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子有什么生活习性,燕子的生活习性

1、燕子的生活习性燕子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秋季末时结队飞往南飞过冬 。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
1、燕子筑巢的特点
燕子筑窝一般需要4~5天,做得慢的要10天左右 。筑窝的材料是用湿润的土和唾液混合筑成,有些窝的泥土里还含有稻草、头发、麦秆等物以加强窝的坚固程度 。
筑好后的窝里会铺上一些软物,以求保温和舒适 。有的燕子会把窝筑在房檐的南边,以达到通风向阳的目的;有的燕子则直接把窝筑在屋内的墙壁上 。
3、燕子孵蛋的习性
燕子每窝产蛋4~5枚 , 也有只产2~3枚的 。燕爸爸和燕妈妈轮流分担孵蛋的任务,3~5分钟就相互交换一次,孵蛋的时间一般为15天 。小燕子被孵出后的头几天燕妈妈整天不离小燕子的身,怕它们冻着了 。
2、家燕的外形
家燕的尾部分叉很长,背部呈蓝黑色,额和喉部为红棕色,与白腹相隔处有一条黑线,这是家燕同其他燕子相比最突出的特点 。

燕子有什么生活习性,燕子的生活习性

文章插图
2、燕子的生活习性是什么?金腰燕
金腰燕的体形及大小和家燕相差无几,最显著的标志是它有一条栗黄色的腰带,鲜艳夺目 , 故又名赤腰燕 。上体蓝黑色 , 具金属光泽;腰部具宽阔的栗黄色横带;尾黑褐,外侧尾羽特长,呈深叉状尾 。翼上覆羽色似尾羽,飞羽褐色 。下体白色染棕,具黑褐色棕纹 。栖于从平原至海拔1500米左右的山区村落及城市建筑物附近 。在空中飞捕昆虫为食 。分布于除新疆以及西藏北部以外的广大地区(夏候鸟);台湾(留鸟) 。迁徙时各地可见 。
金腰燕生活习性与家燕相似,不同的是它常停栖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方 。有时和家燕混飞在一起,飞行却不如家燕迅速,常停翔在高空,鸣声较家燕稍响亮 。金腰燕不像家燕营巢在屋内,常筑巢在山地村落间的屋外墙壁上,且喜选木构房屋 。巢多呈长颈瓶状,筑巢精巧,我国民间自古称之为巧燕 。金腰燕有“群居”现象,甚至六对金腰燕把巢堆在一起,宛如蜂窝,是罕见的奇观 。
家燕
家燕属鸟纲雀形目燕科,燕科鸟类广泛分布于除两极地区以外的世界各地,共有大约17属、78种,我国共有4属、10种,如沙燕、岩燕、毛脚燕、金丝燕等 。但人们最常见、最熟悉的莫过于家燕和金腰燕 。
家燕身长17厘米,体重15至18克,上体蓝黑色,额和喉部呈棕色,前胸黑褐相间,下体其余部分白色,尾基部有一行白点 。它体态轻捷伶俐,两翅狭长 , 飞行时好象镰刀 , 尾分叉象剪子 。飞行迅速如箭 , 忽上忽下 , 时东时西 , 能在比其身躯长度还小的距离内作九十度转弯,这些灵活运转的技巧,使它们能在未来从事惊险旅程时解围脱困 。燕子经常在空中穿梭般地飞行,速度极快,刮风下雨对它们也没有多大影响,反应十分敏捷,张开嘴巴能在空中捕捉各种飞虫,并不时地发出几声短促、尖锐的鸣叫,蚊蝇以及鞘翅目、鳞翅目、膜翅目类的各种昆虫都是它们喜欢捕食的对象 。
凤头雨燕 白腰雨燕
雨燕又称北京雨燕、楼燕、麻燕,属于雨燕目、楼燕属、雨燕种 , 据资料记载雨燕在我国仅有一个亚种,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内蒙、华北及东北一带,营巢于古寺、庙宇等古代木制砖瓦结构的建筑群中的椽空、墙壁窟窿里 。1996年4月初至8月间,生物小组对校园内的雨燕进行了形态及营巢习性的观察 。
一、形态特征
雨燕体型似家燕但稍大,雨燕成鸟通体几乎黑褐色,在头顶、背部和腹部色浓前额及颈部色淡,喉部和翼缘羽毛发白,眼睛褐色 , 嘴较短而阔,黑色,脚和趾暗紫褐色,雨燕两翼狭长,折叠起来超过尾端,空中滑翔时翼平展于体侧 , 翼展如镰刀 。尾部在飞行时成剪刀状 。雨燕飞翔很有特点,振翅与滑翔交替进行,飞行速度较快,喜欢俯冲疾驰,在滑翔时,尾翼不停地动作以调整整个飞行姿势 。其后肢较短 , 四趾朝前,为前趾型,此趾型不善于抓握较细的物件,所以雨燕不能象家燕、麻雀那样停留在树枝和电线上休息,但它能够用爪抓悬于墙壁或树干上休息 。雨燕喜成群结队飞行,但也有孤燕独自觅食飞行 , 清晨或黄昏常结群盘旋飞行在古建筑群上空,中午天气炎热时在巢中休息 。
