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四川地区的春节习俗有哪些?1、所谓偷青,就是在正月十五晚上,趁着月色,去别人的地里偷点绿色蔬菜,比如蒜苗、芹菜、白菜、青菜、葱、豌豆尖什么的,但也就是意思一下,偷点别人的运气,去掉自己的诲气就行,没人会真偷 。
2、洗脚洗得高来年运气好 。年三十晚上 , 家家户户洗脚的场面都十分热闹 , 大人会一边讲这个习俗,一边亲自示范,小孩们半信半疑 , 嬉笑着挽裤腿,照着大人的方式洗一遍脚 。
3、四川过年,年三十晚全家人一起吃年夜饭,是做一大桌年夜饭 。初一早上吃汤圆 。初一至初三白天“走人户”(串门) , 一般是看望年长、辈份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 。
4、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晚上(城市中)逛灯会 。白天?。砘幔┎韫莘浅H饶郑行矶啻ň纭⑵朗榈缺硌?。
5、初二到十四 , 各有各的主题
在四川,初一到十四的每一天都有不同的主题,也就是每天都是一种动物的“过年日” 。比较常见的版本是:一鸡二犬 , 三猪四羊,五牛六马,七人八蚕,九龙十虎,十一猫儿十二鼠 , 十三是虼蚤(跳蚤),十四又是人过年 。
文章插图
2、正月十五都有哪些习俗?元宵节的习俗:
正月十五闹新春 , 男女老少出了门 。踏着醉人的夜色,来到山城的街头,只见满眼到处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各种各样的花灯更是令人赏心悦目 。近些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社会文化的发展进步 , 正月里闹花灯已经成为人们的一道新年文化大餐 。
其实,元宵在早期节庆形成过程之时,只称正月十五日、正月半或正月望,隋朝以后称“元夕”或“元夜”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响 , 又称“上元”,唐末才偶称“元宵” 。但自宋以后也称“灯夕” 。到了清朝,就另称“灯节” 。而在国外,元宵也以“TheLanternFestival”而为人所知 。各式各样的灯固然是元宵的主要特色,但在这一节日的发展史中,灯到隋朝(581年至619年)才出现,算是晚出的节目内容之一,而到了唐以后灯才成为元宵的主要标志 。元宵大约是从三世纪开始 , 慢慢形成的一种节庆,在南北朝发展成一固定的节日,但成为后世元宵主要节日的花灯和百戏要到隋炀帝才开其端 。
元宵节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 。〔河北省〕永平府元宵节,有病的妇女群聚窑下,称「陶灸」 。儿女交错度桥,称「度百厄」 。也有人以纸裁剪为九条纸绳,信手打结以卜休咎 , 称「结羊肠」 。又以十二个面盏贮油放入锅中蒸熟,以面盏积水之多寡来预卜该月的晴雨 。静海县上元节以大馒头为节食 。庆云县元宵节男子请五祖教拳棒,女子请紫姑卜休咎 。
〔山东省〕淄川县元宵节临水人家多放河灯 。宁阳县元宵送灯至祖坟 。博兴农村的元宵节有照灯的习俗 。男孩子提著灯,绕枣树六圈,口念「嘟佬嘟佬,开花结枣」六遍 , 就能使枣树丰收 。莒县男女老少於正月十六到野外踏青,称之「走老貌」,据说每年走一次可永保青春年少 。
〔河南省〕襄城县元宵吃馄饨汤,称之「团圆茶」,娘家接已嫁的女儿回家过节,县元宵庆灯时 , 老幼有病者,皆以火灸石龟 。本地有河桥的,相率过桥 。若无桥,则以木板搭数丈高之「天桥」,称为「走百病」 。
〔陕西省〕△翔县於元宵节宴请女儿、女婿 , 称之「吃十五」 。并送灯、送油,称之「添油」 。
〔江苏省〕武进县上元日绑缚芦苇成丈许之火炬,插於田间,称「照田财」,用来预卜早潦 。火色白者为水,红者为旱 。宜兴上元日 , 儿童戴鬼面具 , 屈脚振肩而跳,称之「跳鬼」 。
