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年初二干什么大年初二要做的事有:回娘家、祭财神、开年饭等 。
1、回娘家
“左手一只鸡,右手一只鸭 。身后还背着一个胖娃娃“ , 这是我们耳熟能详的歌曲《回娘家》 。大年初二被称为“迎婿日”或者“姑爷节” 。这一天,女儿和女婿带着孩子回娘家 。女婿要给岳父、岳母拜年,尽一份孝心,这也是中国人和谐家庭观的体现 。
2、祭财神
中国民间习俗中,财神在中国道教中是主管世间财源的神明 。北方,特别是北方的农村,或者城市里的做生意的家庭,和城市的一些老商号 , 都会在大年正月初二会祭财神 。
3、开年饭
中国传统习俗里面,大年初一要吃斋 。大年初二就要吃“开年饭”,也是一年的第一顿有鱼有肉的饭,象征来年好收成,节节攀高 。现在社会 , 开年饭的意义有了更进一步的发展,很多公司老板会组织在“初二”一起吃开年饭,这意味着公司在新年里生意会蒸蒸日上 , 日益兴隆 。
大年初二的忌讳
1、大年初二忌讳串门
南方地区,像福建福安 , 在大年初二是不可以去朋友家串门的 。许多外地的朋友不知道这个禁忌,如果冒昧在初二这一天前往福安朋友的家里,虽不至于把你赶出去 , 但是主人脸上却少了过年应有的热情和福安人好客的本性,并且这个民俗已经存在了四五百年了 。
【大年初一初二干什么,大年初二干什么】2、大年初二忌讳洗衣服
因为流传说水里藏着水神,并且水神的生日在初一、初二 , 所以初二这天还是不要洗衣服,以免对水神不敬 。
文章插图
2、大年初二习俗有哪些呢?正月初二的习俗活动有:回娘家:客家传统节日习俗正月初二已婚妇女转妹家(回娘家),新姑丈(女婿)要“上门” 。回娘家的妇女 , 都要携带鸡、娘酒等礼物 。吃开年饭:在饮食习俗方面 , 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祭财神: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
1、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 , 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搁开五大供" , 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期望发大财 。
2、吃开年饭:
年初二为开年饭,中国传统习俗年初一为吃斋的一天,年初二便是一年的新开始的第一顿有鱼有肉的饭,也是象征年年有余等的菜来对新一年拿个好兆头 。
3、回娘家:
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 , 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里有多个女儿的 , 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 , 四块饼干而已 。
文章插图
3、中国传统习俗:过年初一,初二,初三,初四,初五,初六,初七,分别干什么?大年初一: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祝福长辈健康长寿 , 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 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
大年初二:
回娘家: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
大年初三: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 。俗谚有"烧了门神纸 , 个人寻生理" 。
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 。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供品方面 , 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 。从初一到初四,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
大年初五:
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 , 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
大年初六:
送穷鬼:这一天 , 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
大年初七: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 , 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 , 在农业社会,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 。人日吃了"七菜羹" , 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应该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努力工作了 。
正月初一
开门炮仗
春节早晨,开门大吉,先放爆竹,叫做“开门炮仗” 。爆竹声后,碎红满地,灿若云锦 , 称为“满堂红” 。这时满街瑞气,喜气洋洋 。
拜年
新年的初一,男人们都早早起来,穿上最漂亮的衣服,打扮得整整齐齐,出门去走亲访友 , 相互拜年,恭祝来年大吉大利 。拜年的方式多种多样,有的是同族长带领若干人挨家挨户地拜年;有的是同事相邀几个人去拜年;也有大家聚在一起相互祝贺 , 称为“团拜” 。由于登门拜年费时费力,后来一些上层人物和士大夫便使用名贴相互投贺,由此发展出后来的“贺年片” 。
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平平安安度过一岁 。压岁钱有两种,一种是以彩绳穿线编作龙形,置于床脚,此记载见于《燕京岁时记》;另一种是最常见的,即由家长用红纸包裹分给孩子的钱 。压岁钱可在晚辈拜年后当众赏给,亦可在除夕夜孩子睡着时,由家长偷偷地放在孩子的枕头底下 。现在长辈为晚辈分送压岁钱的习俗仍然盛行 。
占岁
旧时民间以进入新正初几日的天气阴晴来占本年年成 。其说始于汉东方朔的《岁占》,谓岁后八日,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三日为猪,四日为羊,五日为牛 , 六日为马 , 七日为人 , 八日为谷 。如果当日晴朗 , 则所主之物繁育,当日阴,所主之日不昌 。后代沿其习,认为初一至初十 , 皆以天气清朗,无风无雪为吉 。后代由占岁发展成一系列的祭祀、庆祝活动 。
饮屠苏酒
屠苏酒是一种药酒 。在古代习俗中,元日全家饮屠苏酒,以祛不正之气 。制作屠苏酒的方法是:用大黄一钱,桔梗,川椒各一钱五分,桂心一钱八分,茱萸一钱二分,防风一两,以绛囊盛之悬于井中,至元日寅时取起,以酒煎四五沸 。古时饮屠苏酒,方法很别致 。一般人饮酒,总是从年长者饮起;但是饮屠苏酒却正好相反,是从最年少的饮起 。大概年少者一天天长大,先饮酒以示祝贺,而年长者过一年少一年,后饮以示挽留 。宋朝文学家苏辙的《除日》诗道“年年最后饮屠苏,不觉年来七十余”,说的就是这种风俗 。这种别开生面的饮酒次序,在古代每每令人产生种种感慨,所以给人留有深刻的印象 。
聚财
俗传正月初一为扫帚生日,这一天不能动用扫帚,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而把“扫帚星”引来,招致霉运 。假使非要扫地不可,须从外头扫到里边 。这一天也不能往外泼水倒垃圾 , 怕因此破财 。今天许多地方还保存着一习俗,大年夜扫除干净,年初一不出扫帚,不倒垃圾,备一大桶,以盛废水,当日不外泼 。
回娘家正月初二
正月初二(北方地区为正月初三),嫁出去的女儿们便纷纷带着丈夫、儿女回娘家拜年 。女儿回娘家 , 必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送邻里乡亲,一如过年的情景 。如果家中有多个女儿的,而这些女儿又不在同一天归来,那么,就要来一个分一次,礼物颇薄,四块饼干而已 。然而,它反映的情意却甚浓,真正的是“礼轻情意重”,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思念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 , 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