雨燕的形态特征与它的食性有关系,雨燕主要以飞行的昆虫为主,其视觉很好 , 在飞行中其姿态可以很自然轻松地改变,比如在回巢的过程中,突然给它一个惊吓,它会以一个难以想象的飞行动作折反原路飞走,其飞行速度之快也是其它鸟不能相比的 , 并且在快速飞行时也能作出近直角的转折,这不仅得益于其无可比拟的流线型体形,更离不开其有力的翅膀和进化完美的尾部 。其结群飞行是否与它们更有利于捕食有关,因为单一捕食的成功率远远低于成群捕食的成功率 。单一捕食是一维的直线式,昆虫很容易逃脱 , 而结群飞行往往是三维式捕食,飞虫是很难逃脱这种捕食方式的 。
对十六只成年雨燕的形态测量结果数据如下:(所有数据为平均值)
体重: 43 克 体长: 175 毫米
翼长: 170 毫米 翼展长度: 417 毫米
嘴峰长:6.5 毫米 趾 长: 6.6 毫米
嘴裂长:18 毫米 爪 长: 6.5 毫米
尾 长: 74 毫米
雨燕为一种夏候鸟,每年春天4月中旬迁徙到华北地区,保定市区一般为4月15日,前后相差不超过两天 。此时正值谷雨前后 , 地温开始持续上升,春暖花开,昆虫复出,雨燕的食物多起来 。气温不高也不低 , 平均气温在15度左右,是雨燕的生殖繁衍的好季节,5月初雨燕开始求偶交配,对雨燕的繁殖我们将作进一步详细观察,在7月底当雏燕已渐成熟,能够独自飞行觅食时 , 便举家南迁了,待到来年春天便又故地重游 。
二、营巢习性
雨燕每年于4月15日前后陆续迁徙至保定市,有一部分留下来,而较多的则继续北上 。留居的雨燕立即选择地点建筑巢穴 , 其巢常营于古建筑的椽空中,有的在横梁与柱头之间的平台上,巢一般距离地面4米以上,巢较隐蔽并利于燕子进出 。
保定二中的雨燕主要营巢在大殿前、后山墙的房檐下 , 前檐的燕巢明显多于后檐,前檐有23个巢,后檐有6个巢,在东西厢房的屋檐下也有一、两个巢 。巢呈浅碟状椭圆形 , 由枯叶、杂草、布条、碎纸、塑料薄膜、羽毛等经雨燕的唾液粘合而成,较为结实耐用 。巢表面可见光亮透明的唾液痕迹,整个巢的基面多是些木料,巢基底的材料与木料经雨燕的唾液的粘接,变的很结实,经多年使用都不会变坏,这也许是雨燕多选择木制砖瓦结构的房屋筑巢的原因 。巢的内层多粘铺有柔软的羽毛、棉絮、毛发、塑料薄膜等,对8个巢的测量结果如下:(平均值)
平均外径: 13Cm * 8.5Cm
平均内径: 10Cm * 6.5Cm
高: 2 Cm—-4 Cm
雨燕有沿用旧巢的习惯 。一般幼鸟多筑新巢 , 有时可见两只雨燕同争一巢的景象,对于雨燕是否能够准确识别自己的巢穴,将作进一步的研究 。巢间距离,依生活环境而定,有的间距大,有的间距?。?二中大殿的巢就具备以上特点 , 最远的有7米左右,最近的两巢相挨,间隔只是一个椽头 。在环境较好的、向阳的前檐 , 巢的密度较大,而在背阴的后檐则巢穴较少,间隔较大 。
为保护二中的雨燕,根据雨燕有延用旧巢的习惯,依据旧巢的大小,用杂草编织了十几个浅碟状的巢窝,安放在椽空之间,距离平均两个椽头 。原来曾经用木板钉了一部分鸟巢,经过试用,雨燕对如此“高级”的住房并不在意 。通过分析原因,雨燕的栖息环境多为屋檐下 , 已经能够做到通风、避雨、遮挡阳光,并且巢的位置较为隐蔽,安全性好 , 为迎和雨燕这种较为苛刻的筑巢条件,保护它们的群体,我们选择了“造新如旧”的做巢办法,这样做一方面帮助雨燕省些气力,一方面更有利于研究雨燕的繁殖活动
燕子以昆虫为食,它们一直习惯于捕捉空中的飞虫 。他们不擅长在树缝和地面裂缝中寻找昆虫食物 。它们不能像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性地吃浆果和种子,也不能在冬天吃树叶(有些针叶树即使在冬天也不落叶) 。他们无法挖出啄木鸟和卷曲麻雀等休眠昆虫的幼虫蛹和卵 。北方冬天没有燕子可以捕食的飞虫,所以它们迁徙 。
小燕子
拓展资料:
1、燕子的形态特征