〔浙江省〕杭州民间传正月十五为上元天官赐福之辰,多斋素诵经,匍匐至吴山礼拜 。海宁县元宵节以精致的菊花灯为最出名 。上虞县少於元宵节晚上到戡恃月台上较量武艺 。建德县人家有新娶媳妇的,於元宵节设酒祭床 。
〔江西省〕新建县民於元宵扫墓插竹为灯 。万安县城各乡均於元宵节祀上元神舟 。
〔湖北省〕云梦县(今之江汉)老农夫於元宵夜持火炬偏照田圃 , 叫「照绝地蚕」 。儿童则以田鼓迎神,以卜岁事 。武昌的「弄龙」要一连三天 。全村的男女老少都跟随龙灯到邻村赴宴 , 称为「龙换酒」 。
〔湖南省〕常德上元各家以椒为汤,加入韭菜儆果诸物款待客人,称为「时汤」 。新田县游完龙灯后,将龙灯付之一炬 , 称为「送灾」 。
〔四川省〕四川元宵有「四偷」的习俗:「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 。」除了偷青是为了强身外 , 其馀皆为求子的习俗 。开县有「对骂」的习俗 。元宵节时人们搬板凳到户外去,将平日之怨气 , 尽皆骂出,被骂之人不得回骂 。
〔福建省〕泉州花灯别具特色 , 有香灯、纸折莲花灯、丝料宫灯、八结灯等等 。邵武县元宵夜境内庙宇绕境迎香,称为「净街」 。福建南部有元宵节两村儿童互掷石为戏的习俗 。据说若不掷石,那个村子必定发生瘟疫 。
〔广东省〕新安县民有於去年生男者,皆於元宵夜庆灯 。南雄闹花灯时 , 父母取龙灯上之龙须线给小儿系带,据说可保儿童无疾病 。又取龙灯内残存的蜡烛照床下,据说可以产贵子 。文昌县民元宵夜偷青时,偷中的以挨骂为吉祥之兆 , 偷不中者则以不挨骂为吉兆 。
〔云南省〕云龙县於元宵节前迎三崇神,沿街立棚祭祀 。弥勒州元宵后一日燃香於桥,投石水中,再取水洗眼,据说可以去疾病 。
元宵节吃元宵 , 是全国各地的共同风俗 。这种食品最早出现在宋代,诗人姜白石在一首《咏元宵》的诗中写道:"贵客钩帘看御街,市中珍品一时来 。"这"市中珍品"即指元宵 。宋人周必大也曾写过一首《元宵煮浮圆子》诗:今夕是何夕,团圆事事同 。汤官巡旧味,灶婢诧新功 。星灿乌云里,珠浮浊水中 。岁时编杂咏,附此说家风 。
诗中说明了吃元宵象征团国之意 。开始元宵称为"汤圆",因它飘在碗里 , 像是一轮明月挂在天际 。天上月圆,碗里汤圆,家人团圆,正如台湾民歌《卖汤圆》中唱的:"一碗汤圆满又满,吃了汤圆好团圆 。"以象征团圆吉利之意 。因汤圆最初只专在元宵节上市供应,久而久之 , 便直接呼它为元宵了 。
传说,窃国大盗袁世凯篡夺了辛亥革命成果后 , 一心想复辟登基当皇帝,又怕人民反对,终日提心吊胆 。一天 , 他听到街上卖元宵的人拉长了嗓子在喊:"元–宵 。"觉得"元宵"两字有袁世凯被消灭之嫌,联想到自己的命运,于是在1913年元宵节前,下令禁止称"元宵" , 只能称"汤圆"或"粉果" 。然而 , "元宵"两字并没有因他的意志而取消,老百姓不买他的帐,照样在民间流传 。
民间有几种关于元宵节有趣的传说: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支神鸟困为迷路而降落人间,却意外的被不知情的猎人给射死了 。天帝知道后十分震怒,就下令让天兵于正月十五日到人间放火 , 把人类通通烧死 。天帝的女儿心地善良,不忍心看百姓无辜受难,就冒著生命的危险,把这个消息告诉了人们 。众人听说了这个消息,有如头上响了一个焦雷 。吓得不知如何是好 。
过了好久好久,才有个老人家想出个法子,他说:“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日这三天 , 每户人家都在家里挂起红灯笼、点爆竹、放烟火 。这样一来,天帝就会以为人们都被烧死了” 。大家听了都点头称是,便分头准备去了 。到了正月十五这天晚上,天兵往下一看,发觉人间一片红光,以为是大火燃烧的火焰,就禀告天帝不用下凡放火了 。人们就这样保住了生命及财产 。为了纪念这次的成功,从此每到正月十五 , 家家户户都悬挂灯笼,放烟火来纪念这个日子 。
