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威胁的来源,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原因

1、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原因 – 自从有了人类以来,人口的数量就在增长 。在生产力落后的时候,人口的数量受到自然因素如旱灾、虫灾、火灾、水灾、地震等的控制;另外,人类自身制造的灾难如战争、贫困也使得人口数量得以控制.但是,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使人的数量与寿命都提高了 。
– 19世纪工业革命后,人口的增加就成了全球的主流,在经济发展中国家最为明显 。1830年全球人口只有10亿 , 1930年达到20亿,2000年达到了60亿,如今达到65亿 。
– 中国1790年人口约3亿,1860年约4亿,1970年8亿人口,2000年就超过13亿人口了 。
– 人口增加后,必须扩大耕地面积,满足吃饭的需求,这样就对自然生态系统及生存其中的生物物种产生了最直接的威胁 。
– 由于人口增长过快,加上大跃进等政策错误,中国形成了大量的退化生态系统 。中国境内水土流失面积约为180万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9%,其中黄土高原地区约80%地方水土流失 。
– 北方沙漠、戈壁、沙漠化土地面积为149万平方公里 , 占国土面积的16% ,  1987年已沙漠化土地20万平方公里 , 潜在沙漠化土地13万平方公里 。
– 如今有5900万亩农田和7400万亩草场受到沙漠化威胁 。草原退缩面积13亿亩 , 每年以2000万亩增加 。每年使用农药防治面积23亿亩次,劣质化肥污染农田2500万亩 。
人类对粮食的需求量的增加,在追求土地的增产的过程中不断的改变土地,使土地的生产能力降低,生态系统的单一,使病虫害蔓延加快,降低了生态的稳定性,增加了农业的风险 。-生物多样性减少最重要的原因是生态系统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偏离自然状态 , 生境破碎 , 生物失去家园 。
– 与自然系统相比 , 一般地,退化的生态系统种类组成变化、群落或系统结构改变,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生产力降低,土壤和微环境恶化,生物间相互关系改变 。
– Daily(1995)对造成生态系统退化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的人类活动进行了排序:过度开发(含直接破坏和环境污染等)占35%,毁林占30% , 农业活动占28%,过度收获薪材占6%,生物工业占1% 。其中前三项人类活动占93%,而这些破坏最直观的结果是造成了物种生境的破碎化,栖息地环境的岛屿化 。
-生物多样性减少的程度取决于生态系统的结构或过程受干扰的程度,例如人类对植物获取资源过程的干扰(如过度灌溉影响植物的水分循环 , 超量施肥影响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要比对生产者或消费者的直接干扰(如砍伐或猎?。┎母盒вσ?。
– 一般地 , 在生态系统组成成分尚未完全破坏前排除干扰,生态系统的退化会停止并开始恢复(例如少量砍伐后森林的恢复),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增加;但在生态系统的功能过程被破坏后排除干扰,生态系统的退化很难停止,而且有可能会加剧(例如火烧山地后的林地恢复) 。– 随着人类的发展,环境污染也加剧 。环境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各个层次的结构、功能和动态,进而导致生态系统退化 。环境污染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目前有两个基本观点:一是由于生物对突然发生的污染在适应上可能存在很大的局限性,故生物多样性会丧失;二是污染会改变生物原有的进化和适应模式,生物多样性可能会向着污染主导的条件下发展 , 从而偏离其自然或常规轨道 。环境污染会导致生物多样性在遗传、种群和生态系统三个层次上降低 。