纤细的机身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 。燕子的翅膀形状纵横比高,这意味着它可以产生很大的升力和很小的阻力 。然而,这种空气动力学效率是以降低机动性为代价的(例如与短而宽的机翼相比),但这种劣势被叉尾部分弥补,可以提高鸟类的机动性 。
有些种类的尾羽很长 , 可以增加升力 。它的功能就像飞机的襟翼,确保气流顺利通过机翼 。当燕子准备降落时 , 它可以延迟气流,使燕子可以停止而不增加阻力 。多数种类跗骨短,腿小而弱 , 适宜栖息而不适合行走,但在崖岩表面挖掘或筑巢的种类,爪子强壮 。
燕子
以上对燕科种类和形态的一般描述不适用于海燕属的河燕 。它们看起来更像其他雀形目鸟类,它们的原始物种可能介于燕科和其他雀形类鸟类之间 。河燕的腿和脚比较大,相关的肌肉组织在面积、肌肉数量和复杂度方面退化较少 。与其他燕子宽而扁平的喙相比,它们的喙更结实、更粗;声管中的支气管环显然不如其他燕子完整 。此外,毛翅燕和锯翅燕属的毛翅燕的侧初级飞羽边缘有一系列小羽枝,形成钩状加厚层,但其具体功能尚不清楚 。.
2、捕食种类
几乎所有燕科物种只吃空气中的无脊椎动物 , 主要是昆虫 。植物性食物只存在于少数几种食物中,而且摄入量很小 。只有双色树燕会定期摄取植物物质(主要是浆果),这仅在昆虫短缺期间发生 。燕子不是机会主义的捕食者 。它不会漫无目的地飞来飞去 , 也不会张开嘴随意吃掉空中的浮游生物 。相反,它们会主动捕食特定的猎物 。分布在同一领域的物种往往专门捕食不同体型的无脊椎动物 。对于某一类个体,它往往会选择它所能得到的最大的猎物 。候鸟种类在冬季的食物通常与它们在繁殖地的食物不同 。例如,当家燕在非洲过冬时,蚂蚁在食物中的比例会增加 。此外,一个物种的偏好觅食程度会因冬季和繁殖地而异 。这些变化被认为是这些候鸟与冬季地区的留鸟物种竞争的结果 。
燕子
1、生态多见于居民点附近的空中、建筑物、电线上等 。耐飞,觅食和营巢时来回不停,往往在飞行时伴随发出“咝咝”声 。寻食时,一面飞行一面张着嘴把飞虫迎入嘴内 。以小型昆虫为食 。3-8 月繁殖,巢筑于屋檐下或横梁上,用泥土混和稻草、羽毛构成半碗状,内垫细草根和羽毛 , 雌雄二鸟合同衔泥作巢 。
2、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群众时代有保护燕子的习惯 。燕子是人类的益鸟 。当秋风萧瑟、树叶飘零时,燕子成群地向南方飞去,到了第二年春暖花开、柳枝发芽的时候,它们又飞回原来生活过的地方 。
拓展资料:
燕子形?。?翅尖窄,凹尾短喙,足弱小,羽毛不算太多 。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都很相似 。燕子消耗大量时间在空中捕捉害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是众所周知的益鸟 。
燕子的习性有以下几点:
1、燕子一般在 4~7月从海岛回归靠近农田(昆虫)的农家繁殖 。
2、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 。巢多是用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 , 还有一些青蒿叶 。巢为皿状 。
3、每年繁殖2窝,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 。每窝产卵4~6枚 。第二窝少些 , 为2~5枚 。
4、卵乳白色 。雌雄共同孵卵 。
5、14~15天幼鸟出壳 , 亲鸟共同饲喂 。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 , 就可自己取食 。
6、食物均为昆虫 。
7、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 , 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
燕子是人类的益鸟,主要以蚊、蝇等昆虫为主食,秋季末时结队飞往南飞过冬.喜欢成双成对,出入在人家屋内或屋檐下.