另一则传说则和吃元宵的习俗有关:相传汉武帝有个宠臣名叫东方朔,他的个性既善良又风趣 。如果宫里有谁得罪了汉武帝 , 总要靠东方朔来讲情 。有一天冬天,下了几天大雪 , 汉武帝觉得有点无聊,东方朔就到御花园去给武帝折梅花 。刚进园门,就发现有个宫女泪流满面的准备投井 。东方朔慌忙上前搭救,并问明她要自杀的原因 。原来,这个宫女名叫元宵,家里还有双亲及一个妹妹 。自从她进宫以后,就再没和家人见面 。每年到了腊尽春来的时节,就比平常更加的思念家人 。她想,既然不能在双亲跟前尽孝,还不如一死了之,于是才来投井 。东方朔听了她的遭遇,非常的同情她,就向她保证,一定设法让她和家人团聚 。
这一天,东方朔出宫后,便在长安街上摆了一个占卜摊 。不少人都争著向他占卜求卦 。不料,每个人所占所求,都是「正月十六火焚身」的签语 。一时之间,长安城里起了个大恐慌 。人们纷纷求问解灾的办法 。东方朔就说:「正月十三日傍晚,火神君会派一位「赤衣神女」下凡查访 。她就是奉旨烧长安的使者,你们若看到一个骑粉色怠驴的红衣姑娘,马上跪地哀求 。那姑娘便说:「我是奉旨来烧长安的 。玉帝还要站在南天门上观看 。既承父老求情,我把抄录的偈语给你们,可让当今天子想想办法 。」说完,便扔下一张红帖,扬长而去 。老百姓拿起红帖,赶紧送到皇宫去禀报皇上 。汉武帝接过来一看,只见上面写著:「长安在劫,火焚帝阙,十六天火,焰红宵夜」 。
汉武帝一看大惊 , 连忙请来了足智多谋的东方朔 。东方朔假意的想了一想 , 就说:「听说火神君最爱吃汤圆,宫中的元宵不是经常给你做汤圆吗?十五晚上可让元宵做汤圆 。万岁焚香上供,传令京都家家都做汤圆,敬奉火神君 。再传谕臣民一起在十六晚上挂灯,满城点鞭炮、放烟火,好像满城大火,这样就可以瞒过玉帝了 。此外 , 通知城外百姓 , 十六晚上进城观灯,杂在人群中消灾解难」 。武帝听后,十分高兴 , 就传旨照东方朔的办法去做 。
到了正月十六日长安城 张灯结彩 , 游人熙来攘往 , 热闹非常 。元宵的父母也带著妹妹进城观灯 。当他们看到写有「元宵」字样的大宫灯时 , 惊喜的高喊:「元宵!元宵!」元宵听到喊声 , 终于和双亲、妹妹团聚了 。如此热闹了一夜,长安城果然平安无事 。汉武帝大喜,便下令以后每到正月十五都做汤圆供火神君,正月十六照样全城挂灯放烟火 。因为元宵做的汤圆最好,人们就把汤圆叫元宵,这天叫做元宵节 。
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的元宵佳节,新春期间的节日活动也将在这一天达到一个高潮 。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点起万盏花灯,携亲伴友出门赏灯、逛花市、放焰火,载歌载舞欢度元宵佳节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每逢农历正月十五,各家各户都要挂起彩灯,燃放焰火,后来有好事者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 。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迎合节日气氛,所以响应的人众多 , 而后猜谜逐渐成为元宵节不可缺少的节目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节日特色食品 , 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 最初称为"汤圆" , 后因多在元宵佳节食用,所以也称"元宵",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 。常见的元宵用糯米粉包成圆形,馅料丰富多样,如白糖、玫瑰、芝麻、豆沙、黄桂、核桃仁、果仁、枣泥等等,可荤可素,风味各异 。可汤煮、油炸、蒸食 , 象征红红火火,团团圆圆 。