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春联大约始于多少年前,春联来历 春联来历简述

1、春联来历 春联来历简述1、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 。据说五代时的后蜀国国君孟昶是个喜欢标新立异的国君,在公元964年岁尾的除夕,他突发奇想,让他手下的一个叫辛寅逊的学士,在桃木板上写了两句话 , 作为桃符挂在他的住室的门框上 。这两句话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上一句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 。
2、下一句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 。由此开始,桃符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变化 , 这不仅表现在开始用骈体联语来替代“神荼”、“郁垒”,而且还扩展了桃符的内涵,不只是避邪驱灾,还增加了祈福、祝愿的内容 。这就成了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春联长方形桃木板) 。
3、《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 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 。不过宋代不同史料对此说法不一,也有说是 辛寅逊或 孟昶的儿子孟喆所撰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曈曈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
4、古时,在除夕当天或前一天要“设桃梗、郁垒、苇茭”于门上,《风俗通》云:“黄帝上古之时 , 有神荼与郁垒兄弟二人,性能执鬼 。桃梗,梗者更也,岁终更始,受介祉也 。虎者阳物,百兽之长,能击鸷,性食鬼魅者也 。”在门上画虎或神荼、郁垒兄弟像,便是贴门神的最初样式 。门神改绘为初唐名将秦琼、尉迟恭二人 。
5、桃木具有神性,在门上悬“桃梗”驱鬼 。“桃梗”后来换成了“桃符”,“桃符”又称“桃板” , 唐代时,在其上写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 , 五代时 , 有人在桃板上写吉祥字句 , 便成了春联的前身 。自宋代开始,将春联写在纸上 , 贴春联的时间也改在了大年除夕 , 此亦相沿成俗 。贴春联已演化为一种祈福纳祥的民俗文化活动 。

贴春联大约始于多少年前,春联来历 春联来历简述

文章插图
2、贴春联是从什么朝代开始的历史上的第一幅春联要追溯到五代十国的“蜀国”,在宋代时新年悬挂桃符,已经成为一种风气 。随着纸张的出现,人们便将桃木板换成了红纸张 。到明代,桃符才正式以“春联”的身份亮相 。正式被称为春联从而盛行全国始于明朝初年,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倡过年张贴春联 。
最早的春联叫“桃符”桃符在古代有祈福、祛灾、驱鬼等说法,每到过年春节家家户户都在就自己家的们两旁挂上桃符 用来祈福、祛灾 。这个就是春联的前身了 。是我国特有的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它以工整、对仗、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 。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所载,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降鬼大神“神荼”、“郁垒”的名字.“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春联源于桃符,是我国古代人们在新年时挂在大门俩侧的桃木板子 。上面画有神像,用以镇鬼躯邪,祈求安泰 。
桃符兴起于南北朝,后来不画神像,只写《神荼》《郁垒》俩个门神的名字,或写上吉庆的话,这是春联的胚胎 。
五代后蜀主在亡蜀前一年的除夕自题桃符板于寝门: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后来改书于纸 。
到了宋代 , 春联广泛应用 。王安石的诗:千门万户瞳瞳日 , 总把桃符换旧符就说明了这个事情 。
贴春联大约始于多少年前,春联来历 春联来历简述

