葛亮说:“可以由费袆(音yī)接替 。”
李福还想再问下去 , 诸葛亮闭上眼睛不回答了 。没几天 , 这个年纪才五十四岁的丞相终于在军营里去世 。
按照诸葛亮生前的嘱咐,蜀军将领没有把他去世的消息透露出去 。他们把尸体裹着放在车里,布置各路人马有秩序地撤退 。
魏营的探子听到诸葛亮病死的风声,报告司马懿 。司马懿立刻带领魏军追赶上去,刚过五丈原,忽然蜀军的旗帜转了方向,一阵战鼓响 , 兵士们转身掩杀过来 。
司马懿大吃一惊,赶快拨转马头,下命令撤退 。
蜀军将领等魏军离得远了 , 不慌不忙地把全部人马安全撤出五丈原 。
这件事传到老百姓耳朵里 , 百姓编个歌谣嘲笑司马懿,说:“死诸葛吓走了活仲达(仲达是司马懿的字)!”
司马懿听了也不生气,说:“我只能料到活的诸葛,怎么能料到死的呢!”后来,他又亲自跑到蜀军原来扎营的地方,观察了诸葛亮布置的阵势 , 赞叹悦:“诸葛孔明真是天下奇才啊!”
诸葛亮想统一中原的愿望并没有实现,但是他的智慧和品格,一直被后代的人赞扬 。在民间传说中,诸葛亮往往成为智慧的化身 。在一篇相传是他写的《后出师表》里,有两句话 , 叫做“鞠躬尽瘁(原文是‘尽力’,后来写成‘尽瘁’,瘁音cuì),死而后已”,人们认为这正是对他一生的评价 。
诸葛恪是怎么死的?诸葛瑾,字子瑜,琅邪阳都(今山东沂南县)人 , 是诸葛亮的哥哥 。东汉末避乱江东,后来做了孙权的大臣,曾官至绥南将军,左将军,封宛陵侯 。孙权称帝后,曾任大将军 。
诸葛恪,字元逊,生于建安八年(203年) , 是诸葛瑾的长子 。他出身于名门家族,父亲是吴国开国元勋,叔父诸葛亮为蜀国名相,族叔诸葛诞为魏国名臣 , 他就在这样一个家庭中长大的 。诸葛恪天资聪慧 , 勤奋好学,才思敏捷 。他在少年时期,就才华横溢,很有名气了 。
有一次孙权宴会群臣 , 趁酒酣耳热之时,诸葛子瑜”的牌子 。诸葛瑾感到有些受辱,但因是孙权所为,又不好发怒 , 一时无措,把脸拉得更长了,很不自在 。少年诸葛恪看到这样的姜子牙年且九十,尚能执饿打仗,还未告老 。现在打仗之事将军在后面,饮酒之事应该在前面 , 这怎么不符合养老的礼仪呢?”张昭无言可对,立即将酒一饮而尽 。孙权见他难倒老将张昭十分高兴,宴会也热烈起来 。
有一次,蜀国使臣来到吴国,群臣都参加了会见 。孙权指着诸葛恪对蜀国使臣说:“这是诸葛?。?平时雅好骑马,你回去后告诉诸葛丞相,让他送些好马来 。”诸葛恪听后 , 立即向孙权下跪,表示谢恩 。孙权说:“马还没有送到,你谢什么?”诸葛恪巧妙地回答说:“蜀地是陛下在外面的马厩,今日陛下有恩下诏,马必然会送到,怎敢不谢恩呢?”孙权听他回答得极妙,心里十分高兴 。
有一次诸葛恪与太子孙登争执起来,太子骂道:“元逊可吃马屎 。”诸葛恪回骂道:“愿太子吃鸡蛋 。”孙权在旁听了二人的争吵,便间诸葛?。骸八心愠月矸啵?你却叫他吃鸡蛋,这是何故?”诸葛恪笑着说道:“因为它们都是从一个地方出来的 。”孙权听后 , 禁不住大笑起来 。
诸葛恪的聪明才智崭露头角,才华焕发,孙权就喜欢上了这位少年 。他对诸葛恪的父亲诸葛瑾说:“蓝田(今陕西蓝田县)生玉,真是名不虚传啊!”孙权对诸葛恪寄予很大的期望 。
据悉嘉禾元年(222年),诸葛恪二十岁便被孙权任命为骑都尉(皇帝亲近侍从宫员) , 后又提拔为太子中庶子(侍从太子 , 奏事、谏议等),和太子孙登一起讲论道艺,成为太子的知心好友 。
诸葛亮的岳父黄承彦是怎么死的?