元宵节 元宵节是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也叫元夕、元夜,又称上元节,因为这是新年第一个月圆夜 。因历代这一节日有观灯习俗,故又称灯节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据一般的资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 , 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 , 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不过,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 。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元宵节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执佑《惹蟮梅鸱ü槔矗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 。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 。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而元宵节俗真正的动力是因为它处在新的时间点上 , 人们充分利用这一特殊的时间阶段来表达自己的生活愿望 。元宵放灯的习俗 , 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 。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 , 燃灯五万盏 , 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 , 极为壮观 。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 。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 , 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 。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唐宋时灯市上开始出现各式杂耍技艺 。明清两代的灯市上除有灯谜与百戏歌舞之外,又增设了戏曲表演的内容 。历代人们除游灯市外,又有迎紫姑祭厕神、过桥摸钉走百病等习俗,有击太平鼓、秧歌、高跷、舞龙、舞狮等游戏 。同时,还要吃些应节食物:南北朝时代元宵节吃伴和肉与动物油熬煮的豆粥或米粥 , 唐代吃一种叫“面茧”的面食和焦饣追(即烤饼),到宋代有盐豉汤和绿豆粉做的科斗羹,并出现了“圆子”,此后元宵节南北方均以吃元宵为习 。元宵灯节期间,是男女青年与情人相会的时机,所以元宵节又成了中国的“情人节” 。传统社会的元宵节是城乡重视的民俗大节 , 在城市元宵喧闹尤为热烈,它体现了中国民众特有的狂欢精神 。传统元宵所承载的节俗功能已被日常生活消解,人们逐渐失去了共同的精神兴趣,复杂的节俗已经简化为“吃元宵”的食俗 。送孩儿灯 简称“送灯”,也称“送花灯”等 , 即在元宵节前 , 娘家送花灯给新嫁女儿家,或一般亲友送给新婚不育之家,以求添丁吉兆,因为“灯”与“丁”谐音 。这一习俗许多地方都有 , 陕西西安一带是正月初八到十五期间送灯,头年送大宫灯一对、有彩画的玻璃灯一对,希望女儿婚后吉星高照、早生麟子;如女儿怀孕,则除大宫灯外,还要送一两对小灯笼 , 祝愿女儿孕期平安 。迎紫姑 紫姑也叫戚(七)姑 , 北方多称厕姑、坑三姑 。