祭财神(北方)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这天无论是商贸店铺,还是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 。各家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 。实际上是把买来的粗糙印刷品焚化了事 。这天中午要吃馄饨,俗称“元宝汤” 。祭祀的供品用鱼和羊肉 。老北京的大商号,这天均大举祭祀活动,祭品要用“五大供”,即整猪、整羊、整鸡、整鸭、红色活鲤鱼等,祈望今年要发大财 。
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是女娲造羊的日子,故称“羊日” 。在这一天里,人们不能杀羊 , 如果天气好,则意味着这一年里,羊会养得很好,养羊的人家会有个好收成 。
烧门神纸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 。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
谷子生日
民间以为正月初三为谷子生日,这一天祝祭祈年,且禁食米饭 。
小年朝
即天庆节 。宋代宫廷节日,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因传有天书下降人间,真宗下诏书,定正月初三日为天庆节,官员等休假五日 。后来称小年朝,不扫地、不乞火 , 不汲水 , 与岁朝相同 。
贴“赤口”
在中国南方,大年初三的早上要贴“赤口”(禁口),认为这一天里易生口角,不宜拜年 。所谓“赤口”,一般是用约长七八寸、宽一寸的红纸条,上面写上一些出入平安吉利的话(格式:“公元一九九四年岁次甲戌正月初三日当对神前香火前门钉断四方男女赤口贼盗火星一切祸灾归天大吉大利”),贴在前门和后门的门顶上,另外有一张是放在垃圾上面挑出外面倒掉 。这些垃圾是初一初二两天积下来的 , 一定要到初三才一起清理倒掉,否则,等于把家中的金银财宝向外流一样 。总之,贴“赤口”,是使人们心理上觉得一年到头都能出入平安,不与人发生口角或各种不幸的灾难,家中多多招财进宝 , 万事如意 。
“送年”
一般晚上举行送年仪式 , 是送诸神和祖先回天 。
正月初五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 。
民间有吃饺子的习俗,寓意着招财进宝 。按照旧的习惯要吃“水饺子”(北方叫“煮饽饽”)五日,如今有的人家只吃三两天,有的隔一天一吃,然而没有不吃的,古时从王公大宅到街巷小户都如是,就连待客也如此 。妇女们也不再忌门,开始互相走访拜年、道贺 。新嫁女子在这一天归宁 。民俗一说破五前诸多禁忌过此日皆可破 。一说破五这一天不宜做事,否则本年内遇事破败 。破五习俗除了以上禁忌外,主要是送穷,迎财神 , 开市贸易 。
祭财神(南方)
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 , 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每到过年,人们都在正月初五零时零分,打开大门和窗户,燃香放爆竹,点烟花,向财神表示欢迎 。接过财神,大家还要吃路头酒,往往吃到天亮 。大家满怀发财的希望,但愿财神爷能把金银财宝带来家里,在新的一年里大发大富 。俗以为接路头,越早越好,最早接到的才是真神 , 特别灵验 , 因此叫“抢路头” 。有的地方,真的在元日初四便“匆匆抢路头”了,且相沿成俗 。
送穷
正月初五“送穷”,是中国古代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 。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 。穷鬼,又称“穷子” , 相传穷鬼乃颛顼之子 。他身材羸弱矮?。韵泊┢埔吕蒙?,喝稀饭 。陕西韩城一带,破五这一天忌出门,而且要将鲜肉放在锅中炙烤,还要爆炒麻豆,令其崩裂发声,认为这样可以崩除穷气,求得财运 。此外旧时除夕或正月初五要吃得特别饱,俗称“填穷坑” 。民间广泛流行的送穷习俗,反映了中国人民普遍希望辞旧迎新,送走旧日贫穷困苦,迎接新一年的美好生活的传统心理 。
开市