燕子有什么生活习性,燕子的生活习性

文章插图
3、燕子每天是怎样生活的?雀形目(Passeriformes)燕科(Hirundinidae)74种鸟类的统称 。少数种(包括岸燕)俗称马丁燕 。形小,翅尖而窄,凹尾 , 喙短,足弱小 。羽衣单色,或有带金属光泽的蓝或绿色;大多数种类两性相似 。燕消耗大量的时间在空中捕捉昆虫,是最灵活的雀形类之一 。在树洞或树缝中营巢,或在沙岸上钻穴,或把泥黏在墙上或突出部上为巢;每产3∼7卵,有时卵有斑点 。除最寒冷地区和极偏远的岛屿外 , 世界性分布 。温带种包括远距离迁徙的候鸟 。家燕(Hirundo rustica)的喉和额棕色,头蓝色,叉尾,迁徙范围几遍世界;美国的亚种称仓燕,可在加拿大度夏,在阿根廷越冬 。石燕属(Petrochelidon)10种,筑长颈瓶形的泥巢,加利福尼亚的红石燕(P. pyrrhonota)有强烈的归还本能 。
燕子是雀形目燕科的1属 。本属鸟类体型小 , 体长13~18厘米 。翅尖长,尾叉形 。背羽大都呈灰蓝黑色,因此,古时把它叫做玄鸟 。翅尖长善飞,嘴短弱 , 嘴裂宽,为典型食虫鸟类的嘴型 。脚短小而爪较强 。世界有楼燕、白腰雨燕、家燕、岩燕、灰沙燕、金腰燕和毛脚燕等20多种,中国有4种 , 其中以家燕和金腰燕等比较常见 。不同的燕子有不同的生活习性 。比如同是燕子,雨燕的燕子属攀禽,家燕和金腰燕的燕子属鸣禽 。不同种类的燕子形态也不一样 。楼燕体形稍大,飞得高,飞行速度快 , 全身黑色,发金属光泽,鸣声十分响亮,它喜欢在亭台楼阁古建筑的高屋檐下为巢;家燕体型较小,上身为发金属光辉的黑色,头部栗色,腹部白或淡粉红色 , 飞的较低,鸣声较?。嘁跃用竦氖夷诜苛荷虾颓浇侵?nbsp;, 燕子最喜接近人类 。燕子一般在 4~7月繁殖 。家燕在农家屋檐下营巢 。巢是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还有一些青蒿叶 。巢为皿状 。每年繁殖2窝 , 大多在5月至6月初和6月中旬至7月初 。每窝产卵4~6枚 。第二窝少些,为2~5枚 。卵乳白色 。雌雄共同孵卵 。14~15天幼鸟出壳,亲鸟共同饲喂 。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 , 就可自己取食 。食物均为昆虫 。金腰燕体形似家燕,但稍大些 。此种燕腰部栗黄,非常明显夺目,下体有细小黑纹,易与家燕相区别 。习性亦与家燕相似 , 但大都栖息于山地村落间 。燕是典型的迁徙鸟 。繁殖结束后,幼鸟仍跟随成鸟活动,并逐渐集成大群,在第一次寒潮到来前南迁越冬 。
燕子有什么生活习性,燕子的生活习性

文章插图
4、燕子的习性是什么燕子非常灵活,每天会花费大量时间在空中捕食,它们主要生活在树洞、沙岸营巢,还会把泥黏在城乡的楼道、房顶、屋檐的墙上,或在墙面突出的地方为巢;它们以蚊虫、苍蝇、为食,会主动出击捕食特定的猎物;它们一般在4~7月繁殖,亲鸟共同饲喂幼鸟 , 每产3~7卵;入冬后会迁往温暖地区过冬 。
家燕会在农家屋檐下营巢,它们会把衔来的泥和草茎用唾液粘结而成,内铺以细软杂草、羽毛、破布等 , 还有一些青蒿叶 。14~15天幼鸟就会出壳,由亲鸟共同饲喂 。雏鸟约20天出飞,再喂5~6天就可自己取食 。
冬季,燕子在温带地区的食物供应大为减少 , 因而许多种类进行迁徙 。但与其他大部分雀形目候鸟不同的是,燕子会在昼间迁徙,而且为低空飞行 。此外,它们还经常在迁徙途中觅食,因此脂肪储备量较同等大小的其他候鸟低 。
