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珪字叔玠原文翻译 王珪传原文翻译

王珪字叔玠原文翻译 王珪传原文翻译

王珪,字叔玠 。他的性情沉静、淡泊,为人正直,安心于自己所遭遇的,与人交往时不苟且附和 。当时太宗任命王珪担任谏议大夫一职 。太宗曾经说道:“群臣同心同德,国家就会安定 。朕虽然不是贤明之君,但幸运的是有各大臣常加规劝纠正朕的过失,但愿这样可以使天下太平吧 。”
【王珪字叔玠原文翻译 王珪传原文翻译】王珪进言说:“古时天子有谏诤之臣七人,都因谏言不被采用 , 而相继死去 。现在陛下发扬您的美德,采纳像我们这样的草野之人的意见,我愿竭尽愚钝之力,来辅佐陛下 。”王珪推广诚心 , 采纳善言,并常常思念规劝皇上使他受益,皇帝更加信任他 。
一天,王珪进见,看见有一美人在皇上身边侍候 。太宗指着她说:“庐江王不行道义,杀了她的丈夫而纳她为妾,怎么会不灭亡呢?”王珪离开座位回答说:“陛下认为庐江王做得对还是不对呢?”皇上说:“杀了人却纳那人之妻,竟然还问朕是对还是错,为什么呢?”王珪回答说:“我听说齐桓公到郭国 , 问老百姓说:‘郭公为什么灭亡?’老百姓回答说:‘因为他能分清什么是善什么是恶 。’齐桓公说:‘如像你们这么说,他就是一个明君了 , 可为什么会到了灭亡的地步呢?’老百姓说:‘不是这样的,郭君知道是好的意见却不采纳,知道是错的事情却不停止做 , 所以灭亡 。’如今陛下知道庐江王灭亡的原因,他的美姬还在你的身边,我看陛下认为这样做是对的 。知道那是错的事情(却还要继续做) , 这就是知道不对的却不停止去做啊 。”太宗感叹且十分欣赏他的话 。

太宗派太常少卿祖孝孙用乐律来教授宫中的乐人,因这些乐人的技能没有长进 , 孝孙多次被皇上责怪 。王珪与温彦博共同进言说:“孝孙是恭谨之士,陛下让他来教女乐,又责备他,国人岂不认为皇上太轻视士人了吗?”太宗十分愤怒地说:“你们这些人都是朕的心腹之臣,竟然附顺下人欺瞒朕,替人游说说情吗?”彦博惧怕,谢罪 , (但)王珪不谢罪,他说:“我本来侍奉前皇太子,罪当受死,陛下您怜惜我的性命 , 任用我,让我担任重要的职务 , 并要求我忠诚效力 。现在陛下因私心而怀疑我,这是陛下对不起我 , 我没有辜负陛下 。”皇上默不作声,感到惭愧 , 于是就不再追究了 。

当时 , 王珪与玄龄等一同辅佐朝政 。太宗对他说:“你给朕评评玄龄等人的才干,并且说说,你与这些人相比谁更贤能?”王珪回答说:“勤恳奉公为国,朝中事情知道了没有不关心处理的,我不如玄龄;文才武略,将相之才兼备,我不如李靖;上奏详尽明了,思虑恰当公允,我不如彦博;治理繁重事务,事事必办妥,我不如戴胄;把谏诤作为自己的职责,以国君不及尧、舜为耻辱,我不如魏征 。至于抨击坏人坏事奖励好人好事,疾恨邪恶喜好善美,我和他们相比有一点点长处 。”太宗称好 。

《新唐书·王珪传》原文
王珪,字叔玠 。性沈澹,为人雅正,恬于所遇,交不苟合 。时太宗召为谏议大夫 。帝尝曰:“君臣同德,则海内安 。朕虽不明,幸诸公数相谏正 , 庶致天下于平 。”珪进曰:“古者,天子有诤臣七人 , 谏不用,则相继以死 。今陛下开圣德,收采刍言,臣愿竭狂瞽,以佐陛下 。”珪推诚纳善,每存规益,帝益任之 。
它日进见,有美人侍帝侧 。帝指之曰:“庐江不道 , 贼其夫而纳其室,何有不亡乎?”珪避席曰:“陛下以庐江为是邪?非邪?”帝曰:“杀人而取妻 , 乃问朕是非,何也?”对曰:“臣闻齐桓公之郭,问父老曰‘郭何故亡?’曰:‘以其善善而恶恶也 。’公曰:‘若子之言,乃贤君也,何至于亡?’父老曰:‘不然,郭君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所以亡 。’今陛下知庐江之亡,其姬尚在,窃谓陛下以为是 。审知其非,所谓知恶而不去也 。”帝嗟美其言 。
帝使太常少卿祖孝孙以乐律授宫中音家,伎不进,数被让 。珪与温彦博同进曰:“孝孙,修谨士,陛下使教女乐,又责谯之 , 天下其以士为轻乎!”帝怒曰:“卿皆我腹心,乃附下罔上 , 为人游说邪?”彦博惧,谢罪,珪不谢 , 曰:“臣本事前宫,罪当死,陛下矜其性命 , 引置枢密,责以忠效 。今疑臣以私,是陛下负臣,臣不负陛下 。”帝默然惭,遂罢 。
时珪与玄龄等同辅政 。帝谓曰:“卿为朕言玄龄等材,且自谓孰与诸子贤?”对曰:“孜孜奉国,知无不为,臣不如玄龄;兼资文武,出将入相,臣不如靖;敷奏详明 , 出纳惟允,臣不如彦博;济繁治剧,众务必举,臣不如胄;以谏诤为心,耻君不及尧、舜 , 臣不如征 。至激浊扬清,疾恶好善 , 臣于数子有一日之长 。”帝称善 。(选自《新唐书》)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