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春联的来历和起源关于春联的来历有两种说法:1、春联来源于桃符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 , 古人在辞旧迎新之际,用桃木板分别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或者用纸画上二神的图像,悬挂、嵌缀或者张贴于门首,意在祈福灭祸,据说桃木有压邪驱鬼的作用 。2、春联来源于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 , 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春联什么时候可以撕下来
一般春联在腊月二十九或三十贴 , 在正月十五之后 , 也就是过完年就可以撕 。撕春联的时间要求不像贴春联有严格集中的时间要求,不同的地方会有所差异,大多数家庭是不会撕春联,只会等到下一年贴春联的时候再撕 。每年春节,家家户户在门上贴上大红的春联 , 更增添了喜庆气氛 。
春联的前身叫做什么
春联的前身叫做桃符 。春联起源于桃符,即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 , 造桃符着户 , 名仙木,百鬼所畏 。”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 。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今南京),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 , 门口须加春联一副 , 帝微行出观 。”明太祖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 。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经久不衰的风尚 。
春联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妹⑽龅纳影阉ζ鹄?,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 , 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
文章插图
2、请问春联的来历和意义是什么?春联 , 就是春节期间贴的对联 , 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 , 一副副春联,似家家户户向春天发出的请柬,又似春天给家家户户送来的喜帖;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而且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对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 , 感受到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春节欢欣 。
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 ,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 , 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 ,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 , 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 , 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 , 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 , 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附:几副经典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 , 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 。”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 。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 , 深得世人喜爱,所以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 。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 。“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 。“万象”,指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 。“更新”,除旧布新 。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 , 言约意丰,凝炼工整 。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 , 构成较长的新春联 , 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 。”“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 。”等 。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
――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 。春为一岁之首 。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 。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 。“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 。“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 。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 。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 。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 。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 。“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都要更换 。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直延续到清代 。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 , 长盛不衰,只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 。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 , 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 。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
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 。
――这是一副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 。上联“一元” , 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 。“二气”,指阴气和阳气 。“三阳泰” , 即三阳开泰 。《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 。冬去春来 , 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 。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 。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 。“五福”,五种幸福 。《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 , 五曰考终命 。”桓潭《新论》:“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 。”“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 。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
梅呈五福;
竹报三多 。
――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 。见《尚书?洪范》 。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 。见《庄子?天地》 。联写冬物 , 意在以之迎春祈福 。既能援引典故 , 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此春联遂广为应用 。
两袖清风,造福大众;
一身正气,振兴中华 。
――元代诗人魏初《送杨季海诗》有句“交亲零落鬓如丝 , 两袖清风一束诗” , 以“两袖清风”喻杨季海为官廉正,囊空如洗 。后世沿袭,成惯用语 。此种春联,并非随处可用 , 一如衣饰,须量体而服 。此联只宜于政府机关 。
春风大雅能容物;
秋水文章不染尘 。
――此联乃清朝邓石如自题于书房的楹联 。春风有包容接纳万物的博大情怀;文辞笔墨如秋水一般,不沾染半点世俗尘埃 。何等气度 , 何等清高 。
文章插图
3、春联的意思和来源春联 , 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是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春联来源于桃符,象征着喜庆欢乐,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
春联的由来和寓意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 , 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 , 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文章插图
4、春联的由来春节是我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因为它是正月初一,所以它是农历中一年的开始 。每到这时,家人团聚,热烈庆祝,称为“过年” 。过年时,家家户户都喜欢写春联,贴春联,用吉祥的语句表达对新的一年的祝愿与期盼,因此,春联就成为了我国节日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了 。
春联属于楹联的一种,是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的文学形式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春节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的来历是什么呢?下面就由我为你介绍吧 。
春联的来历和起源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 , 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 。《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 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尤眨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和“春联” 。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 , 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为鸡鸭满圈,牛羊成群,六畜兴旺等 。
与春联的来历有关的传说
相传在中国古代神话中的《山海经》里,有一个鬼域的世界,中间有座山 , 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 , 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住,用芒苇做的绳子把它捆起来 , 送去喂虎 。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 , 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 , 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良好心愿 。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 , 唐太宗生病,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 , 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
贴春联的寓意
1、继承传统习俗: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代表着我国传统文化种延续 。
2、祈福民俗: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
春联的书写要求
春联借鉴中国诗歌传统的文学形式 。与古代的骈体文和诗歌不同,是一种特有形式的独立文体 。尽管律诗或骈文中的对仗句,往往就是绝妙的对联,但只有在它们脱离律诗或骈文而独立存在时,才能称为对联 。
文章插图
5、春联的来历是什么?关于春联的来源有几种不同的说法: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就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另一来源是春贴 ,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据说这一习俗起于宋代 , 在明代开始盛行 。
对联都必须具备以下特点:
1、要字数相等,断句一致 。除有意空出某字的位置以达到某种效果外,上下联字数必须相同,不多不少 。
2、要平仄相合,音调和谐 。传统习惯是「仄起平落」,即上联末句尾字用仄声,下联末句尾字用平声 。
3、要词性相对,位置相同 。一般称为「虚对虚,实对实」,就是名词对名词 , 动词对动词,形容词对形容词,数量词对数量词 , 副词对副词,而且相对的词必须在相同的位置上 。
4、要内容相关,上下衔接 。上下联的含义必须相互衔接 , 但又不能重复 。
【春联的意思和来源,春联的来历和起源】此外,张挂的对联,传统作法还必须直写竖贴,自右而左,由上而下 , 不能颠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