在非洲繁殖的种类常随降雨模式而进行迁徙 , 但具体情况鲜为人知 。而其他一些种类,如灰腰燕,则似乎到处“流浪”,并没有固定的迁徙路线 。

燕子有什么生活习性,燕子的生活习性

文章插图
5、燕子的习性是什么?【燕子有什么生活习性,燕子的生活习性】我们常见的燕子就是家燕 。
家燕在中国大部分地区为夏候鸟 , 云南、海南、台湾等地则为冬候鸟或留鸟 。每年初春,家燕成群结队地迁徙到北方 。家燕返回乡后头一件“大事”便是雌鸟和雄鸟在房檐下或屋梁上共同建造自己的家园,有时补补旧巢,有时建一个新的巢穴 。家燕们不断地用嘴衔来泥土、草茎、羽毛等 , 再混上自己的唾液,没多久,一个崭新的半碗型的窝便出现在你家的屋檐下了 。一个新巢筑成大约需要花11天时间,有的燕子为了节约时间和精力,往往使用过去的旧巢 。家燕还有着惊人的记忆力 , 无论迁飞多远 , 哪怕隔着千山万水,它们也能够靠着自己惊人的记忆力返回故乡 。据国外生物学家统计,老燕子回巢的比例接近1/2,头年的幼燕回旧巢比例为1/6,燕子能找到旧巢与它具有较强的记忆力和超常的导航本领是分不开的 。家燕有一个“怪癣”:它们总是在夜深人静、明月当空的夜晚迁飞 , 而且飞得很快,有时只能看见它们的影子一闪而过,根本看不清楚它的模样 。
家燕一年繁殖两窝,每窝产卵3-6枚 。雏燕出世后雌燕还要在窝中抱雏 , 觅食的重责自然落在雄燕身上 。“须臾十来回 , 犹恐巢中饥,辛勤三十日 , 母瘦雏渐肥 。” 。雄燕平均每天往返巢中200次左右 , 捕捉数以千计的昆虫来喂养幼燕,待雏燕羽毛渐丰、食量大增时,雌燕才帮着雄燕一起外出觅食,以食饱一窝小燕 。家燕体态轻盈 , 一对翅膀又窄又长,飞行时好像两把锋利的镰刀 , 家燕飞行时似一根刚离弦的箭 , “嗖”地一声发射出去,它是个捕虫能手,几个月就能吃掉25万只昆虫 。据统计,一窝燕子在一个夏天吃掉的昆虫达100万只,也有人说一只燕子在一个夏天吃掉的一个接一个地排起来,可长达1000米 。
树叶黄,秋天到,白天日渐变短,燕子体内的“月历”发出一个信号:该是离开屋檐农舍、南移避寒的时候了 。燕子在冬天来临之前的秋季 , 它们总要进行每年一度的长途旅行——成群结队地由北方飞向遥远的南方,去那里享受温暖的阳光和湿润的天气 。谁都不曾想到,那看似脆弱的翅膀,真能带燕子飞越沙漠、高山、海洋,来到印度、南洋群岛、南非以及澳洲等地越冬,扎扎实实地一年从事两次跨洲的长程探险 。来自各地的燕子往南飞时,喜爱形成一个个小团体,在云南的墨江、元江及浙江的绍兴等地经常出现成千上万的家燕在城市街道两边的电线上过夜栖宿的壮观景象 。表面上看,是北国冬天的寒冷使得燕子离乡背井去南方过冬,等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再由南方返回本乡本土生儿育女、安居乐业 。果真如此吗?其实不然 。原来燕子是以昆虫为食的,且它们从来就习惯于在空中捕食飞虫 , 而不善于在树缝和地隙中搜寻昆虫食物,也不能橡松鸡和雷鸟那样杂食浆果,种子和在冬季改吃树叶(针叶树种即使在冬季也不落叶) 。可是,在北方的冬季是没有飞虫可供燕子捕食的,燕子又不能像啄木鸟和旋木雀那样去发掘潜伏下来的昆虫的幼虫、虫蛹和虫卵 。食物的匮乏使燕子不得不每年都要来一次秋去春来的南北大迁徙,以得到更为广阔的生存空间 。燕子也就成了鸟类家族中的“游牧民族”了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