古代民间习俗正月十五要迎厕神紫姑而祭,占卜蚕桑,并占众事 。传说紫姑本为人家小妾,为大妇所妒 , 正月十五被害死厕间,成为厕神,所以民间多以女子做成紫姑之形,与夜间在厕所间猪栏迎而祀之 。此俗流行于南北各地,早在南北朝时期就见于记载 。走百病 也叫游百病 , 散百病,走桥等,是一种消灾祈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夜妇女相约出游,结伴而行 , 见桥必过,认为这样能祛病延年 。偷菜节 流行于贵州省黄平一带苗族的偷菜节也是在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日举行 。节日这天,姑娘们便成群结队去偷别人家的菜 , 严禁偷本家族的 , 也不能偷同性朋友家的,因为偷莱与她们的婚姻大事有关 。所偷的菜仅限白菜,数量够大家吃一顿即可 。偷菜不怕被发现,被偷的人家并不责怪 。大家把偷来的菜集中在一起,做白菜宴 。据说谁吃得最多,谁能早得意中人,同时所养的蚕最壮,吐出的丝也最好最多 。巴乌节 彝族的传统节日巴乌节在农历正月十五 。“巴乌”意为“打猎归来” 。见于云南鹤庆彝族支系黑活人居住区 。时此节原本是欢庆狩猎归来的习俗话动 , 无固定节日 。旧时人们狩猎归来收拾猎物,兽头给狩猎的指挥,兽皮给猎获人 , 肉则烧烤,其间兽头前、兽皮跟、众人从,围火堆重现打猎动作 。肉熟以后,众人分食 。后来逐渐演变成固定的节日 。节日中的巴乌舞由十二面木鼓、十二面铊锣和十二支唢呐(闰年各用十三件)组成乐队伴奏,由三十六名年轻女子披上虎、豹、熊、鹿、虎子、兔、狐等的毛皮或者头插锦鸡和各种鸟雀的羽毛 。装扮成飞禽走兽,围绕火推踏歌起舞 , 表现各种动物的姿态,模仿各种动物的叫声 。猎手们则手持弓弩或钢叉,将“猎物”围住,朝“猎物”们旋转的相反方向 , 表演各种狞猎动作 。节日期间,还要进行耍龙灯、狮灯、白鹤灯等活动 。
1、赏花灯:早年间从正月初十开始,几乎是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 。到了元宵节之夜的夜晚 , 人们举烛掌灯,结伴而戏 。特别是明清时期,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 , 数不胜数 。在今天的灯市口、鼓楼、大栅栏一带,更是花灯荟萃,放花灯、赏花灯,灯火通明 , “灯市口”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
2、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 , 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谜语悬之于灯,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如今每逢元宵节 , 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
3、耍龙灯:又称玩龙灯、舞龙灯、龙舞,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备受各民族的崇敬与爱戴,一直被视作中国五大瑞兽之首 。
每至年末岁尾,或重大节日节气,上至国家庆典,下至民间活动,都要欢欢喜喜耍龙灯,以祈求神龙降瑞 , 保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兴旺 。
正月十五习俗有耍龙灯,猜灯谜等最为热闹 。正月十五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始于中原,兴于 中原,经历了由中原到全国的发展过程 。元宵节家家都要合家团聚吃元宵,盛行张灯结彩,观灯游赏,燃放烟火 。除灯火之外 , 更突出的活动是各种社火,诸如耍狮子、 舞龙、打腰鼓、扭秧歌、踩高 跷、跑旱船等 , 年年上演,盛行不衰 , 元宵节可以说是中国的狂欢节 。
