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历史,总有一番情趣
【李白和杜甫的简介 :孰高孰低?】唐朝是文化繁荣和兴盛的朝代,在文学诗坛上,先后涌出了许多名人大家:“诗仙”李白与“诗圣”杜甫 。这两颗璀璨的巨星,便是其中的典型代表,两人都是继往开来、沾溉百世的人物 , 为后人留下了很多脍炙人口的不朽诗篇 。
李白比杜甫年龄大10多岁,又是好朋友 。但两人文风截然不同:杜甫的诗,更多的是去国怀乡、忧国忧民;李白的诗,更多的是豪放洒脱、不拘一格。他的诗,很多表现出及时行乐的思想,十五岁的时候 , 就已经被一些名流所推崇,二十五岁出蜀仗剑天涯,且被大诗人贺知章称为“谪仙人” , 他这一辈子从没为钱发过愁:
“金樽清酒斗拾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李白喝酒用金樽,盛器是玉盘;再看他平时过的日子是多么优裕幸福 , 清闲自在:“ 朝扣富儿门,暮随肥马尘 。” 不折不扣一副浪荡公子形象,彻头彻尾一个纨绔子弟 。
杜甫和李白齐名,两个人都写了一首同名诗 ——《少年行》:
杜甫:“马上谁家薄媚郎,临阶下马坐人床 。不通姓字粗豪甚,指点银瓶索酒尝 。”
李白:“五陵年少金市东,银鞍白马度春风 。落花踏尽游何处,笑入胡姬酒肆中 。"
可见两个人的态度和风格差异极大 。
仅仅是从两首《少年行》来分析的话 , 自然是李白的更胜一筹 。
因为无论是从意境的美轮美奂、遣词造句的功力,还是全篇布局的工整程度上,李白都要好过杜甫 。
之所以会出现这个结果,我认为原因有两个:其一,诗人的性格、经历都不一样,擅长的题材也不一样 。杜甫不擅长写豪放的“游侠诗” , 但他的《三吏》和《三别》、《登高》等名作,也不是李白能够轻易而举写出来的;其二 , 杜甫一生的经历注定了他不可能像李白那样游历四方,体验自然不足,李白和杜甫同样都去过很多地方,但李白显然没有体会过杜甫经历的痛苦 。虽然都是游迹江湖,感觉却是天差地别 。
细看李白的诗 , 更像一幅自画像,他把自己比作那挥金如土的贵族少年 , 想像五陵少年一样武能上马定乾坤,实现自己做官的宏伟抱负与远大理想 。
杜甫一生与李白见面三次 , 可是其为李白写诗却多达十几首,或是写诗称赞其才情,或是写他们同游的时光 , 可见杜甫是一个重情重义的人 。他们二人志存高远,都怀有满腔热血 , 想为国家出一份力,但是他们在仕途中都怀才不遇,有志不得伸展 。这种壮志难酬的悲愤与感伤,在他们的许多作品中都有着充分的表现。
年轻时的杜甫,胸怀壮志,心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远大理想;他爱憎分明 , 无情揭露"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黑暗现实;生活窘迫时期 , 又发出"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感叹与期盼……他的一生,始终都在守护着他内心的儒家知识分子的情怀 。
杜甫写自己的心情:
“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
杜甫写自己的生活状况:
“万里悲秋常作客 , 百年多病独登台 。”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
杜甫写自己的气节与傲骨: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
我这样想:李杜两人的生活环境不一样 , 有着天壤之别,所谓感同身受真的不存在 。
公元755年,安史之乱爆发,可以说杜甫的朝堂梦想就此破灭 。甚至一度被叛军俘虏,后来侥幸逃出 , 携家带口,入蜀避难 , 远离战乱,对杜甫来说 , 这段时期是短暂的安宁,也是杜甫诗歌创作的高峰 , 比如:《咏怀古迹》、《秋兴》八首皆写成于这段时间 。
很多人问:李白与杜甫哪一个厉害?我觉得各领风骚,成就难分下上 。首先 , 两人的成就体现不同,李白的成就主影响表现在艺术成就上 , 属浪漫主义派 。杜甫的诗艺术成就也很高,但主要体现在社会影响上,属现实主义派 。
其次 , 就天赋来说,李白明显高过杜甫,他是天生的诗人,写诗基本随口就来,水平很高,且对时人推许的格律不屑一顾 。
而杜甫则要苦苦琢磨才行,因此李白还因此写诗调侃过杜甫,说他因为吟诗太苦而瘦了不少,却不见他怎么夸赞杜甫的诗 。而杜甫却对李白的诗推崇有加 。这样说决非贬低杜甫,主要是说两人的性情不同 。
李白诗落 , 鬼神皆泣 。如神龙一现,必有不同 。杜甫诗成 , 如高山仰止,千磨百炼,难寻其隙 。武无第二 , 文无第一,都是叫人景仰的大诗人,何必强分高低?
正是:“梅须逊雪三分白 , 雪却输梅一段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