– 在遗传层次上的影响 。虽然污染会导致生物的抵抗相适应 , 但最终会导致遗传多样性减少 。这是因为在污染条件下,种群的敏感性个体消失,这些个体具有特质性的遗传变异因此而消失,进而导致整个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降低;污染引起种群的规模减?。?由于随机的遗传漂变的增加 , 可能降低种群的遗传多样性水平;污染引起种群数量减?。灾劣诖锏搅酥秩旱囊糯Хе?,即使种群最后恢复到原来的种群大小时,遗传变异的来源也大大降低 。
– 在种群水平上的影响 。物种是以种群的形式存在的,研究表明 , 当种群以复合种群的形式存在时 , 由于某处的污染会导致该亚种群消失,而且由于生境的污染,该地方明显不再适合另一亚种群入侵和定居 。此外,由于各物种种群对污染的抵抗力不同 , 有些种群会消失 , 而有些种群会存活,但最终的结果是当地物种丰富度会减少 。
– 在生态系统层次上的影响 。污染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和动态 。严重的污染可能具有趋同性,即将不同的生态系统类型最终变成基本没有生物的死亡区 。一般的污染会改变生态系统的结构,导致功能的改变 。值得指出的是,重金属或有机物污染在生态系统中经食物链作用 , 会有放大效应,最终会影响到人类健康 。– 外来种的入侵从字面上理解是增加了一个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事实上,历史上那些无害的生物也是通过人的努力而扩大了分布范围的,一些驯化的作物或动物已经成了人类的朋友,如我们食物中的马铃薯、西红柿、芝麻、南瓜、白薯、芹菜等;树木中的洋槐、英国梧桐、火炬树;动物饲料中的苜蓿;动物中的红鳟鱼、海湾扇贝等 , 这些物种进入到异国他乡带来的利益是大于危害的 。
– 然而,对于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来讲,生物的入侵毕竟是个扰乱生态平衡的过程,因为 , 任何地区的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是经过了几十亿年演化的结果,这种平衡一旦打乱,就会失去控制而造成危害 。
– 人们最初引进物种时,仅是进入了原产地生态系统的一个组分,食物网中的一些天敌或者它所控制的物种是没有办法引进的 , 这样,控制不好成灾就不可避免,而成灾的一个直接后果是对于当地的生态多样性造成危害,甚至是灭顶之灾 。都市化能够塑造环境,然而其途径却如此依赖于城市发展的地域和方式 。在一项试图勾勒城市化在未来几十年内如何影响全球生物多样性和碳循环的研究中 , 科学家对于城市可能如何增长进行了详细的预测 。
城市增长势头迅猛,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变化最大 。联合国(UN)预计,在未来40年里,城市将吸收全世界增加的所有人口——大约23亿人 。考虑到研究小组的预测结果 , 即全世界城市地区将在2030年翻一番,Seto认为,如今作出的明智决定依然会产生巨大的影响 。她希望保护团体能够开始考虑“城市化热点地区”,并有助于塑造对生物多样性负起责任的下一代城市基础设施 。

生物威胁的来源,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原因

文章插图
2、人类破坏自然资源,会造成哪些生态灾难,会给人类生存带来哪些威胁1、臭氧层破坏:臭氧层是高空大气中臭氧浓度较高的气层 , 它能阻碍过多的太阳紫外线照射到地球表面,有效地保护地面一切生物的正常生长 。
威胁:臭氧层的破坏将会增加紫外线β波的辐射强度 。据资料统计分析,臭氧浓度降低1%,皮肤癌增加4% , 白内障发生则增加0.6% 。到本世纪初,地球中部上空的臭氧层已减少了5%-10%,使皮肤癌患者人数增加了26% 。
2、温室效应:温室效应是指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甲烷、氟利昂高温室气体大量排向大气层,使全球气温升高的现象 。
威胁:至今仍以每年0.5%的速度递增,这必将导致全球气温变暖、生态系统破坏以及海平面的上升 。据有关数据统计预测,到203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约20cm,到本世纪末将上升65cm,严重威胁到低洼的岛屿和沿海地带 。