文章插图
3、过年贴春联的习俗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春联亦名“门对”、“春帖”,是对联的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故名 。
春联是怎么来的呢?《山海经》里有这么一则故事 。传说东海里有座风景秀丽的度朔山 , 又名桃都山 。山上有一棵蟠曲三千里的大桃树,树顶有一只金鸡,日出报晓 。这棵桃树的东北一端,有一概拱形的枝干,树梢一直弯下来,挨到地面 , 就像一扇天然的大门 。朔山住着各种妖魔鬼怪,要出门就得经过这扇鬼门 。天帝怕鬼怪下山到人间作祟,派了两个神将去把守,一个叫神荼 , 一个叫郁垒 。这两个神的名字有特别的念法,神荼要念“伸舒”,郁垒要念“郁律” 。两员神将专门监察鬼怪的行为 。发现哪个鬼怪为非作歹,便用草绳捆起来送去喂老虎 。此后 , 从这个故事中引申出了鬼怪桃木之说 。于是,那时候,人们每逢过年 , 便用两块桃木刻上神荼、郁垒的像或写上他俩的名字,挂在门的两边,叫做桃符,以示驱灾压邪 。
唐以后逐渐改为尉迟恭、秦叔宝 。传说唐太宗李世民发动玄武门政变,杀死兄弟,逼迫父亲唐高祖李渊退位当太上皇,自己登上皇位 。此后因魏徵梦斩泾河老龙,每夜好像听见寝官外有鬼往屋里扔砖瓦,奇呼怪叫 。唐太宗无奈 , 把这件事告诉了群臣 。唐开国功臣大将秦叔宝自告奋勇愿意到宫门口守夜驱鬼 , 另一位开国功巨大将尉迟恭也愿意陪伴守夜 。当晚两人全身披戴盔甲,手执武器,在寝宫门口守了一夜 。唐太宗果然睡了个好觉,接连几天,唐太宗身体逐渐康复,不忍心再让两位大将持续守夜,于是便命人将两位大将的威武形象画下来,把画像贴在门上 。此事传播开来 , 尉迟恭和秦叔宝渐渐被奉为门神 。
由桃符演变成春联,据说是在五代时候 , 五代十国中的后蜀国主孟昶在公元964年的除夕 。令学士辛寅逊在桃符版上写两句吉语献岁,他不中意辛学士的作品,以其词不工,就自己提笔写下: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便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此后,文人学士把题春联视为雅事,题春联风气便逐渐流传开来 。到了宋代,春节贴春联已成为一种士族习俗 。王安石《元日》诗“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可说明这一点 , 在宋人笔记中 , 也记载了文人喜欢书写春联的风气 。如张邦基《墨庄漫录》述苏东坡在黄州,于近岁除时,访王文甫,见其方治桃符,遂戏书一联于其上云:“门大要容千骑入,堂深不觉百男欢 。“元代初年,著名书画家赵松雪一次过扬州迎月楼,主人求赵松雪为其春联,赵松雪题曰:“春风阆苑三千客,明月扬州第一楼 。”春联的内容与酒楼非发,主人大喜,以紫金壶奉酬 。像赵松雪写的这种春联已被当作交际的礼品来看待了 。
据说春联真正普及于民间 , 用红纸书,而成为年俗之一,是明代以后的事 。在陈云瞻的《簪云楼杂记》上记载明太祖朱元璋定都金陵时,有一年的除夕前日,匆然心血来潮,命令公卿士庶,门上一定要贴出春联,表示一番新气象 。第二天,他微服出巡,到民间观赏各家的春联 , 以为娱乐 。在巡游了一段路后,他忽然发现有一家没贴春联,便遗侍从去查问究竟 。原来那家主人是阉猪的,既不识字 , 也不会写,年前事忙,尚未请人代笔 。太祖听后,叫人取来文房四宝,欣然挥毫道 :“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 。”信手拈来 , 语气不凡 。侍从捧着对联,交给了阉猪人家 。后来阉猪主人获悉是皇上御笔亲制的对联,便装裱起来 , 挂在中堂,视为家宝,每日烧香敬奉 。据说 , 春联两字的正式命名 , 就始于明太祖朱元璋 。从那时起,春联在广大农村乡镇广泛流行 , 并在后芤一直盛行不衰 。一般人家最常用的春联有“爆竹一声除旧岁,桃符万户迎新年”,“天增岁月人增寿 , 春满乾坤福满门”,“门迎春夏秋冬福,户纳东西南北财”等等 , 家家户户年前贴春联,把春节点缀得春意盎然,喜气洋洋 。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
据史书记载 , 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 , 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 , 他传旨:“公卿士家 , 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
原来主人是个阉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 。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
春联一开始不叫“春联”,而叫“桃符” 。据说贴桃符的起源很早,当时贴“桃符”是为了用来驱除妖魔鬼怪 。传说,古代有一种极其凶残的怪兽,经常作恶,危害百姓,却又没有什么东西可以降住它 。后来,有两位专门除妖的神仙,他们用桃枝降住了怪兽 。
于是,民间便传出 , 直呼偶在门上挂上刻有两位神仙名字的桃枝 , 妖魔鬼怪便不敢靠前 。后来,这样的桃枝被称为“桃符”,“桃符”便流行下来了 。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漳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 , 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 。有一年除夕,他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联一副 。”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 。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 , 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
联 。朱元漳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 。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漳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 。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 。“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
贴春联大约始于多少年前,春联来历 春联来历简述