旧俗春节期间大小店铺从大年初一起关门,而在正月初五开市 。俗以正月初五为财神圣日,认为选择这一天开市必将招财进宝 。股票市场也是在这一天开市 。
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是人日,亦称“人胜节”、“人庆节”、“人口日”、“人七日”等 。传说女娲初创世,在造出了鸡狗猪牛马等动物后,于第七天造出了人,所以这一天是人类的生日 。汉朝开始有人日节俗 , 魏晋后开始重视 。古代人日有戴“人胜”的习俗,人胜是一种头饰,又叫彩胜、华胜 。从晋朝开始有剪彩为花、剪彩为人,或镂金箔为人来贴屏风,也戴在头发上 。此外,还有登高赋诗的习俗 。唐代之后,更重视这个节日,每至人日皇帝赐群臣彩缕人胜 , 又登高大宴群臣 。如果正月初七天气晴朗,则主一年人口平安,出入顺利 。
“熏天”
民间此日要吃春饼卷“盒子菜”(一种熟肉食品) , 并在庭院摊煎饼,“熏天” 。
吃七宝羹
七宝羹是用七种菜做成的羹 , 在人日的时候食用,以此来取吉兆,并说此物可以除去邪气、医治百病 。各地物产不同,所用果菜不同,取意也有差别 。广东潮汕用芥菜、芥兰、韭菜、春菜、芹菜、蒜、厚瓣菜;客家人用芹菜、蒜、葱、芫茜、韭菜加鱼、肉等;台湾、福建用菠菜、芹菜、葱蒜、韭菜、芥菜、荠菜、白菜等 。其中芹菜和葱兆聪明,蒜兆精于算计,芥菜令人长寿 。
1、正月初一
拜年,“年”的正式称谓在周朝,正式将“年”字定为岁首在汉朝 。
正月的头一天俗称“三元” ,又称“三朝”、“元朔”。又有“上日”、“三朔”、“三始” 等别称 。
初一早上开门大吉, 先放“开门炮仗”,爆竹之后, 碎红满地, 称为“满堂红” 。
正月开始占岁 。汉代东方朔的《岁占》称岁后八日: 一日为鸡日,二日为犬日, 三日为猪日, 四日为羊日, 五日为牛日, 六日为马日, 七日为人日, 八日为谷日 。
俗传初一为扫帚生日, 这一天不能动扫帚, 否则会扫走运气、破财, 而把“ 扫帚星” 引来, 招致霉运 。
2、正月初二
大年初二, 嫁出去的女儿带着夫婿与孩子回娘家 。“归宁” 。
拜年时先去舅舅、岳父家 。
3、正月初三
正月初三, 有些地方俗称“ 赤狗日”, 这一天不出门, 不宴客 。初三又叫“ 小年朝”, 应该祭祀祖先和诸神, 但不能扫地、起火、打水 。
初三日, 有的商店开始营业, 俗称“ 初三开店门” 。
初三是俗传“ 老鼠娶亲” 的日子 。
“初一早,初二早,初三睡到饱 。”
4、正月初四
大年初四有“接神” 的习俗 。家家户户准备牲礼、四果、生仁、炸枣等迎接, 烧金纸、神马 。
此外, 初四不动刀、剪 。
5、正月初五
初五也叫“破五”, 民间传说正月初五是财神的生日 。初五要吃饺子、放鞭炮、赶庙会, 全家庆贺 。
6、 正月初六
正月初六是“送穷”,这是我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是祭送穷神 。
“扫除屋室尘秽,投之水中,谓之送穷 。”《图经》 。
7、正月初七
正月初七也称“人日”、“ 人胜节”、“ 七元” 。
东方朔《占年书》:“人日晴,所生之物蕃育;若逢阴雨,则有灾 。”正月初七如果天气晴朗, 则是吉祥, 代表那一年出入顺利, 人口平安 。
正月初七这一天要吃七样蔬菜合煮的菜肴, 其中必有寓意勤劳、聪明的芹菜、葱、蒜 。
大年初一:
拜年:拜年是中国民间的传统习俗 , 是人们辞旧迎新、相互表达美好祝愿的一种方式 。初一,晚辈起床后,要先向长辈拜年 , 祝福长辈健康长寿,万事如意 。长辈受拜以后,要将事先准备好的"压岁钱"分给晚辈 。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 , 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
大年初二:
回娘家: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 , 分给娘家的小孩,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
大年初三:
烧门神纸: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又要开始营生 。俗谚有"烧了门神纸,个人寻生理" 。
大年初四:
迎神接神:年初四是诸神由天界重临人间之时 。有"送神早,接神迟"之说,所谓送神要一大清早就开始,而接神放在下午也未迟 。供品方面,三牲、水果、酒菜要齐备,还要焚香点烛烧金衣 。老板若想将某人"炒鱿鱼",此日就不请他来拜神 。从初一到初四 , 商店闭门歇业,妇女不用针线 。
