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重阳节的意义在于敬老、团圆 。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为读音和“久久”不谋而合,所以也被人们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在1989年的时候更是被定为“敬老节”,告诫人们要多关心身边的老人 。
在古代 , 九是非常尊贵的数字,它和“久”同音,表达了人们希望生命长久、长寿的美好愿望,而在现代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人们敬老、爱老 。
【重阳节的内涵和意义,重阳节的意义是什么?】重阳节各地的习俗
1、港澳
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 。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在港澳地区,古老的重阳节,今已演变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 。
2、广西
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明是春祭 , 重阳作为秋祭,重阳拜山是岭南风俗之一 , 慎终追远、顾本思源的传统数千年来沿袭至今 。
3、福建
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相传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之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
重阳节的意义在于敬老、团圆 。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为读音和“久久”不谋而合,所以也被人们赋予了长寿的含义 , 在1989年的时候更是被定为“敬老节”,告诫人们要多关心身边的老人 。
在古代,九是非常尊贵的数字,它和“久”同音,表达了人们希望生命长久、长寿的美好愿望,而在现代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人们敬老、爱老 。

重阳节各地的习俗
1、港澳
在港澳人的习俗中,清明为“春祭”,重阳为“秋祭” 。重阳登高祭祖的传统风俗延绵至今 。在港澳地区,古老的重阳节,今已演变为一个多元化的节日 。
2、广西
隆安县九月九日放任牛羊自行觅食 , 俗语说:“九月九,牛羊各自守” 。清明是春祭 , 重阳作为秋祭 , 重阳拜山是岭南风俗之一,慎终追远、顾本思源的传统数千年来沿袭至今 。
3、福建
海澄县重阳节放风筝为戏,称为“风槎” 。相传九月初九是妈祖羽化升天之日 , 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
重阳节自古就有,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 , 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因此,重阳节被定为农历的九月九日 。)
在民俗观念中 , 九九重阳 , 因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 。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一些地方把夏历九月初九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作为传统节日的重阳节,它凝聚了中华民族千秋万代“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浓浓情思 。
重阳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在每年的九月初九,因为读音和“久久”不谋而合,所以也被人们赋予了长寿的含义,在1989年的时候更是被定为“敬老节”,告诫人们要多关心身边的老人 。
在古代 , 九是非常尊贵的数字 , 它和“久”同音,表达了人们希望生命长久、长寿的美好愿望,而在现代重阳节被定为“老人节”,倡导人们敬老、爱老 。
设置重阳节,是让天下所有的晚辈,天下所有的人 , 都不能忘记老人 , 要关心爱护他们,因为没有老人就没有我们,同时大家都会老,尊重他们就等于尊重自己,孝敬他们就等于孝敬自己,从而在全社会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尚,促进社会和谐安康 。
文章插图
2、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重阳节的历史悠久,如今,重阳节的内涵愈加丰富,古今糅合,包含四重进境 。其中的每一重,都值得并需要中华儿女所铭记 。那么你知道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吗?下面是我整理的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欢迎大家阅读 。
更多重阳节相关内容推荐↓↓↓
重阳节为什么敬老
重阳节的节日小知识
重阳节日的主要习俗
重阳节的寓意是什么
重阳节的意义
新中国成立后,重阳节又叫"老人节",1989年,我国重阳节正式定名为老人节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定为全国的敬老日 。中华民族素有尊老敬老传统美德,重阳节前后 , 党和政府以各种形式开展敬老活动,比如召开座谈会、老人宴、银发旅、搞体检、赠礼品、帮劳动等等 , 丰富多彩 。多数地方还组织老年人登山秋游,开阔视野,交流感情,锻炼身体,培养人们回归自然,热爱祖国大好山河的高尚品德 。
一些地方的群众也有利用重阳登山的机会,祭扫祖墓,纪念先人 。莆仙人以重阳祭祖者比清明为多 , 故俗有以三月为小清明,重九为大清明之说 。由于莆仙沿海,九月初九也是妈祖羽化升天的忌日,乡民多到湄洲妈祖庙或港里的天后祖祠、宫庙祭祀,求得保佑 。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 。在这一天 , 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 。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重阳节的由来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 。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 。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 。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 。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都病倒了 , 尸首遍地没人埋 。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 。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 。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 。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 , 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 。桓景早起晚睡 , 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 。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 。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 。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父老登高避祸 。”仙翁说罢,用手一指 , 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 。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 。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 。九月九那天 , 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 。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 , 说这样随身带上 , 瘟魔不敢近身 。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 。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 , 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
不大一会儿 , 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 。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 , 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 。它窜到山下 , 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 。只见一个人正在屋中端坐 。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 。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 。斗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 。桓景“嗖”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 , 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
此后 , 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 。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 , 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 。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
重阳节已近晚秋 , 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重阳节的习俗
一、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 , 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 。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 , 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 。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 。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
二、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 。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 , 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赏菊与宴饮结合,以求和陶渊明更接近 。北宋京师开封,重阳赏菊之风盛行,当时的菊花就有很多品种,千姿百态 。民间还把农历九月称为"菊月" , 在菊花傲霜怒放的重阳节里,观赏菊花成了节日的一项重要内容 。清代以后,赏菊之习尤为昌盛,且不限于九月九日,但仍然是重阳节前后最为繁盛 。
三、登高
在古代 , 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 。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 , 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 。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 。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
四、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 。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 。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 。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 。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 。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 。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 。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 。宋代,还有将彩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重阳节的意义 , 其实很简单,不过是国家体恤老人的一个节日,所以又称“老人节”,大概也希望在外的游子都能回家陪伴父母爷爷奶奶,这应该才是重阳节的意义所在吧!
重阳节有什么意义和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