3、土地退化和沙漠化:土地退化和沙漠化是指由于人们过渡的放牧、耕作、滥垦滥伐等人为因素和一系列自然因素的共同作用 , 使土地质量下降并逐步沙漠化的过程 。
威胁:在过去的20年里,因土地退化和沙漠化,使全世界饥饿的难民由4.6亿增加到5.5亿人 。
4、废物质污染及转移:废物质污染及转移是指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向自然界或向他国排放的废气、废液、固体废物等,严重污染空气,河流、湖泊、海洋和陆地环境以及危害人类健康的问题 。
威胁:市场中约有7万一8万种化学产品,其中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有危害的约有3.5万种,具有致癌、致畸和致灾变的有500余种 。
5、森林面积减少:森林被誉为“地球之肺”、“大自然的总调度室” , 对环境具有重大的调节功能 。因发达国家广泛进口和发展中国家开荒、采伐、放牧,使得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 。
威胁:森林减少导致土壤流失、水灾频繁、全球变暖、物种消失等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生态灾难
1、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 。
2、过度放牧开垦田地导致土地沙漠化 。
3、乱砍树也会导致土地沙漠化 。
4、过度捕鱼就会导致鱼类数量锐减 。
5、疯狂捕杀野生动物就会让动物灭绝 。
6、排放有害气体,让全球气候变暖,两极的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遭受被淹没的危险 。
扩展资料
保护措施
一、全面禁用氟氯碳化物 。
二、保护森林 。
三、汽车使用燃料状况改善 。
四、改善其他各种场合的能源使用效率 。
五、对化石燃料的生产与消费,依比例课税 。
六、鼓励使用天然瓦斯作为当前的主要能源 。
七、汽机车的排气限制 。
八、鼓励使用太阳能 。
九、开发替代能源 。
1过度抽取地下水导致地面下沉
2过度放牧开垦田地导致土地沙漠化
3乱砍树也会导致土地沙漠化
4过度捕鱼就会导致鱼类数量锐减
5疯狂捕杀野生动物就会让动物灭绝
6排放有害气体什么的,让全球气候变暖,两极的冰山融化,海平面上升,使沿海城市和国家遭受被淹没的危险…
某公测某工厂为自己赚钱长期把没有处理过的工业废水排到河流中是河流被污染变黑变长期把没有处理过的工业废水排到河流中是河流被污染变黑变臭,鱼儿也死了,人们也不能在里面洗澡 。
某个某工厂为自己挣钱而乱砍树木 。大美玲子森林看成了光秃秃的沙漠 。随之而来的是沙尘暴和一系列灾难 。
人类过度的采伐开采等活动是地质被破坏,导致水土流失,围湖造田使湖泊蓄水功能下降,致使洪水泛滥.二氧化碳的大量排放是温度上升,导致海平面上升,淹没低洼陆地和岛屿
生物威胁的来源,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原因

文章插图
3、生物威胁的来源有哪些生物威胁的来源有:战争带来的生物威胁、自然灾害引发的生物威胁、突发事件引发的生物威胁、各种病原微生物威胁、转基因生物威胁、外来生物入侵威胁、生物恐怖事件威胁等 。
生物威胁
如果生物的栖息环境受到破坏,生物将因解决不了食物问题而无法生存,也就是说,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 。
通常人们把战争、自然灾害和突发事件等因素导致病源微生物大量地、突发地繁殖、给人类社会和健康带来集中的伤害 , 称为生物威胁 。
威胁生物生存的原因有:栖息地被破坏、偷猎、外来物种入侵、环境污染、其他原因等,生物必须适应环境 , 从环境中获得食物和水,才能生存下来 。
生物威胁的来源,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原因

文章插图
4、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有哪些?外来物种的入侵途径有自然入侵、有意引种、无意引种 。
1、自然入侵