黄承彦,汉末三国时期襄阳名士,诸葛亮岳父,黄月英之父 。南郡大士蔡讽的女婿,与襄阳名士上层社会圈子:庞统(凤雏)、庞德公、司马徽、徐庶等人交好 。
正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而黄承彦能够与这些睿智的人物交好可见其才智不输于他们中的任何一个人 。今天就让小编来介绍一下这一神秘人物是怎么死的 。
黄承彦死后草草立碑成疑
黄承彦在《三国演义》的书中非常的神秘,神龙见首不见尾,而对于黄承彦的死小编感到十分的怀疑 。黄承彦死后仅由他的生前好友相议立了碑 。而对于诸葛亮这一个集刘备二顾茅庐的时候 , 第二次出现便是在诸葛亮大摆八卦阵的时候进入阵中将陆逊带出 。也估计也是因为他的第二次出现才招来杀身之祸 。
书中描写黄承彦是为了不让诸葛亮造太多杀戮而破了八卦阵带出陆逊,其实真正的原因并不是如此 。黄承彦之所以要释放陆逊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不让魏国看蜀、吴两个相争坐收渔翁之利 。而黄承彦释放陆逊后,如了他的愿,也让蜀国有了喘息的机会 。
但是他的这一行为却招来了杀身之祸,因为陆逊对于蜀国来说有深仇大恨,而黄承彦释放了陆逊就等同于通敌卖国,因此黄承彦也是被带上了这一罪名而被处决 。诸葛亮后来甚至岳父的用意后为了权衡利弊也只能默默的看着自己岳父被处死 。这也就可以解释为什么黄承彦死后其碑墓如此的寒碜 。
名人介绍
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 ),字孔明,号卧龙(也作伏龙),汉族,徐州琅琊阳都(今山东临沂市沂南县)人 , 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散文家、书法家、发明家 。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东晋政权因其军事才能特追封他为武兴王 。其散文代表作有《出师表》、《诫子书》等 。曾发明木牛流马、孔明灯等 , 并改造连弩,叫做诸葛连弩,可一弩十矢俱发 。于建兴十二年(234年)在五丈原(今宝鸡岐山境内)逝世 。刘禅追谥其为忠武侯,故后世常以武侯、诸葛武侯尊称诸葛亮 。诸葛亮一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 是中国传统文化中忠臣与智者的代表人物 。
【他为何会死在五丈原?诸葛亮的老丈人是谁 是怎么死的?】
《诫外甥书》原文翻译及赏析
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 , 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 , 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 , 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 , 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
【译文及注释】
译文
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 , 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
注释
①夫,读作fú,句首语气词②存 , 怀有,怀着③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
④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⑤揭然 , 高举的样子
⑥恻然,恳切的样子⑦细碎 , 琐碎的杂念⑧嫌吝,怨恨耻辱⑨淹留,德才不显于世
⑩济,成功,实现?强毅,坚强果断?窜伏,逃避,藏匿?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
【作品鉴赏】
《诫外甥书》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如果说《诫子书》强调了修身学习的重要性,那么本篇《诫外甥书》则阐述了立志做人的重要性 。本文一开篇 , 诸葛亮便开宗明义地指出夫志当存高远,即做人应当抱有远大的志向 。具有远大的志向是一个人走向成功的先决条件 , 这是毋庸置疑的 。但是,如何才能做到志存高远呢?围绕着志向诸葛亮从正反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首先 , 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
这几句话说明的是如何立志:慕先贤即要以古圣先贤作为榜样,向他们看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好的榜样能够让人奋发向上,坏的榜样则能把人拖入深渊 。孔子也说: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省 。树立一个好的榜样,会为一个人源源不断的注入正能量 。绝情欲顾名思义,断绝情欲 。情,可以指爱情、友情或亲情种种,考虑到作者写此信的对象——外甥庞涣正值年少方刚,这里的情应当指爱情 , 或男女之欲 。
《诫外甥书》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但却有很深的内涵
因此,绝情欲应当理解为不要沉湎于爱欲 。弗兰西斯·培根在《论爱情》中说:古往今来,伟人奇才罕有沉湎于爱情而不能自拔者 。,又说过度的爱情追求,必然会降低人本身的价值 。,这和绝情欲有异曲同工之妙 。所谓弃凝滞则是说,人生在世 , 总会为一些繁杂琐事所困扰 , 而这些无关痛痒的琐事或者烦恼往往可以消磨一个人的意志 。因此,做到志存高远,站的高一些,看的远一些 , 人生的境界就会提升,跳出这个狭小的圈子,不为琐事所累,自然就做到了弃凝滞 。
做到以上三点,自然而然 , 不论何时,不论何地,即使身处逆境,高远的志向也能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 。其次 , 忍屈伸,去细碎 , 广咨问,除嫌吝 , 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有了上面的立志的方法,那么这里就谈到实现志向(理想)的措施了:要做到忍屈伸,去细碎 , 广咨问,除嫌吝 。就是要做到能屈能伸、随遇而安 , 要抛出心中无关的杂念,要认真听取别人的宝贵意见,虚心学习 , 吸取别人的经验、要做到心胸开阔,豁达 。一个人有了高远的志向,广阔的胸怀,就不会计较一时的得失 , 那么,即使他暂时得不到提拔 , 才华不被别人所了解认可,也不会妨碍他去实现自己的理想 。
《诫外甥书》作者告诫年青年人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最后,作者又从反面进行了论述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 , 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 , 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就是说如果没有远大的志向,昂扬的斗志,坚强的意志,那么这样的人生最终只能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被儿女情长所束缚,地位低下,在平庸中耗尽一生!诸葛亮的这篇文章只有短短八十余字 , 但却有很深的内涵 。做为年青年人 , 不光要有崇高的理想、远大的志向,还必须有实现理想志向的具体可行措施和战胜困难排除干扰的毅力 。不然理想就可能会成为一种空想甚至在不知不觉中将自己沦为平庸下流 。
诸葛亮的这封信讲的就是这个道理 。一个人如果志存高远、意志坚定,加之缜密地思考 , 然后付之于行动,就很有可能在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中取得成功 。反之,则必然失败 。曾国藩在家训中也曾教育子女说要有志、有识、有恒 。有志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不敢以一得自足;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 。这些非同寻常人物的观点都凝聚了他们毕生的人生经验在里,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