大年初五:
祭财神:南方人在正月初五祭财神 。民间传说,财神即五路神 。所谓五路 , 指东西南北中,意为出门五路,皆可得财 。
大年初六:
送穷鬼:这一天,每家每户要把节日积存的垃圾扔出去,这叫送穷鬼 。
大年初七:
吃七菜羹:大年初七"人日",人人过生日,要以七种蔬菜,煮成七菜羹,也就是将七种蔬菜,煮成杂菜汤,在农业社会 , 大家都祈望吃了七菜羹,来年大丰收 。人日吃了"七菜羹",也代表新年已告一段落,明天初八应该重新打起精神,开始努力工作了 。
千家万户乐团圆,男女老少笑开颜
瑞雪纷飞庆新春,老规矩祖辈就传到今天
大年初一起得早,见面就问过年好
警个礼微微笑,压岁钱我不要
大年初二特别特别忙,逛完公园逛商场
手提灯笼亮堂堂,秧歌队里捉迷藏
千家万户乐团圆,日子一步就一层天
辞旧迎新又添福,老规矩祖辈就传到今天
初三会友摆酒席,初四结伴看大戏
初五的饺子捏共花边 , 十五的元宵滴溜溜的圆
每逢佳节倍思亲,团团圆圆就是年
吉话说多没人闲,我给各位拜个幸福年
春节晚会人人都爱看,我给各位拜个幸福年
祝大家大吉大利大富大贵大喜大顺天天象过年
千家万户乐团圆,日了一步就一层天请采纳~~~~
载歌载舞迎新春,欢天喜地过大
文章插图
4、过年初一初二初三干什么 都有哪些寓意大年初一
在这一天最需要干的便是放爆竹、吃饺子,向长辈拜年 , 然后长辈给晚辈发压岁钱 。同时在给家中长辈拜完年以后,人们外出相遇时也要笑容满面地恭贺新年,互道恭喜发财、四季如意、新年快乐等吉祥的话语,左右邻居或亲朋好友亦相互登门拜年或相邀饮酒娱乐 。而且依据传统习俗,初一当日不可倒垃圾、动扫帚 。
大年初二
大年初三
正月初三又称猪日,也称赤狗日,属于比较不吉利的一天 , 因而这天不适宜出门、拜年,而且此日是老鼠娶亲的时候,一般要早早休息 。传统民间还有禁食米饭、不杀猪羊的说法 。北方等地有不动剪刀的习惯,有些甚至会用布把剪刀裹起来 。旧时初三日夜把年节时的松柏枝及节期所挂门神门笺等一并焚化,以示年已过完 , 又要开始营生 。
文章插图
5、正月初二有什么传统习俗?正月初二,农历一年之中的第二,在传统的春节习俗里,几乎每一天,都被赋予了不同的“使命”,这一天也不例外 。下面就跟我一起看看吧: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一:初二面🌷✨
“初一饺子 , 初二面,初三合子往家赚”,按照这一习俗,初二要吃面的 , 图的是条条顺,意喻着一年顺顺当当 。也有这种说法,正月里吃面是为了祈求长命百岁,事事顺利 。隔年面流行于陕西、山西等地,在除夕擀好面条 , 放在初二或初三吃,意为连年丰收、吉庆有余 。
初二面这里的说法还是挺多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面条细长且顺滑,大年初二吃面条就象征了一年都能顺当长久 , 期盼家人能长寿健康,是人们对新一年美好生活的希望 。
2、过去人们在大年初一包饺子和面时 , 怕一家人不够吃总会多和一些面,经常会剩余一些面团 , 到了初二人们就会将大年初一剩下的面团擀面条吃,这样既不会浪费,也包含了吉祥美好的寓意 。
3、还有一种说法是“迎长送短”,意思是迎接客人时要请客人吃面条 , 象征了亲情、友情能像面条一样长久,亲朋好友之间要常来常往,而送人出门就要吃饺子,表达人们希望这是短暂的分别,能尽快相聚 , 大年初二大家基本开始走亲戚了,家里要迎接客人,因此在这天要吃面条 。
初二面的讲究可不少 。据说初二的面是要用初一的饺子面来做的,而且这面须为冷汤 。也就是说,把面煮熟之后用冷水浸泡过,称为冷汤 。现在的人们一般都打个卤儿或者炸点酱做成打卤面或者炸酱面 。但是一定要用冷水浸过,以保留“初二的面”的风俗 。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二:吃开年饭🌷✨
开年饭是指年初二的一个习俗 。大年初二又称为开年 , 开年即在新的一年进行第一次祭祀仪式,仪式过后,一家人便会聚在一起吃开年饭 。中国传统习俗中,年初一为吃斋的一天,年初二便是新一年开始的第一顿有鱼有肉的饭,象征着阖家团圆,祈求新一年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风调雨顺事事顺利 。
开年饭在每个地方习俗都不一样 , 比如在广东人初二要吃开年饭,尤其是做生意的人 。一般人相信开年与新一年的运情 , 有很大关系,因此 , 开年饭除了包括年夜饭必吃的好意头菜肴之外,有些家庭会斩些烧肉,取红皮赤壮,喻意健健康康;有些人会用生菜铺金菇,喻意“生财”及“金钱满地”等 。