文章插图
4、新年贴春联的由来春联,起源于桃符 。"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 。据《后汉书、礼仪志》说 , 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 , 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五代时 , 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
明代 , 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 , 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 , 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 , 一直流传至今 。
据说贴春联的习俗,大约始于一千多年前的后蜀时期,这是有史为证的 。此外根据《玉烛宝典》 , 《燕京岁时记》等著作记载,春联的原始形式就是人们所说的“桃符” 。
在中国古代神话中 , 相传有一个鬼域的世界,当中有座山 , 山上有一棵覆盖三千里的大桃树,树梢上有一只金鸡 。每当清晨金鸡长鸣的时候,夜晚出去游荡的鬼魂必赶回鬼域 。鬼域的大门坐落在桃树的东北,门边站着两个神人,名叫神荼、郁垒 。如果鬼魂在夜间干了伤天害理的事情,神荼、郁垒就会立即发现并将它捉?。妹⑽龅纳影阉ζ鹄矗腿ノ够?。因而天下的鬼都畏惧神荼、郁垒 。于是民间就用桃木刻成他们的模样,放在自家门口,以避邪防害 。后来,人们干脆在桃木板上刻上神荼、郁垒的名字,认为这样做同样可以镇邪去恶 。这种桃木板后来就被叫做“桃符” 。
到了宋代,人们便开始在桃木板上写对联,一则不失桃木镇邪的意义 , 二则表达自己美好心愿,三则装饰门户 , 以求美观 。又在象征喜气吉祥的红纸上写对联,新春之际贴在门窗两边,用以表达人们祈求来年福运的美好心愿 。
为了祈求一家的福寿康宁,一些地方的人们还保留着贴门神的习惯 。据说 , 大门上贴上两位门神,一切妖魔鬼怪都会望而生畏 。在民间,门神是正气和武力的象征 , 古人认为,相貌出奇的人往往具有神奇的禀性和不凡的本领 。他们心地正直善良,捉鬼擒魔是他们的天性和责任 , 人们所仰慕的捉鬼天师钟馗,即是此种奇形怪相 。所以民间的门神永远都怒目圆睁,相貌狰狞,手里拿着各种传统的武器,随时准备同敢于上门来的鬼魅战斗 。由于我国民居的大门,通常都是两扇对开 , 所以门神总是成双成对 。
唐朝以后,除了以往的神荼、郁垒二将以外,人们又把秦叔宝和尉迟恭两位唐代武将当作门神 。相传,唐太宗生病 , 听见门外鬼魅呼号,彻夜不得安宁 。于是他让这两位将军手持武器立于门旁镇守,第二天夜里就再也没有鬼魅搔扰了 。其后,唐太宗让人把这两位将军的形象画下来贴在门上,这一习俗开始在民间广为流传 。
贴春联大约始于多少年前,春联来历 春联来历简述

