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七夕乞巧节有哪些习俗?【乞巧节要干什么,七夕乞巧节有哪些习俗?】七夕乞巧节的习俗有很多比如:香桥会、接露水、拜七姐、斗巧、乞求姻缘、游七姐水、种生求子、储七夕水、为牛庆生、七巧贡案、迎仙、拜神、拜牛郎、拜魁星、拜床母、染指甲、七夕观星等 。
1、香桥会
在江苏宜兴,有七夕香桥会习俗 。每年七夕,人们都赶来参与,搭制香桥 。所谓香桥,是用各种粗长的裹头香(以纸包着的线香)搭成的长四五米、宽约半米的桥梁,装上栏杆,于栏杆上扎上五色线制成的花装饰 。入夜,人们祭祀双星、乞求福祥,然后将香桥焚化,象征着双星已走过香桥 , 欢喜地相会 。这香桥是由传说中的鹊桥传说衍化而来的 。
2、接露水
浙江农村,流行用脸盆接露水的习俗 。传说七夕节时的露水是牛郎织女相会时的眼泪 , 如抹在眼上和手上,可使人眼明手快 。
3、乞求姻缘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银河横贯南北 , 银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亮的星星,隔河相望 , 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 。婺女星后来衍化成神话中的女神,民间即称为七姐、天仙娘娘、七娘妈等 , 是编织云彩、情侣、妇女、儿童的保护神 。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七夕夜晚对着星空向织女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
4、游七姐水
民间传说七夕节天上的七位仙女会下凡到河流中洗澡,这时的河水因沾了仙气,人们洗了不但会带来桃花运,还可以预防疾病 。在广西百色、靖西等民间认为,农历七月初七这一天的水是非常圣洁干净的 , 七夕的水既可以驱邪避病,又能使其爱情美满、生活幸福 。这个习俗和当地七仙女下凡洗澡的传说有关 。
5、种生求子
汉族节日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 样,称为“壳板” , 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 , 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 , 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七夕节
民俗二三事
拜织女、食巧果、穿针乞巧、蜘蛛乞巧、拜魁星、漂针试巧、种生求子、接露水、香桥会、游七姐水等习俗 。
七夕乞巧节的习俗有拜织女,男女朋友之前互相赠送礼物,七个女孩子买点吃的在一起玩一晚上 。
文章插图
2、乞巧节是干什么的乞巧节又叫什么节?从严格意义上来讲,乞巧节应被称为女儿节
民俗二三事
乞巧、拜织女、吃正当果、针刺、蜘蛛乞巧、拜魁星的习俗 。
1.乞巧艺术节不是为了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为了纪念织女 , 又称“七姐妹” 。乞巧节是女性的节日,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 。七月初七晚上,俗世女子向她乞求智慧和技巧,她们必然会要求婚姻幸福 。
2.乞讨技巧的真正意义是情人节和女生节,这两天对女生来说是最重要的日子 。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为自己刺绣 , 为福禄寿祈祷,并在周日举行仪式 。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着鲜花、水果和针线活,各种家具和装饰品精致小巧,引人入胜 。
3.乞巧习俗历史悠久,流传广泛,与中华民族悠久发达的农耕文化有关 。农耕文化发达的标志是“牛耕”和“妇女编织”的发明和兴起 。乞巧习俗与“牛郎织女”传说密切相关 。乞巧习俗中唯一崇拜的神是织女,而“牛郎织女”的故事也是男耕女织的农耕文化的索引,所以乞巧也是高度发达的农耕文化 。
七夕节 , 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部分受汉族文化影响的东亚国家传统节日,农历七月七日夜或七月六日夜妇女在庭院向织女星乞求智巧,故称为“”乞巧“ 。其起源于对自然的崇拜及妇女穿针乞巧,后被赋予了牛郎织女的传说使其成为象征爱情的节日 。
乞巧节就是七夕,农历七月七 , 传说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 。
文章插图
3、七夕节要干什么?可以干很多事情?。∑呦诤芏嘞八谆疃?,不过流传下来的所剩无几 。。
农历七月初七 , 迎来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节”,俗称“乞巧节” 。民俗专家表示,“七夕节”是中国一个以女性为主角的传统节日,广大妇女乞巧意在“乞巧艺、求巧配” 。
天津社科院教授王来华介绍说,“七夕节”最普遍的习俗就是妇女们进行各种乞巧活动 。这一习俗大约在汉代就已有了,后来才和牛郎、织女的故事相结合 。乞巧用的针有双孔、五孔、七孔、九孔等多种 。
民俗专家介绍说 , 七夕晚上,广大妇女们手拿丝线,对着月光穿针,谁先穿过就能“得巧” 。“穿针乞巧”始于汉代,是最为普遍的一种乞巧方式 。
此外,民间还有两种乞巧方法:一种是“喜蛛应巧”,它稍晚于“穿针乞巧” , 大致起于南北朝时期,即在七月初七晚,将捉来的喜蛛(一种红色的小蜘蛛)放在首饰盒里或其他器皿里 。第二天清晨,打开盒子观察蜘蛛结网的情况,如果网结得方圆得体、疏密有致,即预示着这位乞巧者心灵手巧 。