比如在韶关沙田一带杀生鸡开年,取生气十足的意思 。在饮食习俗方面,正月初二这天的中午饭称“开年饭”,菜式多样,皆取吉祥寓意 。鸡是少不了的,烧肉取“红皮赤壮”(身体健康)之意,炒饭取意“大显身手”;猪脷(舌)取“大利”之意,还有生菜,取意“生财”,蒜喻能写会算,葱喻聪明,韭喻长长久久等 。芹喻勤劳刻苦 。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三:回娘家🌷✨
大年初二回娘家是汉族过年习俗 。出嫁的女儿会带着丈夫及儿女回娘家拜年,俗称“迎婿日” 。这一天,回娘家的女儿必须携带一些礼品和红包 , 分给娘家的小孩 , 并且在娘家吃午饭 。通常一家人也会选择在这一天拍张全家福 。
姑娘回到家中,若家中有侄儿,当姑母的必须再掏腰包 , 尽管在初一日给压岁钱时已经送了,可这一次意义不同 。这习俗 , 潮汕人称为“食日昼” 。顾名思义 , 仅仅是吃中午饭而已,女儿必须在晚饭前赶回婆家 。
回娘家习俗来源于民间古老交通不便利 。在古代大部分女儿嫁出去后,很少有机会回家,那么探访父母方式 , 常见的就是回门了,除了新婚后的三天左右,后面便是每年正月初二适合回去,也被成为回门日,之所以选在这天,是因为初一要留在夫家帮忙招待客人,而且年三十或者腊月底都不大适宜回娘家,所以到了春节第二天,就可以带上礼物,和丈夫一同去娘家拜访了,有时候还要携带足够数量的红包发给亲戚家的小孩 。久而久之大年初二回娘家,就成为很有特色的汉族过年传统习俗 。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四:祭财神🌷✨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习俗(南方为正月初五祭财神) , 正月初二这一天,至今还有很多人赶到财神庙去烧香叩头,有的人还不惜重金等抢“ 头炷香” 。据说某市过去多年的“ 头炷香”都被某一高官抢了,但是后来他进了狱中,“头炷香”别人才有了抢到的机会 。
正月初二祭财神的习俗来历,已经很难从历史记录中得到线索了,目前从资料上可以追溯到宋代 。北宋时期就已经流行将财神作为祭祀的习俗,我国古代宋版民俗年画中,有聚宝财库年画 。清代俗曲则云: “新正初二,大祭财神,点上香烛把酒斟,供上了公鸡猪头活鲤鱼 , 一家老幼行礼毕,鞭炮一响惊天地 。”祭祀场面非常隆重 。由此可见财神在人们心目中的地位 。
✨🌷正月初二的传统习俗之五:吃饵块🌷✨
正月初二吃饵块是凤羽人的习俗,“大年初一包元霄,大年初二吃饵块 , 雷打不动 。”当然了,这饵块有两种吃法,一种是甜味的 , 一种是咸味的 。吃甜味是无可奈何,因为这一年家里没有杀年猪,没有什么可以用来煮饵块的好肉食,加上头天早上就吃的是元霄了,再吃甜的就重了 。吃咸味的才最正宗,年猪杀翻后 , 在大年初一下午开始在灶窝里炖的那一大土锅肉食 , 就是为第二天一大早的煮饵块准备的 。
"饵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为:"饵,粉饼也" 。"饵之言坚若玉珥也" 。在制作时先将稻米蒸熟,再舂捣加工,以保持稻米原有的筋芡,做出的食品即"饵" 。
饵块还有一个传奇故事:清初,在正月初二这一天,吴三桂率清军打进昆明,永历帝逃往滇西腾冲,一行人被清军追得疲惫不堪 , 饥饿难忍 。来到一户农家,主人用饵块、火腿、鸡蛋、青菜为永历帝炒了一盘菜 。永历帝吃后赞不绝口地说:“真是救了朕的大驾 。”从此,"大救驾"便成了炒饵块的代名词 。后来人们也模仿在正月初二吃饵块 , 久而久之就成为吃饵块的习俗 。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适应了中国社会广大民众在物质、精神、伦理和审美等方面的综合需要 。在物质生活层面,中国的传统节日具有许多不同节日独特的食品 。
正月初二又称为迎婿日,主要有回娘家、祭财神等传统习俗 。
当天是嫁出去的女儿带着丈夫和孩子回娘家的日子,女儿会备办一大袋的饼干、糖果,由母亲分给邻里乡亲,它表达了姑娘对乡亲的切切的思念;
北方在正月初二祭财神,各家都会把除夕夜接来的财神祭祀一番,商场店铺和普通家庭,都要举行祭财神活动,祈求财神爷保佑这一年生意可以红红火火,发大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