文章插图
5、贴春联是从何时兴起的,有什么寓意?春联来源于桃符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对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 。还能增加节日气氛 , 春联象征着喜庆欢乐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 , 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基本信息
春联 , 又叫“春贴”、“门对”、“对联”,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我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和福字等)的时候 , 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
历史起源
春节贴春联的中国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 。春联真正普及始于明代,与朱元璋的提倡有关 。据清人陈尚古的《簪云楼杂说》中记载,有一年朱元璋准备过年时,下令每家门上都要贴一副春联,以示庆贺 。
原来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 , 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 , 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 , 第二年绿纸,第三年黄纸,第四年丧服满才恢复用红纸 。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 , 到了后来,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 , 下书左郁垒右神荼 。或写春词,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 。
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 。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
五代时 , 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 , 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
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 , 叫“春贴纸” 。
明代 , 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 , 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 , 还未请人代写 。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
贴春联的寓意:
继承传统习俗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朝,在明朝开始盛行 , 到了清朝 , 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 , 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我们每逢过年,都会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 。
增加节日气氛 。
我们发现每逢春节,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看到的春联的种类很多,贴的地方也有不同 。
但是无论看到什么类型春联,或者是贴在哪里,一看到春联,我们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 。因此 , 过年贴春联也为春节这个重要节日,增添了非常喜庆的气氛 。
驱邪保平安
贴春联的习俗源于古代的“桃符”,古人以桃木为辟邪之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 。”
所以在古时候 , 古人贴春联是为了驱邪保平安 , 而我们在春节贴春联也是为了抒发自己的美好愿望 , 保佑一家人在新的一年 , 平平安安,阖家幸福 。
祈福民俗
春联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传统民俗功能,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 。
从宋代起,开始有春节贴春联的习俗 。“三阳始布,四序初开 。”这是世界纪录协会收录的世界上最早的春联,作于开元十一年(723年),记载在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敦煌遗书上 。
春联介绍
春联,又称“春贴”、“门对”、“对联”、“桃符”,是过年时所贴的红色喜庆元素“年红”中一个种类 。它以对仗工整、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美好形象,抒发美好愿望,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是华人们过年的重要习俗 。当人们在自己的家门口贴年红(春联、福字、窗花等)的时候,意味着过春节正式拉开序幕 。
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挑漂亮的红春联贴于门上,辞旧迎新、增加喜庆的节日气氛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 。
历史发展
起源
一说春联来源于桃符 。据《后汉书·礼仪志》,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 。“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 , 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
春联的另一来源是春贴,古人在立春日多贴“宜春”二字,后渐渐发展为春联,表达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辟邪除灾、迎祥纳福的美好愿望 。
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现在贴春联已成风俗,红色的对联贴在大门上,房子顿时生辉 。正如诗云:“喜气临门红色妍,家家户户贴春联;旧年辞别迎新岁,时序车轮总向前 。”
春联的成对出现
春联
在农村或者小县城时常可以看到一些特别颜色纸张写的春联:原先春联题写在桃木板上 , 后来改写在纸上 。桃木的颜色是红的,红色有吉祥,避邪的意思,因此春联大都用红纸书写 。但庙宇用黄纸 , 家里老人去世了,晚辈家一般从当年起三年不贴红春联,守制(服孝未满)用白、绿、黄三色,第一年用白纸 , 第二年绿纸 , 第三年黄纸,第四年服丧期满才恢复用红纸,故白绿黄三色的对联俗称“孝联”“孝春联”或“丁忧联” 。也有的地方头年贴黄对联,次年贴蓝对联,第三年贴绿对联 。也有的地方干脆三年都不贴对联以寄托哀思 。
春节普天同庆,故除了各家门口要贴春联外,猪舍,鸡鸭舍等处也要贴对联,寓意六畜兴旺,格式一般鸡鸭满圈 , 牛羊成群 , 六畜兴旺等 。还有神仙的对联:“灶王爷”的春联是: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意为灶神上天后向玉帝汇报时多说好话,下凡回来时多降吉祥,俗称送灶神 。“土地爷”的春联是:土中生白玉,地内长黄金 。意为只要辛勤劳动,就能在土地中得到收获 。“天地爷”的春联是:天高覆万物,地厚载群生 。短短10个字 , 把天地间的一切全都包罗了进去 。院子里的大树需贴上“树大根深”、院子里的墙面需贴上“春光明媚”、家里靠炕的墙上需贴上“幸福健康”、厨房里需贴上“勤俭节约”等 。
贴春联的由来:
春联的最早雏形是“桃符”,即用桃木刻画“神荼、郁磊”两神神像,用来驱秽辟邪,到了后来 , 桃符不断规范化,演变成为用于挂在大门两旁长六寸、宽三寸的长方形桃木板 。
桃符之制,以薄木版长二三尺,大四五寸,上画神像狻猊白泽之属,下书左郁垒右神荼 。或写春词 , 或书祝祷之语,岁旦则更之 。
画神像主要意在祛鬼和辟邪,写春词主要意在祈福和吉祥 。几经演变,这就形成了后来的门神、年画与春帖、春联两大脉络 。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 。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 , 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 。
直到宋代 , 春联仍称“桃符” 。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 , 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 。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
明代 , 桃符才改称“春联” 。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 。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 。”
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 。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 。
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 , 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 。联意贴切、幽默 。经明太祖这一提倡 , 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 , 一直流传至今 。
贴春联的寓意:
继承传统习俗
过年贴春联的习俗起源于宋朝 , 在明朝开始盛行,到了清朝,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 。
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而我们每逢过年 , 都会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 。
真正要追溯春联的起源可能要到秦汉以前了 。最开始的时候是人们在门上贴桃符 , 为了辟邪,《山海经》中有此记载 。后来慢慢就发展成了楹联,楹联就是贴在门框或廊上的一种联语,互相对账,有一定的内涵,是一种文体 , 也是咱们国家源远流长的文化,而春联就是楹联的一种 。
【贴春联大约始于多少年前,春联来历 春联来历简述】主要是为了增加节日气氛,以及对新一年的美好祝愿 。

相关经验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