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仙子
北宋 张先
水调数声持酒听,午醉醒来愁未醒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
沙上并禽池上暝 , 云破月来花弄影 。重重帘幕密遮灯 , 风不定,人初静 , 明日落红应满径 。
这首广为流传的宋词名篇,皆因其中有一句流芳百世的名句,“云破月来花弄影” 。以前没读过这整首词的时候 , 一直觉得这句词是用来描写爱情的,描写那种自己等待心上人到来 , 等了很久很久,等到夜晚 , 他/她还没来,然后主人公有些失望失落,但这时云散月出 , 花影摇动,词人以为爱人终于到来时的一种喜悦感受 , 有点儿类似于“待月西厢下,迎风户半开 。拂墙花影动,疑是玉人来”的意思 。
但是读过整首词后,才发现自己的认知和误读 , 还是有一些肤浅,词人在这首词中所要表达的那种“叹老嗟卑、中年蹉跎以及青春绝不再来”的思想感情,实则是很深沉的 。我们且来细读一读 。
【宋词“云破月来花弄影”全诗:当你对生活失去想象力的时候,就真老了】“水调数声持酒听 , 午醉醒来愁未醒 。”水调,是隋炀帝开凿大运河扬州段的时候亲自做的一首曲子,在征夫役卒之间广为流传 , 曲调悲凉,颇能抒发征夫思家、心境悲凉的情感 。苏轼在杭州当副市长时也有“沙河塘里灯初上,水调谁家唱 。夜阑风静欲归时,惟有一江明月碧琉璃 。”这样抒发愁情的句子 。张先在写这首《天仙子》的时候 , 担任的是嘉禾(今浙江嘉兴)通判,也是副市长,按理说,身为地方官的词人,在家中听歌饮酒,听得当是一些雍容华贵的风华国乐 , 或者至少是一些清雅的曲子,这也是宋代文人士大夫们优渥生活的一部分?。嗜巳雌檬恰端鳌氛庋沟那樱?这就很能反映词人此时的心境了 。听着悲凉的乐曲,喝着苦闷的烈酒,痛饮一番 , 睡个午觉,或许醒来之后就不那么愁闷了吧 。词人就是这样想、这样做的,可惜的是 , 午醉醒来愁苦还在,说明这种愁苦,是词人这一阶段人生所面临的一种无法摆脱、无法释怀,亦无法抵抗的愁苦 。
“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往事后期空记省 。”古代的诗人词人们,总是喜欢问一些显而易见的“废话”问题(没有任何贬义) , 他难道不知春天明年还来吗?他难道真的连这点常识都没有吗?当然不是,词人的心思要比这字面上反应的意思深沉许多 。他问的并不是自然界的春天,而是人生的青春时光,人的青春绝无可能再来 , 春天则像是与人们有约定一样年年都来,这样的对比,便不免使年过半百的词人产生一种相形见绌的失落感受 , 好似自己的人生在无情地奔着死亡而去,但美好的春天却一直都在,想到这里,谁能不黯然神伤呢?
杜牧有诗云“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 。”是?。?什么时候最令人悲伤?或许就是早晨起来洗梳之时,突然看到自己的镜中衰鬓吧 。朱颜辞镜 , 谁人堪惜,这无情的流年,自是令人伤感 。张先词中改“晓镜”为“晚镜” , 一是更契合他此时午醉醒来的时间 , 二是更显出一种岁月无情的压抑感 。
“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 。”午醉醒来 , 踱步庭院之中,夜幕降临,池塘边的一对水鸟已经找到了他们今夜栖息之地 , 对比之下,更显出独自踱步之词人的“流年无人惜” 。而当词人正沉浸在愁苦之中时,全词中唯一一个略显盎然的景致出现了 。夜晚春风拂起,浮云飘散 , 月光倾泻,晚春时节树梢枝头仅剩的那点儿春意,便显现了 。但首先映入眼帘的并不直接是树上的花儿 , 而是地上、墙上、水池中,婆娑摇曳的花影,可见词人此时仍然沉浸在低头沉思的状态中,也正是由于这种沉浸其中,才会有被花影突然感动的那一刻 , 也正是那一刻的心动,才有了词史上流芳百世的这一句,“云破月来花弄影” 。读到这里,我们也便懂得了,这句并不是在描写什么爱情,但也是一种心动,一种人到中年、心如死水时 , 突然被扔进一块石头似的心动(类似于冯延巳“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一种带着点儿人生况味的心动,一种实实在在盎然的心动,这比那种刻意赏花的感受要强多了 。后来的词评家做了很多注解、写了很多论文来讨论这个“弄”字和“影”字,要我说啊 , 其实一句话就能概括这两个字的魅力,就是这两个字更能给人一种想象力 。词人年过半百,官职低微,此夜正独自徘徊在无人的庭院里,他并非感受不到孤独寂寞 , 并非感受不到人生已至尾声的愁闷,相反的是他正沉浸其中,正在被这些压抑的情绪侵袭,不过也正是由于他的过于沉浸,才会突然感受到花影的妖娆与生机吧 , 才会被晚春时节仅剩的这点儿残花,仍旧努力释放自己的风华这一点所感动吧!这种情绪上的反差其实在生活中很常见,当你在某一段时间极度低沉的时候,就总能被生活中一些微小的温暖深深感动 。至于文学评论上关于这两个字的解析 , 我们以后在微头条上再论述吧 。
词人在被这突如其来的暮春生机打动后回到了房间,可是夜晚的春风却越来越猛烈了,好似这是晚春时节所特有的一种仪式,要将人间的花朵都风吹雨打去,这场春天才算正式结束 。“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 , 明日落红应满径 。”词人由自怜转为惜花,这几株让他重新感受到生命力的花朵,或许明日也要飘零逝去,化作春泥吧 。惜花未尝不是自怜 , 从最后这句也读出了词人的思想解脱,他好像无所谓了,好像认清了人生的本质,“生如夏花之绚烂 , 死如秋叶之静美”,人生总归是要离去的,为此发愁,还不如把握好最后的春光,挥洒自己最后的风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