这种入侵不是人为原因引起的 , 而是通过风媒、水体流动或由昆虫、鸟类的传带,使得植物种子或动物幼虫、卵或微生物发生自然迁移而造成生物危害所引起的外来物种的入侵 。如豚草就是因为修建铁路公路时造成周围植被的破坏,逐步从朝鲜扩散至中国的 。
2、有意引种
人类有意实行的引种,将某个物种有目的地专一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这类引种可以是授权地或未经授权地) 。这些入侵种由于被改变了物种的生存环境和食物链,在缺乏天敌制约的情况下泛滥成灾 。
3、无意引种
无意引种是指某个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为媒介,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地地方 , 从而形成地非有意地引入 。
这种引进方式虽然是人为引进的,但在主观上并没有引进的意图 。例如红火蚁,就是在二十世纪初因检防疫上的疏失而入侵了美国南方,最终造成美国在农业与环境卫生上非常重要的问题与经济上的损失 。
扩展资料
外来入侵物种造成的影响:
1、经济损失:
新病虫害造成农业损失,外来物种通过改变生态系统所带来的一系列水土、气候等不良影响从而产生间接经济损失 。
2、健康威胁:
引发人类新疾病,外来物种传染病病原体中带有本地不常见的类型 , 本地物种可能缺乏对于新病原体的免疫力,对人群具有不良影响 。
3、对群落的影响:
入侵种会严重的影响群落的组成与结构 。尽管入侵种的大量迁入可能会增加总体的物种丰富度,但由于入侵种竞争力强,本地种往往被其取代,甚至群落的建群种也会发生变化 。这些变化进一步改变了原有的生境,导致其他的本地种的消失 , 引起生物多样性的下降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外来入侵物种
外来物种入侵的途径如下:
(1) 自然扩散 。植物通过根、茎、叶或种子
的繁殖以及水流、风、动物携带等传入,动物通 过自身的飞行等扩散传播 。
(2) 作为有用植物而引进 。在我国目前已知
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物种是人为引 种导致传入的,主要种类有:
①牧草或饲料(水花生) 。
②观赏植物(含羞草) 。
③药用植物(望江南) 。
④草坪植物(地毯草) 。
⑤纤维植物(大麻) 。
(3) 伴随着贸易、运输、旅游等活动而传入 。
你好,外来物种入侵途径主要有三类:
一是人为有意引进,人们出于农林牧渔业生产、生态环境建设、生态保护、观赏等目的有意引进某些物种,导致外来物种的泛滥成灾 。如我国作为牧草或饲料引进的水花生、水葫芦等 。
二是人为无意传播 。主要包括随交通工具带入;随动植物引种带入;国际游客及其行李带入 。
三是自然传播 。通过自身繁殖扩散和风力、水流、动物等途径进行的自然扩散 。
根据统计,绝大部分物种入侵都是通过人为的方式进行的 。
望采纳,谢谢
生物威胁的来源,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原因

文章插图
5、污染食品微生物的来源【生物威胁的来源,生物多样性的威胁原因】食品安全是全球广泛关注的问题,在影响中国食品安全的诸多因素中 , 微生物污染高居首位 。根据中国卫生部通报,在我国1990~1999年间发生的食物中毒事件中,微生物食物中毒居各类食物中毒病原的首位,是威胁中国食品安全的头号杀手 。2007年报告的食物中毒事件中 , 微生物食物中毒的人数占总数的58.86% 。
1 食品中微生物污染的特点及其危害性
食品的微生物污染通常由一些致病微生物引起,主要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3类 。由于微生物具有较强的生态适应性,食品原料在种植、收获、饲养、捕捞、加工、包装、运输、销售、保存及食用等众多环节都可能被微生物污染 。同时 , 微生物具有易变异性,未来可能不断有新的病原微生物威胁食品安全和人类健康 。相较于其他化学污染来说,食品易受微生物污染的特点是与生俱来的 , 由于微生物在空气、水、人体等环境中无所不在,这使其成为食品加工过程中无法杜绝污染的因素之一 。可以说,现代食品安全管理中 , 微生物污染是头等大事,食品生产者必须足够重视,才有可能将其危害控制在安全水平之下 。
1.1 细菌性污染