耍龙灯,也称舞龙灯或龙舞 。它的起源可以追溯上古时代 。传说,早在黄帝时期,在一种《清角》的大型歌舞中,就出现过由人扮演的龙头鸟身的形象,其后又编排了六条蛟龙互相穿插的舞蹈场面 。
猜灯谜又称打灯谜,是中国独有的富有民族风格的一种传统民俗文娱活动形式,是从古代就开始流传的元宵节特色活动 。
1、赏花灯:早年间从正月初十开始,几乎是人人动手,家家户户扎花灯 。到了元宵节之夜的夜晚,人们举烛掌灯,结伴而戏 。特别是明清时期 , 花灯的样式最为繁多,数不胜数 。在今天的灯市口、鼓楼、大栅栏一带,更是花灯荟萃,放花灯、赏花灯,灯火通明,“灯市口”的地名便由此而来 。
2、猜灯谜:“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灯谜最早是由谜语发展而来的,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谜语悬之于灯 , 供人猜射,开始于南宋 。如今每逢元宵节,各个地方都打出灯谜,希望今年能喜气洋洋的,平平安安的 。
3、耍龙灯:又称玩龙灯、舞龙灯、龙舞,是我国民间重要的传统文化活动之一 。龙,作为中华民族的图腾,备受各民族的崇敬与爱戴,一直被视作中国五大瑞兽之首 。
每至年末岁尾,或重大节日节气,上至国家庆典,下至民间活动,都要欢欢喜喜耍龙灯,以祈求神龙降瑞 , 保一年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百业兴旺 。
文章插图
3、元宵节将至,关于元宵节,各地都有什么习俗?元宵节在各个省份都有不同的习俗,有的甚至比春节还热闹 。下面我给大家总结了一下一些省份的元宵节习俗,大家可以了解一下 。
山东省的元宵节
山东的元宵节不同的市区也有不同的习俗,其中吃汤圆是必备的,然后就是各地的灯会 。
其中山东在元宵节个别地区会有秧歌,狮子舞、龙灯舞、高跷等杂耍节目 , 甚是热闹 。
北京的元宵节
在北京可以说最热闹的就是元宵节了 。每年的元宵节比较出名的项目就有舞龙舞狮 、 元灯会、花会 。
到了元宵节这天的晚上,基本一些公园或者广场就会被布置的非常热闹,而且也是人山人海 。
【四川正月十五的风俗,四川地区的春节习俗有哪些?】河北的元宵节
河北省的元宵节除了传统的吃元宵,灯会以外还有它自己的特色 。其中井陉拉花,拉禄碡 , 陶灸就是这个地方比较出名的一些习俗 。如果到了河北,大家可以自己去体验一下这些特色 。
安徽的元宵节
安徽有古城凤阳 , 这里就流传着三大元宵节的习俗,分别是挑灯笼、撂火把、荡秋千 。
对于荡秋千,当地甚至流传着一种俗语”元宵节荡秋千 , 一年腰不疼 “ 。其中比较热闹的还是挑灯笼和撂火把,很多小孩子都很喜欢这两项活动 。
山西的元宵节
在山西元宵节的时候比较出名的就是挂花灯,据介绍 , 当地在元宵节附近都会挂上花灯,然后每晚都会打开,场面异常的美丽 。
另外山西还流行着元宵节进行文艺汇演的习俗 。就是元宵节期间会在各地举行大大小小的文艺汇演 。
陕西的元宵节
在陕西 , 不仅会有花灯会 , 比较流传的还有一种习俗叫做放天灯 。
另外这里还流行一种“伴灯馍” 的习俗,就是每家每户在屋里点上烛火,旁边放上花馍,祈求福运 。
江苏的元宵节
在江苏这个地方,元宵节有5个习俗,分别是吃元宵、闹元宵、 放烟火、送吉祥 、猜灯谜 。
其中送吉祥的意思是给新婚的新娘子送桥桩、送子观音等,祈求新人早生贵子 。
江西的元宵节
江西的元宵节就比较独特了 。据说从初一到十五,江西的人都会对着元宵画唱歌 。而到了元宵节当晚,当地人要唱船、赞船、划船、喝元宵酒、吃元宵羹 , 场面也是很热闹 。
四川的元宵节
四川的元宵节习俗可以用一个俗语概括:”一偷汤圆二偷青,三偷檐灯四偷红 “ 。这四个习俗分别代表着强身健体和求子的意思 。
以上就是我整理的一些元宵节习俗,有没整理到的欢迎大家补充!