另一种是“投针验巧”的方法,流行于明清时期 。七月七日上午,放一盆水在太阳下暴晒 , 待水面凝结成薄薄的一层膜后,把平日缝衣或绣花的针投入盆中,针便会浮在水面上 。水中呈现的针影如果成云彩、花朵之形,就是“得巧”,如果出现粗如槌或弯曲不成形者 , 就表示丢针的妇女是“拙妇” 。
清代诗人吴曼云在《江乡节物诗》中写道:“穿线年年约北邻,更将余巧试针神 。谁家独见龙梭影,绣出鸳鸯不度人 。”这首诗写的就是“投针验巧” , 除了乞求高超的手艺外,还暗暗乞求配一个如意郎君 。
民俗专家表示,七夕“乞巧”“乞艺”“乞智慧”“乞幸福”“乞婚姻”的民间习俗 , 表现了广大妇女对幸福生活的真挚向往,也彰显了“乞巧节”多姿多彩的民俗文化 。
在这一天,情侣可以一起约会 , 逛街 。七夕节发源于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的爱情节日,在七夕节的众多民俗当中 , 有些逐渐消失,但还有相当一部分被人们延续了下来 。
在情人节的习俗中,鲜花和巧克力是庆祝时必不可少的 。这是男性送女性最经典的礼物 , 表明专一、情感和活力 。玫瑰代表爱情是众所周知的,但不同颜色、朵数的玫瑰还另有吉意 。
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着天空的朗朗明月 , 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女神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 , 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更乞求爱情婚姻的姻缘巧配 。
过去婚姻对于女性来说是决定一生幸福与否的终身大事,所以,世间无数的有情男女都会在这个晚上 , 夜静人深时刻,对着星空祈祷自己的姻缘美满 。
七夕节是中国的传统情人节,在这一天晚上,妇女们穿针乞巧 , 祈祷福禄寿活动,礼拜织女,仪式虔诚而隆重,陈列花果、女红,各式家具、用具都精美小巧、惹人喜爱 。由于过往女子的命运只能嫁作人妇、相夫教子 , 因此不少女子都相信牛郎织女的传说,并希望以织女为榜样 。所以每逢七姐诞,她们都会向七姐献祭,祈求自己能够心灵手巧、获得美满姻缘的节日 。这也就是“乞巧”这名称的来源 。妇女亦会结彩楼,预备黄铜制成的细针(七孔针),以五色细线对月迎风穿针 。久而久之,七夕也成为了“女儿节” 。
七夕节应该做巧果、酥糖、瓜果 。
巧果:是最有名的七夕应节食品,是七夕节的传统祭品、糕点 。巧果款式多样 , 主要材料是由、面、糖、和蜜等 。
酥糖:在我国的一些糕点铺,在七夕这一天会制作一些织女形象的酥糖,俗称巧人或巧酥 , 民间认为吃酥糖的人会变得心灵手巧 。
瓜果:在福建,七夕要让织女欣赏、品尝瓜果,以求她保佑来年瓜果丰收 。供品包括茶、酒、新鲜水果、鲜花五子和妇女化妆用的花粉等 。
文章插图
4、乞巧节要干什么乞巧节要:穿针乞巧、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拜魁星等 。
1、穿针乞巧
穿针乞巧 , 也叫“赛巧” , 即女子比赛穿针,她们结彩线,穿七孔针,谁穿得越快 , 就意味着谁乞到的巧越多,穿得慢的称为“输巧”,“输巧”的人要将事先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 。
2、喜蛛应巧
喜蛛应巧也是较早的一种乞巧方式 , 其俗稍晚于穿针乞巧,大致起于南北朝之时 。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说;“是夕,陈瓜果于庭中以乞巧 。有喜子网于瓜上则以为符应 。”
3、投针验巧
投针验巧是七夕穿针乞巧风俗的变体,源于穿针 , 又不同于穿针,是明清两代盛行的七夕节俗 。所谓投针验巧,即是先准备一只面盆,放在天井里,倒入“鸳鸯水” , 即把白天取的水和夜间取的水混合在一起 。
4、种生求子
种子求生是在节日前利用若干种植物 , 如小麦、绿豆、小豆、豌豆等,放在器皿浸水,生芽数寸后,于七夕即日用红蓝彩线束扎起来,作为一种得子得福的象征 。
5、拜魁星
魁星 , 是中国古代神话中所说的主宰文章兴衰的神 , 在古代学子心目中,魁星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特别崇敬魁星,所以在七夕这天拜祭 , 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
文章插图
5、乞巧节主要是干什么的?七夕节起源于牛郎织女神话 。早在战国时期就有对牛郎星、织女星的记载 。东汉时,传说天帝为媒,让牛郎与织女成婚,但玉帝又令西王母以银簪划河为界 , 规定每年七月七牛郎才能借鹊桥同织女相会,民间据此传说形成了七夕节,并且一直保留下来 。
其实,乞巧节并不是纪念牛郎织女的爱情,而是纪念织女这个人,民间又称她为“七姐” 。乞巧节是女子的节日 , 织女被视为纺织女神,凡间女子便在七月初七晚上向她乞求智慧和巧艺,也免不了求赐美满姻缘 。
乞巧的方式各年代地方皆有不同,最有名的是穿针乞巧 , 即谁穿针引线快 , 谁就“得巧”,慢的称“输巧”,输巧者要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得巧者;“蛛丝乞巧”则是把小蜘蛛放在盒子中,以其织网疏密为得巧多少 。
明清时代流行的“投针验巧”是指在水盆中放入缝衣针,以盆底针影形状判断是否“得巧” 。除了穿针乞巧,还有喜蛛应巧、投针验巧、种生求子、为牛庆生、晒书晒衣、供奉“磨喝乐”、拜织女、拜魁星、吃巧果、七姐诞、染指甲、妇女洗发、结扎巧姑、拜“七娘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