细菌性污染是涉及面最广、影响最大、问题最多的一类食品污染,其引起的食物中毒在所有食物中毒中具有普遍性并极具爆发性 。细菌性食物中毒全年皆可发生,具有易发性和普遍性等特点,对人类健康有较大的威胁 。
引起食品污染的微生物主要有沙门氏菌、副溶血性弧菌(Bibrio parahemolyticus)、志贺菌(Shigella)、葡萄球菌等 。近年来,变形菌属、李斯特菌(Listeria)、大肠菌科、弧菌属(Vibrio)引起的食品污染呈上升趋势:美国1999年沙门氏菌发病1400万例 , 住院16430人,死亡582人,损失达23亿美元,其中96%的患者由于摄入受污染食物而被感染;1992年印度爆发霍乱弧菌(Vibrio comma)O139中毒事件,波及孟加拉、巴基斯坦等许多国家;1996年5~8月,日本爆发大肠杆菌O157中毒事件,中毒人数过万,死亡11人;1999年在美国、2000年在法国也发生过李斯特菌中毒事件……根据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统计,2000~2005年,美国共有470人因饮用生牛奶而感染埃希氏大肠杆菌 , 总共发生中毒事件18起,涉及16个州 。我国食品的细菌性污染现象也非常普遍,其主要是由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副溶血性弧菌和沙门氏菌等微生物引起的食物中毒事件 。
1.2 真菌性污染
真菌在发酵食品行业的应用非常广泛,但许多真菌也会产生真菌毒素 , 从而引起食品污染 。尤其是20世纪60年代发现具有强致癌性的黄曲霉素以来,真菌与真菌毒素对食品的污染日益引起各方重视 。真菌毒素不仅具有较强的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还具有致癌、致畸、致突变性 , 如黄曲霉(Aspergillus flavus)、寄生曲霉(Aspergillus parasiticus)产生的黄曲霉素 , 麦角菌(Claviceps purpurea)产生的麦角碱,以及杂色曲霉(Aspergillus versicolor)、构巢曲霉(Aspergillusnidulans)产生的杂色曲霉素等 。真菌毒素的毒性可以分为神经毒、肝脏毒、肾脏毒、细胞毒等,如黄曲霉素具有强烈的肝脏毒,可以引起肝癌 。
常见的产毒真菌主要有曲霉(Aspergillus)、青霉(Penicillium)、镰刀菌(Fusarium)、交链孢霉(Alternaria)等 。由于真菌生长繁殖及产生毒素需要一定的温度与湿度,因此真菌性食物中毒往往有较为明显的季节性和地区性 。在我国北方地区食品中黄曲霉素B1污染较轻,而长江沿岸和长江以南地区则较重 。有调查发现,肝癌等癌症的发病率与当地的粮食霉变现象有一定关系 。
1.3 病毒性污染
与细菌、真菌不同 , 病毒的繁殖离不开宿主,所以病毒往往先污染动物性食品,然后通过宿主、食物等媒介进一步传播 。带有病毒的水产品、患病动物的乳/肉制品一般是病毒性食物中毒的起源 。同细菌、真菌引起的病变相比,食源性病毒引发的疾病更加难以得到有效治疗,且更容易爆发流行 。
常见食源性病毒主要有甲型肝炎病毒(HepatitisA)、戊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E)、轮状病毒(Rotavirus)、诺瓦克病毒(Norwalk)、朊病毒(Prion)、禽流感病毒(Avian influenza)等 , 这些病毒曾经或仍在肆虐 , 造成了许多重大的疾病群发事件 。1988年初,上海市区居民因食用被甲型肝炎病毒污染的毛蚶(Scapharca subcrenata)而导致甲型肝炎爆发流行,发病人数达30万;由朊病毒引起的疯牛病于1986年首先在英国被确认,迄今为止,全球共有100余人死于这一病症,据估计,西欧已有50万人被疯牛病病毒所感染;自H5N1型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引起的禽流感疫情爆发以来 , 全球各地不乏有死亡病例报道;美国目前每年约有2300万例诺瓦克(诺如)病毒性胃肠炎 。
针对以上的微生物污染,冠宇仪器对应自主生产的仪器有菌落总数检测仪、真菌毒素检测仪等 , 可以对常见污染指标进行检测检控 。杜绝食品中微生物污染,为食品安全出一份力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