1.吃元宵 正月十五吃元宵,“元宵”作为食品,在我国也由来已久 。宋代,民间即流行一种元宵节吃 的新奇食品 。这种食品,最早叫“ 浮元子”后称“元宵” ,生意人还美其名曰“元宝”。元宵即"汤圆"以白糖、玫瑰、芝麻…
2.观 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执佑《惹蟮梅鸱ü槔,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
元宵节将至,关于元宵节我们这里的妈妈都会在这一天准备比较丰盛的晚餐 。晚饭前要在神龛钱烧香烧纸敬祖宗 。晚饭比较早,吃完晚饭后,年轻的帅哥 , 美女们结伴到街上去一起玩,一去看龙灯,很是热闹的街上也是有很多的人,有老的,有年轻的 , 有小的,一直玩到通宵,第2天早上才会回家 。在我外婆他们那里元宵节也会有丰盛的晚饭过后 , 帅哥美女们都到街上去看花灯 。看有名的花鼓戏 。
元宵节是中国与汉字文化圈地区以及海外华人的传统节日之一 。元宵节主要有赏花灯、吃汤圆、猜灯谜、放烟花等一系列传统民俗活动 。此外,不少地方元宵节还增加了游龙灯、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传统民俗表演 。
元宵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 。全国都习惯在这一天张灯结彩 。但我国地大物博 , 各地又有不同特点 , 但几乎都围绕着这几项习俗展开:吃汤圆,赏花灯,舞龙 , 舞狮子,踩高跷,划旱船等 。
文章插图
4、四川过正月十五给仙人送灯吗?您好 , 四川过正月十五给仙人送灯是一种传统习俗,它源于古代的一种民间信仰 。这种习俗在四川地区最为流行 , 人们认为送灯可以带来好运 。正月十五是指农历正月十五,也叫做元宵节,是中国传统节日,是一个喜庆的日子 。在这一天 , 人们会在家里点灯,表达对仙人的敬意,祈求仙人带来好运 。在四川地区,人们会把灯挂在门口,表达对仙人的敬意,祈求仙人带来好运,也可以把灯悬挂在树上,表达对仙人的敬意,祈求仙人带来好运 。此外 , 人们还会把灯悬挂在家里的屋檐上,表达对仙人的敬意,祈求仙人带来好运 。
您好,四川地区过正月十五给仙人送灯 , 这是一种传统的文化习俗 。这种习俗可以追溯到古代,当时人们认为,灯能够带来温暖、光明和安宁,因此在正月十五这一天 , 人们会把灯放在家中,以示对仙人的尊敬和祝福 。在四川地区,人们会在正月十五这一天,把灯放在家中,以示对仙人的尊敬和祝福 。此外,人们还会在家中放上各种祈福物品,如糖果、蜡烛、花篮等 , 以示对仙人的尊敬和祝福 。
四川过正月十五给仙人送灯吗
答:可以 。四川地区有一种叫做“仙人灯”的传统民俗,是在正月十五给仙人送灯的习俗 。每年的正月十五,人们都会把灯挂在家门口,以示对仙人的敬意,也希望仙人祝福自己一家 。
是的,在四川过正月十五时 , 人们会给仙人送上亮灯,以示对神仙们的尊敬和表达自己家庭的美好祝愿 。
文章插图
5、四川春节习俗有哪些?四川的春节习俗有以下:
1、游杜甫草堂
初七这天是人日,成都的人日有独特的风俗要到草堂去和杜甫一起过;到了初八初九夜里,各寺庙、会馆、街坊点起“天灯”;正月十五,家家户户吃元宵,敬神送年,又是一番闹热.
2、走人户
四川过年,初一至初三白天需“走人户”(串门),一般是看望年长、辈分高的亲戚,要带上鸡、蛋、面条、酒、叶子烟(烟叶)等这样的礼品 。媳妇、姑爷回娘家,在农村比较远的还要住几天 。
3、逛灯会
灯会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民间文化活动,每逢过年过节时很多地方都有挂灯笼、办灯会的传统 。而对爱热闹、尚祥和的四川人来说 , 过年不可无“灯”,灯会成了川人过年不可少的“年货” 。
扩展资料
春节历史悠久 , 由上古时代岁首祈岁祭祀演变而来 , 在传承发展中承载了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 。新春贺岁活动围绕祭祝祈年为中心 , 以除旧布新、拜神祭祖、驱邪攘灾、祈求丰年等形式展开,内容丰富多彩,热闹喜庆 , 年味浓郁 , 凝聚着中华文明的传统文化精华 。
在春节期间,全国各地均有举行各种贺岁活动,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或细节上的差异 。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买年货、扫尘、贴对联、吃年夜饭、守岁、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 。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 , 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底蕴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春节习俗